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褐黄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2-08-26 16:19:15)
标签:

骨与关节

       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褐黄病性关节炎一例,孟景红赵海涛张颖 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8年22卷8期)
       褐黄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国外报道其患病率为每百万人口中有3~5例。是由于机体缺乏尿黑酸氧化酶使苯丙氨酸、酪氨酸中间代谢产物(尿黑酸)不能进一步氧化分解,聚积于体内使皮肤、巩膜、软骨颜色变暗,同时沉积于软骨和其他结缔组织,作为一种化学刺激引起炎症和继发的关节退变。另一方面尿黑酸随尿液排出,在尿液中经碱化、氧化,使尿色变黑,所以又称黑酸尿。
       近亲联姻子女发病率高,男:女约2:1。黑色尿、典型的皮肤色素沉着特征性脊柱X线表现,构成褐黄病的临床三联征,代表了本病由轻到重的3个临床发展进程。尿液静置后变黑是本病特征性改变,这种特殊表型使该病在出生时即可诊断,此为本病第一阶段;褐黄病代表本病的第二阶段,年龄多在20~30岁,表现为淡蓝色耳廓黄褐色巩膜;第三阶段即褐黄病性关节炎,脊柱受累最常见,年龄多在40~60岁。
       病史及家族史:患者自幼发现尿布发黑,尿液2 h后变为黑色,尿液经晒后变为黑红色,此特异性尿液改变,与AS患者尿液有很大不同,且一般该病具有家族史,如患者其兄姐都有类似情况。
       全身改变:该病逐渐出现有全身皮肤、指甲、巩膜、角膜色素沉着呈褐黄色,耳、鼻、软骨可变成蓝色,鼓膜边缘灰黑色,听力减退等,而AS患者无此改变。
       关节表现:该病常累及脊柱、肩、髋、膝等大关节,很少累及手、足等小关节,这也是常与AS易混淆的地方,该病以脊柱病变最常见,表现为僵硬疼痛,病变最早发生于腰椎,渐累及胸椎,使脊柱运动受阻。而AS以腰骶椎受累常见。
       关节外表现:该病除关节表现为常有心脏瓣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膜狭窄,病程较长的男性患者可发生慢性前列腺炎,少数可发生黑色肾结石。而AS常有眼部受累,可出现眼葡萄膜炎,可引发主动脉瓣膜病引起关闭不全、肺上叶纤维化、肺大疱样变、IgA肾病、肾淀粉样变性。
       影像学改变:该病脊柱表现为椎间盘钙化或退化、夹心饼干状;椎间隙变窄或出现真空现象。椎体边缘广泛增生及骨赘形成。在脊柱外,常侵犯骶髂关节、耻骨联合或周围大关节。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硬化、骨骼碎裂、塌陷或关节内游离体形成。还可见肌腱钙化或骨化,并可出现肌腱断裂。AS脊柱表现为椎体周围韧带的肥厚骨化为竹节样改变,小关节模糊。椎间隙广泛变窄薄饼状椎间盘钙化特征放射学表现

      鉴别诊断:
      氟骨症: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肌腱韧带的骨化以及关节的继发性退行性病变,亦可见软组织内的斑片状的钙化和关节内游离体,与褐黄病性关节病有相似之处。但氟骨症均有少年、儿童期在高氟区生活史,并可有氟斑牙;而黑尿病则有软组织内和软骨,特别是耳、鼻的软骨内的褐色素的沉积等。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多起始于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至腰、胸、颈椎。晚期表现骨质普遍稀疏,关节面模糊毛糙,骨密度减低,方形椎,周围韧带钙化明显形成竹节状脊柱,椎小关节融合,出现骨性强直,但椎间隙狭窄不明显,无椎间盘钙化。而褐黄病性关节炎是以椎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及椎间盘钙化为主,骨密度并不降低。
褐黄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褐黄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