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2012-10-26 18:58:50)
标签:

旅游

郭亮村

分类: 游记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自从看到郭亮村的介绍,我就向往。有安阳的朋友妥善安排,让我们能成行。郭亮村已经进入了 太行山腹地,是一个海拔1752米的原始村庄。它地处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山林中。我们是从林州直接去的这里,应该有6、7十公里。

  原来以为郭亮村不过是个原始的小小村落,不成想它早已不是藏入深闺人不知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收门票的万仙山景区。门票加上景区车票共计125元。也可以自己开车进入,但车票还是不能不买的。

  被称作太行明珠的郭亮村,现有83户人家,大都为申氏。村子的历史源于公元9年~公元23年之间的西汉末年,当时王莽建立“新”王朝,这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农民领袖郭亮,一举建立了农民政权。后来郭亮欲凭借太行绝壁峡谷与敌交战失利后,兵败山西。后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将他当年战斗过的大本营誉称为郭亮村,直至现在。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从山西逃离。全族几百口人砸掉大铁锅,一户分一块锅铁,各奔东西,但愿将来能全族团圆,故称“大锅申”。当年一小部分申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这些申姓人世代居住在这里,整个郭亮村,只有申明富一人于60年代参军后离开了郭亮村。每逢夏季村民总要受到山洪、滑坡的侵袭,房倒屋塌。但事后村民又痴情地垒起“新家”,死守在这里,汲取着祖辈的先训和气息。

  从山下到郭亮村,必须要穿行太行大峡谷,峡谷绝壁的岩石呈红色,坚硬而险峻。以前村民们要出村只有一条被称为天梯绝壁路,外边进入村子,也要从沙窑乡汉寨坝顺天梯登到崖顶,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过去这条绝壁路,曾是大山中唯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困扰着一代代山民,阻碍着与外界的交流。1972年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村长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 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车。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隧道修通的山路令人慨叹!

  我们的汽车就是通过这条长廊开进村庄的。为了便于采光,每隔几米,就会开出一个窗户,道路很宽,大轿车也完全能通过。看得出来这里的岩石硬度极高,如果没有愚公精神,这样的工程是想也不敢想的。红旗渠工程浩大,但动用的是全县的人,后来还有解放军参加,可郭亮村的这条绝壁长廊,仅仅是郭亮村的村民自发的行为。看过之后,你从心里赞叹河南郭亮村人的坚韧。听朋友说,在林州大峡谷中也有这样的岩石上开凿的路,只是没有宣传,很多人都不知道。

  20世纪80年代,万仙山撩开神秘的面纱,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执导《清凉寺钟声》,题写了“太行明珠”,于本正导演在这里执导《走出地平线》,先后有《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许还山、杨在葆、濮存昕、郭达、潘长江、倪萍等众多艺术家在这里担纲表演,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中国第一影视村”。一下子拉近了和外边世界的距离。

刚刚进村就有人招呼我们住宿,依山而建的的农家院条件不错,价格更是便宜,有独立卫生间能洗澡的房间住三人一晚上50元。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周末,大大小小的旅行团举着小旗,自驾车来的也不少,画画的学生更是占据了有利地形,不大的小街人满为患。

   安顿好了,我们就去看那个最让我们慨叹的人工开凿的天路。远远看去,红岩绝壁耸直陡峭,象刀劈斧砍过一样,那条路就开在高大岩壁的中间。从透光用的天窗中可以看到不时有汽车通过,就像一个个小模型。

  这些年,古朴石头住房已经不多了,代之的是,漂亮的农户,接待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这里只有很少的耕地,村民们见缝插针的在草帽大的地上都种上庄稼。

  远远的可以看到,悬崖上的人家,他们已经再也没有桃花源一般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了,经济大潮席卷了小村庄。村民生活富裕了,可原生态也就不存在了。

  只有风景依旧,悬崖被劈成了两半,中间是一条上百米沟壑,站在中间,抬头可见红色绝壁险峰。低头能看到瀑布溪水顺壁流到谷底的深潭。难怪那些搞美术的人都追到了这里。

  看到这些美景,你不得不佩服村民的毅力,是他们让郭亮村的子孙后代走出了大山,也正是他们,让这里成了旅游胜地。没有这条路就没有村民致富之路,我们也根本无法欣赏到这里的美景。(待续)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景区门口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村中楼阁,山上又修了一条路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一座小桥把两边山崖联通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见缝插针种上菜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新建的旅店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村中卖羊肉串和各种吃食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自己种的红果,沾上糖,2元一串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数数挣了多少钱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红叶掩映的石板房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满山都是柿子树,果实累累却没人采摘。据说因为摘柿子摔死了人,所以村民宁可让柿子烂在树上。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绝壁长廊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绝壁上的人家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进村的盘山道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现在水不大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画画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民国时的红石桥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2----郭亮村(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