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主要靠风

(大雾笼罩北京城)
其实我们靠天吃饭是很普遍的,天不下雨,地就干着。收成好坏全看老天高兴。如今,又多了一项靠天的事情,那就是蓝天。北京如今污染严重,可并非没有蓝天,只要有冷空气到来,刮起5级以上大风,那天蓝的如同到了西藏。只是好景不长,冷空气移过,那雾霾天气就把人弄得心情极差。到处灰蒙蒙的,气管有病的人只好呆在家里了。有时候你听见报告北京完成了多少蓝天,心里就想,蓝天是可以完成的吗?那是老天赐给的。蓝天天数有多少,我们能左右得了吗?
记得狄更斯写过一本小说叫“雾都孤儿”,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英国伦敦被称为雾都。曾经有一次被称为伦敦烟雾的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后来。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英国政府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70年代后期,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没有在伦敦再度发生。我们那年去伦敦,本以为会遇上雾天,没想到即使阴天,能见度也是很好的,看来真的已经摘掉雾都的帽子了。
这个雾都的荣誉称号是不是应该给北京了?进入冬季,连续雾霾黄色预警已经发布了很多次了,尤其是最近这一次,连续几天北京处在大雾包围中。50米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一切都隐匿在雾气中。呼吸道疾病的人剧增,这又是一个烟雾时间。最要命的是,所有人眼看着这种现象束手无策,气象台一个劲的报告说,周四以后会有一股冷空气,有4、5级风,空气质量将会变好。这说明,气象条件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气候变坏是全球性的,多年我在国外遇上的大雾天也不在少数,那年去香港,遇上大雾,大屿山上与大佛近在咫尺,却没有看到大佛的面,太平山上,想看香港全景,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雾海。在德国新天鹅堡,那童话般的城堡也是隐匿在雾气中难见真容。在土耳其想乘热气球看全景,却也是因为雾大,与次活动失之交臂。国内就更别说了,就说今年,黄山遇大雾,梦笔生花真如雾里看花,就连河南郭亮村都让我们赶上了雾天。这是与世界性的气候异常分不开的。
如今,人口剧增,加上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消费带来高产出,高档生活用品和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哪一样不是以消耗能源为代价,人们与大自然争土地,建住宅、建厂房、建大都市。绿地呢?森林呢?不能不越变越小,此时,土地沙漠化严重,没有了植物的涵养,风沙肆孽,气候变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所以我想,要想根本上改变污染严重的现象,不是光靠控制汽车尾气、控制燃煤、工业生产有害气体排放就能解决的。要想根本上改变气候与污染问题,不拿出点长远规划,只图眼前的利益是根本没希望的。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2012年的世界末日不过是个传言,可如果我们如此糟蹋地球,面临的就是大自然的惩罚。
大雾中的颐和园


佛香阁隐匿在雾中


知春亭像水墨画

大风过后颐和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