(感谢锐博“观点。杂文”栏目对本文的导读)
百步穿杨,弓开秋月。
齿白唇红是花荣。
虽说是将门之子,却生得一颗江湖之心。
本是那镇寨之宝,守得四方清风一片。为何见了宋哥哥便将一身戎装,一副前程都脱了:
拿去吧,宋哥哥。
别了,清风寨!
宋哥哥将这支箭射上了梁山。
花荣是宋哥哥的先遣之箭。
一不小心弄湿了鞋子的宋江,从第一站投奔柴大官人起,隐隐约约就开始了后路的设计。
尽管宋家庄并不缺银子,宋江常常将那细碎的银子化成了“及时雨”,恨不得普天之下洒个遍。但要是与柴大官人比,经济实力显然还差了一大截。
在柴进府中,宋哥哥是否与柴进有了关于资金资助的密约不得而知,但紧接着便直奔花知寨并亲自组建起第一支武装部队则是铁的事实。
遗憾的是,宋哥哥依然决心未定,再加上家庭内部思想不统一,只好拉住花荣,千叮咛万嘱咐,全权委托他带了队伍开上梁山。
那年头,欲成大事,没银子,没队伍,行么?
花荣,就是宋哥哥的先遣队。
花荣是宋哥哥的扬威之箭。
花荣的到来,对晁盖等来说,是他梁山执政后的首次较大规模的扩展。
虽说宋江没亲自上山,那也算是梁山的大事。晁盖在妥善安置好他们后,进一步摸清他们的实力是很顺其自然的了。
花荣肩负宋江的嘱托,初上梁山,最担心的就是怕让人瞧不起。不说自己与秦明等一班人绝不是出来混饭吃的,要是被人看轻了,岂不也连带看轻了宋哥哥。
于是,心照不宣,便有了花荣射雁之举。“这支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随那飞雁的跌落,果然溅起了一片惊讶。
在冷兵器时代,还有什么比远距离精确打击更令人畏服的呢?
花荣是宋哥哥的建功之箭。
祝家庄之战,是宋江上山后第一次亲自指挥的较大规模战役。它的意义超过了战役本身。但临战失利,令宋江心焦如焚。关键时刻,花荣出手,夜射祝家庄那盏用于调度的红灯,不仅使胜利的天平倾向了梁山,还于混乱中救了宋哥的小命。
这一箭对梁山固然重要,但对宋哥哥进一步做大尤为重要。
宋江扛起大旗后,花荣差不多一直是一支先锋之箭。几乎所有的战斗,都能听到花荣开弓拉弦所引发的欢呼和惶恐的呐喊。
花荣与好汉们一道,南征北战,在书写一章一回的精彩同时,更是一步一步成就了宋哥哥的理想和抱负。
花荣是宋哥哥的心腹之箭。
与众多的梁山好汉相比,花荣不是“逼”上梁山,不是“随”上梁山,不是“闹”上梁上,不是“骗”上梁山,不是“擒”上梁山,不是“投”上梁山,不是“拉”上梁山,花荣是“义”上梁山。
花荣的“义”全系在宋哥哥身上。
与宋江的众多支持者相比,能真正称得上是心腹并起到心腹作用的并不是很多。虽然宋江出于各方平衡的需要,并没有把花荣放在特别显赫的位置,但综合交往的历史、亲密的程度、家庭的出身、武艺的高低、个人的才能、最终的结局,除了花荣,还有谁呢?
如果说梁山是花荣的全部,不如说宋哥哥便是花荣的梁山。
花荣无须故事,花容心甘情愿做那宋哥哥的一支箭。
宋哥哥去了,花荣的梁山便倒塌了;宋哥哥去了,花荣的箭岂可空留于世上。
再脱戎装,别了娇妻,舍了幼儿,收下吧,宋哥哥,花荣只有这条命了!
蓼儿洼,草木深处,花荣如一片枯叶玄挂在宋哥哥墓旁,只愿那宋哥哥不再孤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