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轶事(三)2

标签:
小s幼儿期 |
分类: 杂文 |

小S轶事(三) 2
小S娘想,与其让小S如此旺盛的精力无目的的施展,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灾害,不如因势利导,开发他的智力,诗背的不少了,不如学学数学吧。3岁多了,幼儿园同班的小浩已经会20内的加减法,小爽也能数到100了。小S虽然背过2的1到10次方,那只是机械记忆,跟计算无关。
训练先从20内的加减法开始。刚开始,小S总是算不快,熟练程度远不如他的小朋友。小S娘对小S爹说:“这孩子是不是小时候给弄傻了,学个加减法这么难。”小S爹对小S也没多大信心,毕竟是老来得子,容易有智力问题。小S娘就想了一个办法,和他玩扑克,把1-10的扑克牌铺到桌子上,从拿10开始,拿个1,再拿个9等于10,或者2和8,等等,两人抢着拿,看谁抢得多,10拿熟了,就变成11、12一直到20。小S很有兴趣,越拿越快,开始小S娘还让着他,后来,还真没他眼疾手快了。有的时候,他还能拿3张牌来凑。每次他都能拿一大摞牌,高兴地大喊,我赢了。小S娘的目的达到了,自然也高兴,看来小S一点不傻,只是干什么事都要有兴趣,没兴趣的事一点都不要干,小S娘认识了这一点,以后要求小S学习什么,就一定要培养他的兴趣才成。
20以内的加减法攻克了,后边的事就容易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没费事就拿下了,再到1000,10000,只是按规律去做就成了。小S对数学的直觉特别好,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几乎没有怎么讲,他就很快掌握了。
有一天,小S娘带他去一个朋友家,那家有个小哥哥,已经上小学2年级了,小S还不到4岁。那个孩子数学很吃力,有一道题就是弄不懂:“1根5米的竹竿,垂直插进河水中,其中有1米插进了淤泥中,露出水面2米,问水深几米?”朋友让小S娘给辅导一下,小S就在一边玩。那孩子就是不开窍,一会儿说加,一会儿说减。小S娘只好耐心的讲给他听如何去理解,不想在一边玩的小S脱口而出,“是2米”。小S娘以为他是瞎蒙的,问他为什么。他毫不犹豫的说:“5米减掉泥里的1米,再减掉水上的2米,剩下的2米不就是水深吗?”小S娘大吃一惊,原来小S有这样的数学悟性,一定要好好开发才好。
从此以后,小S娘有意识的培养小S对数学的兴趣,用各种小故事引导他做数学题。目的就是让他把心用到数学上,少搞点恶作剧。出的题目尽量浅显易懂:比如兔子乌龟赛跑呀,小朋友分糖果呀,大白兔给小兔子分胡萝卜呀。那些有点难度的应用题从来没有难倒过小S,他总是能很快就说出答案。
一般的孩子对具体问题容易理解,但是一抽象到数字解题就会有障碍。曾经有个小朋友来小S家,小S还问人家:1个苹果再加1个是几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是两个,但问他1加1是几,他就回答不上来。小S不是,从一开始,他就能很好的把数字运算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看来小S对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一种天生的、直觉的。就这样小S一路学下来,讲什么掌握什么,从来没有遇到不开窍的时候。数字的写法和运算公式好像是从来就会,指导了一次,就能准确的写出数学式子来。小S娘什么都费心,唯独在念书上,小S可没让她着过急。
小S娘在教小S学数学的时候,并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系统的教他小学数学,常常是想起什么就教什么。加减乘除已经掌握了。就教他分数吧。那是小S不到5岁的中秋节,家里买来了月饼,小S娘拿了一块月饼,跟小S说,一块月饼,咱们家4个人,切成4块,每一块就是4分之一,如果再分一块,每个人又分到了4分之一,小S立刻说,两个4分之一就是2分之一。你看,分数加法毫不费力,他自己悟出来了。小S娘趁热打铁,讲了分数的通分约分,加法、减法,乘法的计算公式,以及除法颠倒相乘的法则,毫不夸张,中秋节没过完,小S已经可以毫不困难的进行分数运算了。
小学生最怕的应该是那些四则运算。可小S一点也不感觉吃力。那些行程问题、流水问题、折绳量井深的问题都是5、6年级小学生最困难的题目。小S娘只给他稍稍讲了讲,小S居然做的头头是道了。那日,小S娘带小S去舅爷爷家,在公共汽车上,小S爬来爬去闲不住,他娘为了让他老实会儿就出了一道题:“一个水池,如果一个水管放水8小时放满,一个下水管排水10小时放光,如果两管齐开,几个小时放满水?”小S那时候5岁了,因为弱视,戴个小眼镜。听了题他不折腾了,漫不经心的开口算道:“1除以8等于8分之一,1除以10等于十分之一,8分之一减10分之一,(自己心里在通分)40分之5减40分之4等于40分之一,1除以40分之一等于40。”几分钟他就算了出来,是40小时。车上的人都看傻了,你说神不神,这小人就这样解出了六年级大孩子都感到头疼的难题。每当做题的时候,小S都很专心,这样就能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然,他会干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坏事。
小S学数学真是突飞猛进。有的时候,不经意的就又让他进入了另一个数学领域。到了夏天,小S娘又带他去游泳,回来的路上,小S娘告诉小S,从游泳池的一角游到对角就把游泳池分成了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游泳池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直角边,而两个对角的连线就叫斜边。两个直角边的平方相加就等于斜边的平方。本想给小S讲讲勾股定理,不想,小S一下就掌握的平方的概念。从游泳池到家不过几分钟,小S毫不费力的学会了平方的概念。
小S娘此时也有点收不住了,干脆告诉他如何开方,没想到,不但能开尽的根号4、9、16---,小S能立刻说出结果,就连根号8,小S也能通过分解数字得出2倍根号2的结果。真是神了。从4岁到上学前,小S不但学会了小学的全部数学,有些初中的内容也囫囵吞枣的知道了不少。
现在小S娘回想起来,倒真有些后悔,小S的确学数学有极好的天赋,那种直觉是有生具来的。可是这样学下来,助长了他的浮躁,因为学得容易,他只从兴趣出发,有兴趣的学得好,没兴趣的一点不要费力。小S性格中缺乏那种坚韧、耐心、细致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上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