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0489082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肝脏融合性纤维化
(2023-03-02 16:05:01)
标签:
消化
融合性纤维化:也称汇合性纤维化。描述了晚期肝硬化中发现的肿块样纤维化区域,常呈网格状围绕于RN周围,如局限集中在较大范围时,则称局灶性融合性纤维化,呈肿块状类似肿瘤。融合性纤维化见于长期肝硬化患者,呈楔形,自肝门向外放射,于肝包膜最宽,最常见于右叶中央部分、前及内侧段,也可见于肝内任何部位。其临近包膜常因肝实质萎缩而回缩,富有特征性。
在影像学上可见类似肿瘤的块状病变,常为自肝门向包膜放射状楔形,底边朝包膜。
CT平扫呈低密度,与HCC明显不同的是伴包膜皱缩及局部肝萎缩;增强动脉期,大多数病变(60%)显示轻微或无增强,其余病灶与肝实质相同;门脉期,大多数病变与肝实质相比呈现低或等密度,而17%显示延迟高密度增强(图26.10)。
在MR上,纤维化区域相对T1WI的肝实质呈低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取决于纤维化的慢性程度。急性纤维化具有高流体含量并且在T2WI上显得明亮。慢性纤维化的液体含量低并且在T2WI上显得暗。在增强MR上,动脉期几乎不增强,静脉期晚期延迟增强。
图 26.10. 融合性纤维化。增强
门脉期,
CT图像显示肿块样增强病变(直箭头),从肝门静脉延伸到实质萎缩的突出区域,肝小叶的上覆包膜回缩(弯曲箭头)。这是显示对比度增强的少数融合纤维化病例的一个例子。大多数病例(80%)的融合性纤维化在非增强图像上呈低密度,并且没有增强。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椎动脉
后一篇:
门静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