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城的母亲河

标签:
情感文化我的作品随笔图片 |

竹公溪,一条穿越乐山大半个城,一条为乐山城周边主要农作物生产灌溉用水的“小溪”,可谓是乐山城的母亲河。
乐山,一个城以山名,山扬名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环抱的如画城市,耸立于四川盆地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之乡,在不到30公里的地方,就有三处世界著名“遗产”,即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以及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这就是四川乐山。
以前,只听人说过,竹公溪是一条贯穿乐山大半个城的小河。最近,当我用无人机航拍到竹公溪全貌图时,连我自己都惊呆了:天呀,原来传说中的竹公溪,竟然这么长,这么美!这个新发现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她的源头在哪里,作为乐山人的我,却不知道,实在是一种遗憾。阳春三月,我走近了她那神秘的地带。
当海棠盛开、菜花烂漫时,我与乐山市市中区悦来乡原副乡长张学元,摄友罗庆祝、吴万祥一道,踏上了令人神往的竹公溪探源之旅。驾车从乐山城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乐青(乐山至青神)公路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悦来镇塘咡坎村三黄安处。在蓝蓝的天空下,一座修建于民国二十六年,川西特有“撮箕口”木结构的独户瓦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房主胡光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说,他这里“偏僻”,不容易有客人来,他非常高兴。他一边端出自己种植的水果请我们品尝,一边又端水沏茶。在摆谈中,我们得知他是1942年1月20日出生的,已年满80岁了,但他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很健谈,能一口气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地说出。
他说,他从出生起就住在这儿一直没有搬过家,竹公溪源头在他记事起,就是一股泉眼,而且就在他家门前10来米处,他小时候还常常弯腰用嘴直接去喝这泉水,他津津有味地赞道,那泉水真是回口甘甜呀,现在泉眼己淹没在1953年修建成的农田灌溉水塘中了。水塘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始承包,他先后承包过几次,最长承包时间是从2013年夏到2023年6月30日10年时间。说罢,胡光明老人脱下鞋,挽上裤脚,赤足划着竹排,在水塘中为我们指点竹公溪源头的位置。
竹公溪源头,源起乐山市市中区悦来镇塘咡坎村,积周家湾、袁家湾二湾的水,汇入石坳子堰,流经悦来镇六支角村,棉竹镇龙滩子村、仙米寺村,通江镇王河村、牛咡桥村,绿心街原竹公溪村,张公桥里仁街等地,是乐山市市中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灌溉用水。千百年来,她一直滋润和养育着乐山城这一方人民;她一路穿越乐山大半个城在张公桥河咡嘴处汇入岷江,就像一条玉带护着乐山城,起到了灌溉、防洪、消防、景观、调节气候、水的循环等的作用,这就是乐山城的母亲河竹公溪。
作为乐山人的我,今天终于看到乐山城母亲河竹公溪的源头,真是感慨万千…….
乐山本土作家李建一先生曾写过一首七言诗 ,题为《竹公溪》:
斗折蛇行一衣带,
月光竹影共徘徊。
一江春水穿城过,
两岸蛙声入梦来。
这首诗,真是竹公溪母亲河的真实写照。
当我站在竹公溪的源头时,我突然生出一丝遗憾,这么重要的一块宝地——乐山城母亲河生命的源头,竞然没有一个地理标识,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为了乡村振兴、为了挖掘和宏扬地方历史文化、为了营造乡村生态人文旅游形象、为了让大家能目睹乐山城母亲河竹公溪源头的尊容,呼吁相关部门还原竹公溪源头泉眼原貌,并在此立碑:乐山重点保护地“乐山城母亲河竹公溪源头”,以告公众。
在我们依依不舍离开竹公溪的源头时,我情不自禁地回望了那神奇的竹公溪母亲河源头。乐山城母亲河——竹公溪源头,你好生保重,我会再来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