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2012-10-24 09:31:55)
标签:

河南林县

红旗渠

旅游

分类: 游记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这次去安阳有几个热点,红旗渠是其中之一。之前总认为,不就是一个水利工程吗,就算工程再浩大,也不过是个引水渠,能列为世界建筑奇迹实在太夸张了。不过看了以后,心里一直有很多感慨,那不是一个水利工程,那是林县人民创造的一个奇迹。是愚公移山的精神的再现。

  一组数据:林县人民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单看这组数据已经是相当惊人了。如果你看到了那些硬度极高的山体,看到那险峻的悬崖峭壁,你一定会惊叹不已。如果你知道了林县人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只是靠精神支持,用最原始的工具,大锤和钢钎,一下一下啃下岩石,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冒着严寒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的时候你会有很多无法想象。如果你再了解了施工的时候正赶上60年困难时期,是饿死人的年代,你又会作何想法呢?那时候,粮食奇缺,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那些年轻人在一天仅有六两粮食的情况下,组成青年突击队员,他们高喊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开凿了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部分,最后终于把山体打穿。这是最艰险的工程。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现在的人可能一天还吃不了六两粮食,可是在没有油,没有菜,没有任何副食的情况下,饥饿的滋味是没有挨过饿的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我的心里有一种感动。那是为人的力量的感动,为愚公子孙的那种愚公精神的感动。为人要改变生存环境的意志而感动。为人们造福子孙后代的奉献精神感动。你不能不说,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的人没了信仰,这样的事是干不成的。
  是什么东西逼着林县人要干这样一场大事呢?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的西北角,与山西、河北接壤,耕地89万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水浇地仅1万余亩。全县70万余人一直靠天吃饭。
 林县曾十分贫穷,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有诗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昔日林县人民世代挣扎饥寒交迫之中。 
 再看一组数据:1936~1943年,大旱20余次。1640年、1769年、1835年、1877年都曾发生过人相食的惨事。1942年华北大旱,加上日寇扫荡,国民党抢掠,全县10800户逃荒,饿死1650人。解放前四十万人中,有28万人常年翻山越岭到几里甚至20里以外去挑水吃。一位媳妇挑水时,因不慎摔倒,把水倒了,回家上吊身亡。有的人被一桶水逼得妻离子散,悲剧重生。因为缺水,林县96%的地区是光岭秃山。

   水是林县人生存的关键。要想改变生存环境就要将水引进来。他们是把山西流过来的漳河水从上游拦住,然后沿着太行山开凿水渠。没有大专家,技术员把关,没有炸药,自己配,没有水泥自己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个村子承包的地段都要打上村名。那时候工地没有住的地方,连块平地都找不到,人们住岩洞,睡地洞。干部带头,党员争先。

看着这一切,我真是从心里佩服愚公子孙的这股韧劲。如今的林县人,还能不能再造这样的辉煌?人说林县人,60年代战太行,80年代出太行,90年代富太行。穷则思变,富了,人将向哪个方向变呢?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分水闸。

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当年的情景

感动愚公子孙的愚公精神1----红旗渠

如今的林县县委大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