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夜逛王府井

标签:
圣诞夜王府井 |
圣诞夜去教堂看看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晚饭后来到西什库教堂,外边人不少,但进不去,要票,还分场次,算了,本来就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就别凑热闹了,坐上103路,去王府井看看吧。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来过这里了。
王府井大街早就变成了步行街,张灯结彩,很有过节的味道了。小的时侯来王府井,印象最深的是东安市场的买小吃的地方,奶油炸糕、杏仁豆腐是我的最爱,妈妈喜欢吃艾窝窝,豌豆黄,逛完市场总会来这里吃点什么。其实,我们那时候对逛市场不感兴趣,就是喜欢去儿童大世界买玩具,或者新华书店看小人书。大人有时候高兴了,带我们去和平餐厅吃西餐,那是最最奢侈的事情了。
王府井有很多老字号,记忆中有亨得利钟表行,四联理发馆,中国照相馆,全聚德烤鸭店等等。
说起来王府井是很有来历的。追溯它的历史,明代以前这里是个小村庄,明代在这里盖了十个王府,被称为十王府街,后来明朝灭了,王府败落了,人们习惯称他王府街。又因这里的一口甜水井,改称为王府井。
我小的时候,因家住西边,来王府井的次数没有去西单的次数多,所以,分外觉的这里高大上,后来有了百货大楼,就更以为这里洋气有气派。及至改革开放以后,王府井一下就被新兴的商区比了下去,东西贵,不时尚,年轻人不喜欢,老年人又对这里的价格望而止步,它的繁华大不如前了,我也很多年没来过了。
这次随便来走走,看看,怀怀旧,如是而已。
不经意,来到王府井天主教堂附近,从来没进去过。这些年,总是出国看教堂,中国的教堂还从没看过,近在咫尺的北京的老教堂,也还第一次光顾。
王府井天主教堂,本名圣若瑟堂,又称“东堂”,始建于公元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在此后的两个多世纪中,曾三次被毁,现存建筑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重建。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属西洋古典风格,并融入了中国建筑的特点,立面比例严谨,墙面砌工考究,砖石雕刻细致,是北京地区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
圣诞之夜,这里人很多,里边有耶稣诞生的马槽模型,还有介绍耶稣行走苦路的照片,当年我们去以色列,曾走过耶稣背着十字架行走的苦路,现在看来还有点感觉。有很多志愿者在服务,不乏年轻人。我虽然不信教,但是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去了解一些宗教方面的知识也是一种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