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SH,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2022-04-04 09:30:58)

  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性疾病,起病隐匿,常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病变,以多种脊柱韧带骨化为特征,包括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黄韧带骨化(OLF)和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DISH)。亚洲人群中OPLL尤其多见,日本的发病率为1.9%~4.3%,美国、欧洲等地发病率仅为0.01%~1.7%。OLF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下胸椎最为常见,男女的发病率之比约为32,男女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1岁和68岁。DISH常见于老年男性,欧美报道较多,男女发病率约为21。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SH),60 余年前由Forestier 和Rotes-Querol 首次详细报告,又称Forestier 病。DISH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软组织(主要为韧带、肌腱附着点)部位的钙化和骨化为特征,最常累及脊柱。病因不明,进展缓慢,在临床上常与强直性脊柱炎相混淆,也易被归为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范畴。

DISH 以脊柱病变最为多见,在脊柱中又以胸椎最为好发(40%~80%),其次为颈椎、腰椎。累及脊柱主要表现为前纵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等椎旁部位的钙化和骨化。对脊柱韧带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在颈椎,后纵韧带较常受累;在胸椎,前纵韧带最常受累,并且右侧较左侧多见;在腰椎,黄韧带最常受累。

DISH 累及脊柱在临床上可有以下表现:寰枢椎半脱位;腰背疼痛、僵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嘶;食管梗阻;韧带多节段波浪形骨化可增加脊柱刚性,导致骨质增生、骨量减少;继发性椎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脊髓损伤;四肢瘫痪等。

DISH 外周关节受累有以下特点:受累关节通常无原发性骨关节炎;骨肥厚改变的严重程度较原发性骨关节炎严重;关节周围邻近部位的肌腱、韧带附着点处病变严重;钙化/骨化部位位于肌腱/韧带附着点而非关节部位。

目前,DISH 的诊断主要基于影像学评估。主要有以下三种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一:至少有连续4 个椎体的前外侧缘钙化或骨化;椎间隙高度正常,无明显椎间盘退变;无小关节僵硬,无骶髂关节侵蚀、硬化或融合;广泛前纵韧带骨化。

诊断标准二:下胸椎连续3 个椎体前外侧缘骨化或钙化;无骶髂关节侵蚀或僵硬;伴有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骨化或髂腰韧带骨化;受累脊椎的椎间隙高度正常,无小关节僵硬。

诊断标准三:确诊标准:至少连续4 个椎体前外侧缘前纵韧带连续性骨化(伴或不伴关节僵硬),主要发生于胸腰椎;椎间隙高度正常;无小关节僵直。疑诊标准:2 个椎体前外侧缘骨化并伴有双侧髌骨表面簇状增生、跟骨骨刺形成、鹰嘴部簇状增生。

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 多见于青年男性,二者均可出现骨质增生, 韧带钙化而使脊椎变为竹节状,但骨化薄而平。DISH多见于老年人,骨化厚而浓密,外缘呈波浪形,多以前纵韧带骨化为著,小关节和骶髂关节正常。

 

(2)脊柱骨关节炎: 二者均有骨质增生,但骨关节炎多合并间隙狭窄, 骨质增生是向前或向后而不象DISH 的向上或向下生长的特点, 脊柱DISH 还可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骨骼及肌肉附着处的特征性改变。值得注意的是, 骨关节炎可能与DISH 并存。

(3)氟骨症:氟骨症除骨质增生及韧带骨化外,尚有密度的改变,即骨密度增高、骨质软化、骨质稀疏,骨间膜钙化也是该病特征之一(多见于桡骨、胫腓骨),结合临床,并不难鉴别。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因脊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以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以脊柱韧带异位骨化为特点的常见疾患。亚洲人群较欧美常见,其中日本发病率最高,为1.9%~4.3%;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3.08%。发病以C5最为多见,其次为C4和C6。多数OPLL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50岁,男性发病几乎是女性的两倍。

根据患者颈椎侧位片,可将OPLL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A.连续型、B.混合型、C.节段型、D.局灶型

https://pic3.zhimg.com/80/v2-c137cf2f12bef9e48b839fadff6526a6_1440w.jpg

鉴别: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主要是前纵韧带骨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