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牌坊群

标签:
黄山歙县牌坊群旅游 |
分类: 游记 |
棠樾牌坊群
从渔梁坝出来,我们乘公交车来到棠樾牌坊群,又是一个震撼。为了更好了解,我们四个人请了一个讲解员。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离歙县县城12华里。一进村子就见七座灰白色牌坊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听导游讲,这七座牌坊不是按年代排列的,明建三座,清建四座,是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村明清时外出行商的人颇多,有的成为世袭的官商门第,“上交天子”,“藏镪百万”。他们出巨资在棠樾故里,修造了一系列以巩固宗法制度为目的的建筑物,牌坊群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些牌坊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把七个牌坊尽收眼底。这些牌坊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到了明清两代,牌坊建筑艺术也日臻完善。
这些牌坊的每个故事都很感人。
跟着导游,听她讲述每个牌坊的故事。顺着道路第一座牌坊是鲍灿孝子坊,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50余年。牌坊四柱落墩,古朴雄伟,在挑檐下的“龙凤板”上,“圣旨”两字镶在其中,横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狮一对,英武异常。据介绍,被皇帝表彰的鲍灿,一生并未做过官,但是极尽孝道,曾用嘴为母亲背疮吸浓以减少母亲痛苦。因教育子孙有方,其孙又在捍卫明室江山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被皇帝“荣封三代”,特为其祖立坊。应该说,这是追封的牌坊。
第二座牌坊是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慈孝里”牌坊,乃皇帝亲批“御制”,可见其政治待遇之高。牌坊上铭刻的“慈孝诗”记载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鲍寿逊父子被乱军所获,强盗提出二人杀一,请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此牌坊为皇帝表彰鲍氏父子而建。
第三座牌坊为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鲍文龄妻25岁守寡,立志守节,将孩子养大,孩子成才以后,她却积劳成疾而死。儿子为表孝心,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为母亲建牌坊,经调查汪氏确为完美女人,皇帝下诏同意建坊。不知道这牌坊背后的辛酸故事还有多少。
第四座为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村中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
应该说,这个牌坊群是徽文化的标本,也可以说是一本固体史书。徽州保留的牌坊有100多座,但都分散在各村,只有这七座最为集中,气势非同一般。
看过了牌坊群,我们又看了这里的鲍氏祠堂,
棠樾村中的敦本堂,是棠樾鲍氏的“男祠”,供奉鲍姓各世祖宗。祠堂的建立在当年是宗人的排行,显其德高望重和受人仰戴。同时又可显示那些在外的商人荣归故里的气派和才干。
祠堂正面
名人字帖,还有刘墉的题字
女祠大门
(曾国藩题字)
这里贴的都是妇女尽孝守节的故事。
这里的建筑很有特点,典雅细腻,柔中透刚,玲珑剔透,精美绝伦,体现了女性的特质。女祠虽然给了女人一定的地位,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它也是对女性最大的束缚和羁绊。他大力推崇贞孝两全,有了祠堂的约束,女人就更要为了自己的节操牺牲一生的幸福。这也是渐渐女性祠堂的另一层意义吧。
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使棠樾牌坊群成为天然的影视基地。难怪《红楼梦》,《烟锁重楼》等三十多部影视名剧都在此拍摄过外景呢。
看了牌坊群,走过一片农田,我们就来到了鲍家花园。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应该是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精品,与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无锡蠡园、梅园齐名,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争。现经修复重建,成为我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现已正式申报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吉尼斯纪录。花园占地近350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精华,广纳各方花草滕树之名贵,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一体,是景区内最具徽文化魅力景点。 只是天要下雨,我们不及细看,乘坐电瓶车,在园内匆匆一转。
回黄山市的汽车上就开始下雨了。真是有运气。古徽州有太多文化遗产,让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