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秦:巧舌弄国者

(2007-08-26 08:22:12)
标签:

人文/历史

苏秦:巧舌弄国者    (此文系草根博客圈锐博网“林总”推荐)
 
 
 
     那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时代。
     那是一个战火四起,事件频出,人物纷呈,利欲横流的时代。
     那是一个引无数人感触,感动,感慨,感叹,感想,感悟的时代。
 
     苏秦正好赶上了。
 
     苏秦的出身如果要划成份的话,严点至少是个小地主,宽点不济也是个富农;不过,他自己还应是学生出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出道前,他从洛阳慕名拜在齐国鬼谷子门下,与张仪等一起深研纵横之术。严格地说,这并不是正而八经的学问。甚至在以儒道为尊的人们看来,它不仅是旁门左道,简直就是无耻之尤。但情人眼里出西施,苏秦还就偏偏看上且好上了它。谁有办法呢?
 
     纵横家在历史上是一个智谋的群体,尽管有人骂他们书写了中国文化最无耻的一页,但他们的头脑和铁嘴却是在骂声中崛起则又是不争的事实。大凡识几个字的人,总是想要求自己甚至要求别人要讲信念,讲道德,讲价值;少讲或不讲利。是啊,没有政治主张,没有价值观念,只要有官做,有利图,那怎么行?可苏秦等就是只图官,只图利,而且别人还就是很乐意给他们官,给他们利,你不服气也不行,你扔个石头能打到天?不服不行啦。
    
     当初,苏秦的实际经验还是差些。学完后,自我感觉很好,他选中的集团也很好,就象今天许多人出国把美国作为第一首选一样,他第一志愿填的就是秦国。为此,家里的工作已无问题,期望值也很高,就象股票等投资一样,他带着集资来的一百两黄金,另加一件华贵的貂皮大衣,搞得应是人模狗样的到了秦国。可惜,时不怜兮,秦国的政治气氛在他抵达时却处于非常时期。秦惠文王刚刚杀了商鞅,嫉恨尤在,对外国佬特别是游说的外国佬是极有成见的。我不研究历史,但秦国这种现象有意思,它既优待外来卖命者,又时常提着一把刀盯着别人的脖子,弄不弄就搞出与外国人有关的大事;它自产的人才也有,而关键时候起作用的还是引智的结果;这种既爱又恨的情结直到李斯《谏逐客书》后才有所好转。
 
  苏秦运气不好,也可以说秦国运气不好。小苏在那里苦等了年把,也托了关系,给惠文王写了不少信,可就是连面晤的机会也没捞到。钱花了大把,路子又没走通,想了又想的连横之策还没出自己的口袋,而那件貂皮大衣却磨得不象样子了,他只得很受伤的离开秦国。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不想连横,老子就合纵去,苏秦可能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后来秦国果然被他操纵的合纵搞得惊魂不定,其一统霸业多次受阻,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苏秦离开秦国并没有直接回家。他当时的思想负担是有的。他顺道又去了周显王那儿。周室其实当时能维持个名义就感到很幸福了,连横也好,和纵也罢,他不会也不敢充什么大头鬼。最终,苏秦很难堪的回到故里。凭良心说,不能完全去责怪他的家人没给他啥好脸色,狗没套着连绳子都搭上了,还能对他怎么的?当时的苏秦也只有忍气吞声,搞得头悬梁,锥刺股,在自学中重新调整思路和方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苏秦的合纵在某种程度上是秦国逼出来的。他在闭门思过中捉摸最多的肯定是如何与秦国过不去。第二次创业他取得了成功,他充分利用了秦的强势和其它六国的忧虑,从燕开始突破,如馕中取物般依序取得了赵,韩,魏,齐,楚六国的相印,数年间他居然成了联合国的秘书长,这翻遍历史既无前人亦无来者。他游说的过程是十分精彩的,六国的国君们可能也是无奈的,但苏秦从中取得的名利也是非常实在的,一时间几乎掀起了竞相馈赠的热潮。以至他出差路过家门时,周显王惊恐之余,亲自安排为他清道郊迎;弟兄妻嫂俯伏在地,不敢仰视。
 
    庄哉啊,苏秦!
 
    可惜历史这玩意真的不看任何人的眼色行事。秦国确实一度鉴于苏秦造起的声势而不敢跨越函谷关,但它一统之势绝不是苏秦就真能挡得了的。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六国各怀鬼胎,所谓合纵终究是自欺欺人而已,它的基础只不过是建立在苏秦的口水之上。水货毕竟就是水货,苏秦被刺身亡后,联盟也顷刻间烟消云散。
 
    但这与苏秦无关。尽管数千年来许多人责问他:抱负何在?正义何在?理想何在?
    他还会告诉你吗?
    有趣的是,据史料记载:齐国人把他比作夏桀时的羊辛,商纣时的恶来;燕国人则把他比作商时的伊挚,周时的吕牙;更有甚者,还有人把他与邹衍,乐毅,屈景并称为“四子”。
 
    呵呵,这就是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