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以色列旅游日记9--伯利恒
标签:
以色列伯利恒旅游 |
分类: 游记 |
9
2月15日 提比利亚到伯利恒 多云
早晨8点出发,目的地是耶路撒冷。一路是沙漠,犹大沙漠,漫延上百里,以色列人总想把沙漠变成绿地,让更多的犹太人来居住,但改造沙漠谈何容易,我们总能看到漫漫黄沙中的绿地,但是太小了,被沙漠包围显得很可怜,沙漠地长着很多椰枣树,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紫色的管道,表示那是回收的生活用水,用来浇灌那些椰枣树的。也有一些植物,都是沙漠中耐旱的植物,让我们又一次感到以色列水的宝贵。接近耶路撒冷,绿地多了起来,还有那些塑料大棚,显示着以色列人与沙漠要绿洲的决心。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32886331.jpg
我们的车,可以坐50多人,我们20人团队,后边可以睡觉。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33184074.jpg
路上拍的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3258842.jpg
犹大沙漠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54625159.jpg
种的椰枣树
今天是车程最长的一天,其实才有2小时,比以往的旅游舒服多了,中途还休息了一次。路边就是一个卖泥质工艺品的地方。粉红色的泥胎,很有特色。巨大的石榴压汁,味道不错,大约合20人民币一杯。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64311292.jpg
榨石榴汁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65486151.jpg
椰枣和干果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72756787.jpg
泥质工艺品
我们的第一站是伯利恒自治区,这是一座位于巴勒斯坦西岸地区的城市,座落在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处,人口约3万人。该城是伯利恒省的首府,也是巴勒斯坦文化和旅游业的一个中心。这个地方,是阿拉伯人的自治区,就在耶路撒冷近旁,多年来和犹太人常常发生冲突。为此,以色列在城市周围修建了隔离墙,几个出口都有以色列的军人把守。本是很不人道的做法,但犹太人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们进入伯利恒的时候,导游一再嘱咐千万不要对那些士兵拍照,不然会让我们全部下车安检,那就会耽误我们的行程了。据说前一天曼谷炸了以色列大使馆,所以安检有所升级。我们进入伯利恒的时候,以色列士兵上来看了一下,没做什么检查就放行了。在市区里张贴者阿拉法特的照片,也有许多带枪的士兵,提醒着我们这里是阿拉伯人的地盘。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90648647.jpg
士兵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9102728.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9141588.jpg
隔离墙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91995570.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92488911.jpg
房子有点像我们的简易楼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93058644.jpg
卖纪念品的地方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393634755.jpg
让伯利恒名闻世界的,是与二千年前一位神奇男婴的降生分不开的。这位男婴就是上帝的独生子,变成肉身来到人间的救主——耶稣基督。圣经中说早在耶稣降生前数百年,有一位名叫弥迦的先知预言救世主将来要在伯利恒降生:数百年后,有个叫马利亚的童贞女,因圣灵感孕,怀上了一个男婴。马利亚的未婚夫约瑟知道此事后,就想休掉马利亚。后来,约瑟得到天使的启示,知道了神的计划,才将此事作罢。并按神的旨意将马利亚迎娶过门,照顾这对母子。过了一段时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普查全国人口。约瑟带着临产的马利亚到伯利恒申报户口。他们到了伯利恒的时候,城中客店已经住满了,他们只好在一间马厩里过夜。这天夜里马利亚生下了婴孩,她将婴孩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马槽成为了耶稣基督的摇篮。这一传说,让耶稣从神变成了人。
到这里来的人,都是要朝拜这个马槽的。相传耶稣当年就出生在一个长13米、宽3米的地下岩洞中的一个泥马槽里。后来,泥马槽被人用银马槽所替代,再往后,银马槽又被换成了一个大理石圣坛,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以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并镌刻着拉丁文铭文: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圣坛上空悬挂着15盏属于基督教各派并在不同时间点燃的银制油灯,昼夜不灭地映照着这块狭小却牵动10多亿基督徒的神圣角落。
因为来的人很多,如果排队去看,恐怕几个小时都排不上,导游问我们愿不愿意每人出2美金贿赂警察,然后,分批下去看。大家都没意见,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连耶稣也管不了。我们被带着从出口进入,看到了那个耶稣的出生地。那些虔诚的基督教徒,爬下去,用头去碰那个银星,入口处等候的人拍了很长的队,大家都耐着性子等着那一神圣的时刻。我们还看到哺乳耶稣的地方。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12726875.jpg
耶稣哺乳的地方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13213985.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13769496.jpg
看了马槽,就来到了著名的圣诞教堂。这是该城最著名的基督教古迹,就位于耶稣出生的马槽所在地伯利恒之星洞遗址之上,其使用权主要归属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基督教派。圣诞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公元529年毁于撒马利亚人起义。现在的圣诞教堂是在原址基础上重建的,并部分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在过去的1000多年间,重建后的圣诞教堂屡遭战火洗劫,创痕累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堂周围又增添了几个小教堂和修道院,建筑规模也都不小。那个小神坛是亚美尼亚教派建的,这是一个古老的保守教派。圣凯萨利亚教堂是天主教的教堂,圣诞节会来很多人,因为这是耶稣诞生的教堂。这个教堂也叫做主诞教堂,里边有44根大柱子,都是12世纪拜占庭年代的。抬头望房顶,木质结构,做成十字形状。地下的马赛克,墙上的壁画年代更加久远。
出来以后,我们看到教堂的一个门,导游告诉我们,最高的门楣是6世纪的,拱形门是12世纪的,而最小的门,人要低头出来,则是16世纪的。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里的变迁。在以色列,基督教堂、犹太教堂还有清真寺都紧紧相连,不清楚的人还真有点分不清楚。很多教派之间也各有特点,我只知道东正教的教堂都很豪华,基督新教派比较朴素,天主教有忏悔室,基督教没有。这次清真寺我们都没进去,应该说这不是游以色列项目。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42259959.jpg
东正教堂奢华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42967062.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51052664.jpg
亚美尼亚教派很保守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43390097.jpg
朴素的新教教堂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44484531.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4488005.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45270702.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45749655.jpg
君士坦丁时代的马赛克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4399006.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50112059.jpg
十字架房梁。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45059122.jpg
墙上壁画
走在伯利恒的大街上,处处可以看到阿拉伯人和他们的商户。那些带枪的士兵,阿拉法特像都告诉你,这是巴勒斯坦人的地盘。但是那些士兵还是很友好,好多人都去和他们照了相,老蔚当然也不放过机会。不管怎样,我们在伯利恒有点不放松,但也没有感到恐怖,只是那些隔离墙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中东和平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什么时候才能没有这道墙呢?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512462225.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512847870.jpg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2/03/06/6/20123616513120227.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