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莽:曲径通幽

(2008-03-23 19:29:24)
标签:

杂谈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官职大小与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是不能划等号的。
 
     淳于长的发迹一开始同样依赖于王政君。但他在保持与太后密切关系的同时,又满怀激情地关注着汉成帝的一举一动。
     所以,在他看到汉成帝倾倒在赵飞燕的舞蹈之下时,他也找到了一条一本万利的投资渠道。
     当许皇后被废时,在选择新的皇后过程中,淳于长充分利用与王太后的血缘关系,成功的疏通了王太后这最关键的环节,使赵飞燕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皇后宝座。
     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
     汉成帝在讨得赵飞燕欢心时,当然不会忘了淳于长的斡旋之功。很快淳于长就被赐为关内侯,不久又被封为定陵侯。
     放眼一看,还有谁有更大、更多、更强的优势呢?
     现在,大司马王根一病,这大司马的接班人不就是呼之欲出了么?
 
     王莽对淳于长的竞争优势是心中有数的。
     他只有忍耐。
     忍耐并不意味着放弃。但忍耐能给人以低调的好感。
 
     淳于长缺乏的就是这种忍耐。
     他没有象王莽那般低调。
     在势如中天的时刻,他开始踌躇满志。而这恰恰就是革命意志开始消退的表现。
     淳于长的失败是从勾引一个寡妇开始的,或者说是被一个寡妇勾引开始的。
     那不是一般的寡妇。这位叫许孊的女人不仅是一个王侯的妻子,还是许皇后的姐姐。淳于长借吊唁为名,最终将她吊回自己家中做了妾。
     许皇后在宫中犯了“蛊惑”大忌被赵飞燕告发后,废居长定宫。许后的失落是可以理解的。皇后当然是做不成了,但她依然还对皇上抱有一线希望。她希望还能回到过去的日子,哪怕做个婕妤也是心满意足了。
     她在淳于长的身上看到了光明。
 
     许后(应是许废后)将多年的积蓄悉数经许孊转交给淳于长。
     淳于长当然知道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许废后毕竟是做过皇后的人,她所拿出的礼物毫无疑问是具有难以拒绝的诱惑力。
     淳于长在收下了礼物的同时,许下了一个诺言:寻机向皇上求情,争取弄个左皇后干干。
     淳于长的说法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汉朝的不少官职就是左右双设的。问题在于淳于长压根就不会也不敢将这个大胆的设想向汉成帝说出来。
     谎言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
     许后在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失望后,难免有了些怨言。这些怨言如果没被外人听到也不算啥,就是被外人听到而不传到王莽的耳朵里也不算啥。但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偏偏王莽知道了这个荒唐的故事。
 
     王莽知道了,就等于全世界都知道了。
     王政君太后对汉成帝进行了高压,尽管汉成帝对淳于长非常宠爱,也不得不下令让淳于长离开皇宫回自己的封地去。
     淳于长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虽然皇上没有追究他更多的责任,但离开皇宫,不就意味着离开希望么?
     情急之中,他还是抓住了一根稻草。正当淳于长收拾行李准备黯然而去时,王立之子王融来了。王融来的本意是觉得你淳于长反正要离开了,那么多的车马你也不可能全都带走,不如干脆将剩下的留给俺算了。
     淳于长对这位俵兄弟显示出巨大的热情。几匹马算什么,还有大把的珍宝呢,一下子全给了王融。不过,条件是请其父王立去皇上面前说些好话,看能不能让自己留在长安。
 
     王立也是王家的中坚人物之一。本来王立对淳于长是很有看法的,认为自己没象王根那样辅政是淳于长捣的鬼。但那些虚无的怨恨在这些珍宝面前立即就蒸发得无影无踪了。
     王立急忙跑进宫去,对汉成帝大唱淳于长的赞歌。
     汉成帝感到很奇怪:这家伙以前老是说淳于长的坏话,今天咋啦?世上绝无无缘无故的爱,其中定有名堂!
     汉成帝便派人去作了认真调查,结果很快就有了。私受贿赂是犯法的,王融不等官吏到来,干脆服毒自尽了。
     不料,王融的自尽引起了汉成帝更大的怀疑。他没盯着王家,到是将淳于长逮捕入狱。经审讯,又牵涉到许后的那些勾当,最后,不仅淳于长因大逆不道的罪名死于狱中,许后也被赐死。
     王立也在白白送了一个儿子的性命后,被赶出京城。
 
     整个事件中,王莽似乎并没干什么。如果说他做了什么的话,也只不过是顺便将得到情报尽快地告诉了王根和王太后。
     这种举嘴之劳的事在汉成帝看来就是对汉家的巨大贡献了。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在王根的推荐下,王莽很顺利地被汉成帝任命为大司马。
    
     在与淳于长的竞争中,王莽能够胜出,看起来基本还是淳于长的原因。
     如果淳于长能将脚根站得稳点,王莽要想取胜确实是有难度的。
     如果王莽没有以前所做出的那些虽小但很起作用的事,即使一个淳于长倒下去,还会有更多的淳于长站起来。
     看来,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者。
 
     王莽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比他的叔伯们做大司马时的年龄要年轻得多。
     那年,他只有38岁。
     这颗在汉家政坛升起的新星,按理说是无可阻挡的了。
     但事情往往是曲折多变的。王莽在大司马的位置上尚未有所作为,不仅被免了职,还被赶出了长安。
     为什么呢?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