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埃及(二)

(2008-06-18 21:19:10)
标签:

卢克索神庙

埃及人

尼罗河

杂谈

    下午2点左右,我们来到尼罗河畔吃午饭,午后的阳光明亮却并不炽热,因为这是冬季,温度在18度左右,太阳照着尼罗河水,泛出蓝紫色的光,河水那么清澈,那么舒缓,仿佛慢慢的向你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河边摆放了桌子,有各种食物,这顿饭是自助餐,有阿拉伯烤肉和许多蔬菜水果,烤鸡味道不错,坐在尼罗河边,吃着看着,心情格外舒畅。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尼罗河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拉丁语尼罗nil)意思是不可能。因为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认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罗河。二是认为尼罗河一词是由古埃及法老(国王)尼罗斯(nilus)的名字演化来的。   无论如何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之一。它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就诞生在这里。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後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沛的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而五千年 的文明古国-埃及就在这里创造出辉煌的埃及文化。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尼罗河则是埃及人的生命之母。如果你看到那漫漫黄沙和寸草不生的戈壁,你就会知道尼罗河对埃及人的有多么重要了。
     饭后,我们来到距卡纳克神庙三公里处的卢克索神庙,这里住着太阳神的妻子和他的儿子。我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太阳神是不和自己的妻子、儿子住在一起,而要把它们放在单独的一个神庙里。只有每年的奥佩特节(Opet-festival),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里,卡纳克神庙的阿蒙-拉神的雕像才会在庄严的彩色大船队护送下开到卢克索神庙,与在此居住的妻子穆特、儿子柯恩斯团聚,这一场面被永远地刻在了神庙的围墙上,那一定是很壮观场面。
   尽管卢克索神庙没有卡纳克神庙的庞大与壮观,但其基本格局和所表达的内容近乎相似。经过神庙前长长的狮身人面像组成的参道,高大的塔门前,两尊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雕像(其他四座立像已基本损毁)便端坐于眼前,强健、威武、严厉、神圣不可侵犯。法老是那么的高高在上,眼睛眺向远方,似乎在遥望着自己广阔的疆土与疆土上生活的臣民。仰视着他,会突然觉得自己,甚至世间万物是那么的渺小,难怪埃及人会不自主地向他顶礼膜拜。
    塔门前一对巨大的方尖碑如今只剩下了左侧的一座孤零零地耸立在拉美西斯二世身边,右侧的那一座在1838年被法国用一个现在已经不走的时钟做了交换,而换走的方尖碑至今依然挺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上。这个高十几米的方柱是用一块花岗岩雕成,据说当年采石的时候是像邮票打孔一样,在岩石上插上木橛子,然后浇水让木头膨胀,把石块胀裂才得到的,你不得不佩服几千年前的埃及人的智慧。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游埃及(二)

   穿过塔门进入神庙,无意中惊起了几只“闲庭信步”的鸽子,受惊的鸽子在中庭的廊柱间盘旋着,眼睛追随之处,竟又是几十根纸莎草柱头的大柱子,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支撑着卢克索神庙的一片天地。抬眼间,发现神殿前半部的列柱群上不合时宜地建着一个清真寺,据说在十九世纪时,整座神庙除拉美西斯二世的头及半截方尖碑外,其他部分都被尼罗河的泥沙所掩盖,当时居民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修建了清真寺,直到神殿挖出后,发现清真寺居然就悬挂在神殿的顶上,从此便一同保留了下来。


   随意穿梭在多柱厅迷宫似的大柱子间,阳光或明或暗地在柱间跳跃着,柱上深深浅浅的雕刻也随着跃动起来,鲜活而生动,到处是精美细腻的石刻壁画,有祭奠的场景,有众神,还有许多符号,图案,象形字,犹如咒语。神鸟,蛇,纤夫,樵夫,权仗,圣船,舞者,生命树,生命钥匙,智慧的眼睛,有得地方居然还保存了美丽的色彩,要知道,这一切已经露天放置了4000年。敦煌壁画的时间要短的多,况且在洞窟中,现在还在拼命保护,可埃及这些古老的壁画却任其风吹日晒,不知是因为无力保护,还是因为他们太富有了,随便一块石头也有个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后来在埃及博物馆也看到随意放置的大批文物,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我们就这样走着看着,仿佛穿梭在历史的轨迹中,有些迷茫与眩晕,不由自主地被旋入了埃及千年的时光中。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那曾经辉煌一时的法老,那些他们精心建造的神庙,千年后,和法老们所有的崇拜一起化作了神庙里散落的乱石,化作了后人残留的一丝记忆,化作了游人无从揣摩的故事,虽然法老们一直渴望复活回到这个世界,但他们高尚的灵魂早已灰飞烟灭,无踪可寻了。


   晒得黑黑的阿拉伯人在向我们团的男人讨烟抽,还比划着要清凉油。来到埃及才知道清凉油带少了,埃及人对它的偏好是你想象不到的,司机、看门的、卖东西的,都会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向你索要。已经不是为了治病,竟是一种对中国东西的追求。
 
   夕阳就要落下去了,这一天实在太长了,整整多出了六小时。人也因旅途和兴奋感到十分疲劳了。明天的精彩在等着我们,匆匆吃了饭(从150,我们整整吃了5顿饭),在非洲的宾馆中沉沉的睡去了。

游埃及(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