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疗和体会(附1例报告)
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科
2
影像科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2岁,农民。因“进行性头痛恶心呕吐2周,左侧肢体无力1周”入院。患者于2008年11月20日起出现头部持续性胀痛,呈爆裂样,伴有搏动性痛,以右侧额顶颞部痛为主,可延及鼻侧,有时有感觉眼部疼痛,眼睛似有突起感,伴有恶心,呕吐。无发热,二便障碍,眩晕,复视,意识障碍等。11月27日起患者出现左侧肢体轻度无力麻木,尚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无言语含糊,口角歪斜等,12月2日晚12点患者头痛程度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上肢屈曲并抽搐,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呼之不应,牙关紧闭,症状持续15分钟后抽搐止,意识转清,但不能回忆发作经过,我院急诊头颅CT示“右侧颞枕顶叶交界处微量出血”(图1)。12月3日晨发现有左侧肢体明显无力,不能抬举,平移。随后拟“脑出血、继发性癫痫”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既往史:患者20余岁起有反复头痛发作,症状轻微,不就医。近3年来头痛发作较明显,多以整个右半侧头部针刺样痛为主。平时有右耳耳鸣病史。2008年3月曾在小诊所行“腋下肿块”切除术,诊断不详。入院后内科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约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压170/90mmHg。腹软,肝脾肋缘下未及明显肿大,未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明显水肿。神经内科查体:神清,言语清晰,对答切题,查体配合。眼球活动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应灵敏。露齿时口角略偏右,伸舌未见明显偏斜,鼻唇沟对称,颈强2指。针刺痛觉左侧肢体略减退,左侧肢体肌力1o,腱反射左侧略亢进(+++),左侧肌张力明显增高,左巴氏征(+)。12月4日血常规:WBC 16.53×10^9/l N 86.2% Plt
477×109/L Hb
122g/L。12月5日头颅MRI增强提示上矢状窦,窦汇扩张伴信号不均匀,提示静脉栓塞改变可能大,伴右侧颞枕叶、顶叶灶性出血及梗塞(图2)。12月5日头颅MRV:上矢状窦及右侧乙状窦扩张,右顶枕叶异常信号。右侧中耳乳突炎(图3)。入院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头颅MRI和MRV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上给予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抗感染,止痉,激素抗炎,对症支持等治疗。因患者有右耳耳鸣,头颅MR提示右耳乳突炎,请五官科会诊检查后结果示双耳未见明显异常。根据病情需要,脑外科会诊后,拟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家属担心是有创检查会加重病人痛苦而放弃。12月12日上午患者突然在解大便时出现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给予升压,补液等治疗后患者神志逐渐转清,血压稳定。12月19日患者复查头颅CT提示右侧额顶叶大面积水肿,患者有左下肢水肿,血管彩超提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争得家属同意的前提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时继续加强脱水减轻脑水肿,应用凯力康、神经节苷脂等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以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左下肢水肿逐渐消退,精神有所好转,反应正常,能正常进食。12月29日血常规:WBC 16.48×10^9/l N76.3% Plt
454×10^9/l Hb 132g/l。
12月31日患者复查头颅MRV提示上、下矢状窦后部及直窦、窦汇、横窦未见显示,仍考虑静脉窦栓塞性病变(图4)。12月31日头颅MRI提示右侧额、顶叶皮层区血肿(亚急性期),伴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5)。2009年1月6日晨患者诉下肢疼痛,家属给予按摩患者下肢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