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欧洲中世纪蛮族装饰艺术初探6
(2012-05-19 14:14:59)
标签:
转载 |
分类: 艺海拾贝 |
第2.5节
在宗教的感染下,他们放弃了杀戮劫掠的生活,这些昔日的海盗逐步的开始了定居生活。北欧国家的发展壮大,给欧洲及整个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维京人早期的艺术作品所展现出的原始意味深重,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布洛艾风格。即便是在后来生产力大发展,海外扩张之后,他们仍然保持着这份原始的夸张与生动。出土于奥赛伯格的一艘王室妇女船葬的狮头雕刻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个狮头雕刻的面部造型生动夸张,圆睁的大眼睛虎视眈眈,仿佛在目不转睛的注视着你;粗短的嘴巴张咧开来,露出锋利到牙齿,构成一副狰狞的面孔仿佛一口要把对手吞掉。然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头部上端及两侧精巧复杂的雕刻图案,蜿蜒交错的图案尽管十分复杂但却并不凌乱,极具神秘感,令观赏者望而生畏。维京人希望借此在他们出海远征的时候,船首神兽可以驱魔降妖以保平安。他们还根据神话创造了一种神秘奇异的神兽形象—攫取兽,这一造型的出现更加充实了维京人的造型库。这种神兽造型具有雄、狮子、狗以及其他各种动物的特点。尖锐的利爪,细长的身躯扭结缠绕出复杂优美的图案。眨一看上去凶猛无比,仔细观察却又精美绝伦,猛兽形象与其身体缠结说形成的精美图案相得益彰。在布洛艾城出土的镀金青铜马具饰物也十分精美。饰物底部以两个虎视眈眈的动物造型为背景,上面雕刻有弯曲的蛇的造型。还有的马具饰物表面,雕刻着拉长的动物造型。种类多样,形制丰富。可以以一种造型为模板,不断加以夸张变化,所呈现出的形象不尽相同,但却都美轮美奂。作为以劫掠为生的维京人,似乎只有凶猛的动物造型才能表达他们的勇敢与智慧。他们沉醉于创造各种生动凶猛的动物造型的乐趣之中。继布洛艾风格之后,出现的波尔风格和耶灵风格的艺术创作仍以动物题材为主题。他们将布洛艾风格的攫取兽加以改造发展,在其上增加了一组新的兽身图案,兽身交错缠绕在一起,层次更加丰富。
后来又出现了“麦姆门”风格,其代表作是丹麦国王哈拉尔德在耶灵修建的巨大石碑。这块石碑的其中一个侧面上雕刻有巨蟒缠绕的雄狮,神气十足。另外一件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圣物箱。箱体表面雕刻着密密麻麻的植物卷须,奇异的动物形象被缠结于其中,给人若隐若现的感觉。箱体边缘和转角装有镀金青铜箍带,看起来绚烂华丽,即起到装饰作用,又有固定箱体的功能。
维京人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发展至后期形成了一种综合杂糅的艺术风格,它将其他艺术风格的特点集于一身。这一风格的代表作是镀金青铜风向标,风向标的边框饰有盘绕的植物卷须,卷须延伸至风向标的整个平面之上构成一个通透的网格,线条富于流动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卷须中还穿插缠绕着扭动的蛇身和狮子形象。这样,在一个平面之上,构成了多层空间,虽然错综复杂,但仍有序可循。如此精美的设计,不禁让人联想起曾经在一艘艘维京船的船头耸立的狮头雕刻和迎风而动风向标,他们似乎在向世人宣告他们永远战无不胜。
最后出现的厄内斯风格是维京艺术发展的顶点,也是其艺术发展由盛至衰的转折点。这一时期,动物造型仍是创作的主题,与之前的维京风格并无多大变化。但是在对植物纹样的表现上却有所不同,这一时期大量的交织缠绕的卷须图案被应用在器物装饰上,以前出现的阔叶植物图案很少被涉及。
在基督教大行其道的欧洲,基督教的传播对维京人的艺术的影响逐步加大。以至后来纯粹的维京艺术逐渐被消融。维京人的民族、文化及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欧洲历史的洪流。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