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需要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
1、切忌操作的随意性
纪律是用来遵守的,否则就如同虚设。投资的过程是一件艰难的过程,更多的时候纪律必须靠自律。股市里面没有专家,只有赢家。要做赢家,就必须要化繁为简。止盈、止损的纪律必须严格执行,同时一定要切忌操作的随意性。
这里所说的随意性,是说投资者总是喜欢不断的变换着自己的投资风格。
我的一位投资者朋友曾经对我说:“我买入了中国石油,是做短线的,因为我预计下周发改委要上调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朋友的分析很在理,我也很认同他的看法。成品油价格上涨,必然会使得市场资金短期流向石油板块,中国石油的股价必然也存在着短线的交易性机会。我对他的看法给予了肯定,这也坚定了他的买入决定。一个星期之后,朋友告诉我:“我买的中国石油亏了,上周本来赚了5%,我以为还会再涨些,结果没卖,第二天就套住了。”我问朋友亏了多少,他回答亏了1%。我建议:“那卖掉吧,你本来就是做短线,短线的操作期已经过去了”。朋友点点头,说想一想。一个星期后再次与友人相聚,朋友愁眉苦脸。此时他告诉我自己的中国石油已经亏了5%了。我问他为何不卖,他回说股价继续跌,他认为干脆做波段,跌下来后补仓等涨起来再卖,结果越补越亏。事已至此,即便再劝朋友卖掉也不太可能了,其实他已经自己作了决定,问别人的意见只不过是想给自己打气而已。虽然我直言不讳地对这样的操作提出了批评,但他还是执意坚持自己的操作。一个月后,他告诉我,这只股已经亏了30%了,虽然这样,但他还是勉强挂着笑容对我说:“做长线了,大不了当股东呗,解不了套,就留给儿子,要么给孙子吧。”
真是哭笑不得。本来要做短线的,结果一不小心做成了中线,再不小心就做成了长线。这正是投资者的投资随意性所致。我们总是会在投资的路上偏离自己的原意,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我想,恐怕经常说做短线,但做成了中线,最后再做成长线的朋友一定非常的多。
所以,一定要坚持自己最初的投资计划。如果是做短线投资,一定要按短线的思路来进行操作,及时止盈止损,不可拖拉;如果是做波段,要克服恐惧和贪婪,在买点和卖出出现的时候果断买进和卖出;如果是做长线价值投资,则不能过分在意短期股价的波动。经常在短中长中变幻,就会出现用不恰当的方法去操作不恰当的股票,方法没错,股也是好股,但结局就是亏钱。
2、什么分析方法才有效?
基本面分析与技术面分析孰优孰劣?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用基本面分析可以赚到钱,用技术面分析也可以赚到钱,两者结合同样可以赚到钱。因此,傻瓜式投资并没有必严格的要求自己必须用什么分析方法,也没有必要过激的贬低、拒绝其他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只是一种工具,重要的是如何应用好。
据据基本面炒股的投资者,最好选择蓝筹股票,或者行业驱动将可能带来改观的绩差股股,既然是由于预期未来业绩的稳步增长能够带来股价的同步上涨,就应该在股价还会大幅上扬前介入,而不是等股价已经印证了自己的分析与假设后再去追高。如果自己擅长于基本面分析,则更多的要依赖于基本面分析作出投资的决定策,而不是早上还在进行估值测算、模型建立,刚看到一只股票盘中拉升连基本面都没看就武断杀入。
技术分析者同样如此,技术分析主要是通过股价过往的走势以及量价变化情况对未来的股价进行推演,与基本面其实并没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就是说通过技术分析,垃圾股同样会涨,蓝筹股同样会跌。当你通过技术分析得出一只股票已经量价背离即将见顶,你应该做的是先卖出归避风险,但基本面分析法会告诉你这只股票现在的估值并不高,于是你不但不卖反手买进,结果短期被套。被套之后你又通过技术面分析出调整还会继续,于是就只有在更低的价值割肉卖出,结果只会让自己反复的高买低卖。
通过基本面分析的投资者,适合中长线投资,适合于稳健、精力不足的投资者。而技术分析则更多的适用于短线投资,适用于那些激进、精力充沛的投资者。任何分析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但都有其有效性。我们在用一种方法作自己的投资参考的时候,要有阶段性的独立性,不要使用太多太杂的分析方法,这会让你的分析产生自相矛盾的结果。对于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的结合使用,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看长做短”:即通过基本面分析法找到那些业绩有支撑、未来成长性良好的股票建立股票池,然后在这些股票里面通过技术分析进行买卖点的寻找,如此操作,降低了基本面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也能抓住股价波动的结构性机会。
3、容易造成亏损的两个词
支撑——只不过是鬼话
支撑!支撑!这个词害人不浅。我的一个朋友,我给他分析了当前资金面供求关系,他持有的股票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以及技术面走势,得出的结论是股票应当卖出。但朋友就是不卖,我问朋友何故。朋友说:“听别人分析,这只股12元是支撑。”因为有支撑,所以他不卖。他是15元买的,现在跌到13元,去了十几个点,当然有些不甘心,而支撑则让他看到了希望,认为在12元上方的下跌会是“最后一跌”。最后这只股票到了12元,什么支撑也没有看见,尤如石沉大海深不见底的一路下跌。
最后一跌后还有下跌,当下跌的趋势形成,每一天被投资者幻想为最后一跌都会成为新的一跌。而支撑,往往是大多数投资者心里面的一根救命稻草。都想等到支撑,来一波反弹,幸许反弹力度大一些,还能反败为胜实现赢利。
如果所有人都等着到支撑点见底反弹,股价往往到了支撑还会继续跌。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当股票的持有者都认为股价到了支撑后会反弹,会成为一种“集体性的等待”,一旦股价到达了支撑,所有人都会神经紧绷,而当其中的一个投资者经过等待后发现股价并没有见底反弹,于是会选择卖出。结果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就会加入卖出的阵营,结果支撑一下子就被跌破了,变得不堪一击。
正是由于大家都过于依赖于支撑,往往会让自己放纵自己,浅套时告诉自己:“等一等,到支撑就会涨”。于是便越陷越深。股价的支撑在哪里?分析人士总是能够给出明确的价位或点位,其实就是股价的5日、10日、30日、60日……均线。这些是不同区间市场的交易成本,分析师正是通过投资者心理变动来确定支撑的点位。原理是这样的:10日均线是市场10个交易日的平均交易成本,当股价跌到这里的时候,正好到达这些投资者的成本区,如果他们看好股价后市就会选择在这里加仓,从而使得股价能够止住下跌,而这个价位就能够成为支撑。
请注意,重点是在“如果”,即这是一种假设。支撑是在假设投资者对后市仍然看好的前提下,但下面的持股投资者是否看好后市我们并不得而知。因而把这些均线价位看成是调整的终极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假设,而在股市一旦形成了由牛转熊或中期的由升转跌后,这种假设往往会害人不浅,不管是因为支撑而坚守还是等支撑而买进,都会成为假设的牺牲品。
根据支撑的分析原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会对股价形成明显的影响,那么一旦股价下跌到支撑位的时候没有止跌,就会跌破支撑。此时用相同的道理会得到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股价到了支撑点位的下方,支撑就会变成压力。股价往上碰到压力就会承受快速涌出来的沽盘打压,我们该做的事变成了卖出。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等着支撑的到来,结果支撑变成了压力,我们得到的是新一轮下跌的开始。
结论:不要轻易相信支撑。
感觉——没什么第六感。
凭感觉炒股能不能赚到钱?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都有过凭感觉买入股票的经历,也确实赚到过钱。这种非专业的、未经过充分分析就买股的方法,姑且叫它“草根炒股法”吧,因为有很多刚刚进入股市对一些基本术语都还听不懂的投资者就是这样炒股的,如此炒股能赚到钱吗?能赚到,但最后会亏掉。
如果毫无投资经历凭感觉炒股,买到上涨的股票纯粹“瞎猫遇上死耗子”,不过是运气好而已。那些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凭感觉炒股,确实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他们其实是将过往自己炒过或跟踪观察过的股票历史走势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记,当自己看到某只股票看上去就跟那些某经上涨过的牛股“一个样”,此时的感觉会激发他潜意识中的记忆,因而买入这些股票真的涨了。
但任何一只股票现在的走势跟以前的走势或跟另一只股票的走势都不会完全的一样,甚至于有些看上去相同的形势的股票却走出相反的走势,因为所处的时期不一样、政策不一样,其背后运作的主力风格也不尽相同。凭感觉炒股,不去分析影响股价的各种因素,只不过是胡乱折腾,能赚一次,却会亏两次。
曾经有些投资者经常会问我:“请问这只股票会涨吗?能买吗?”
我经常会问他们:“你看好这只股票的理由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感觉”有行情。我的忠告是,感觉并不能成为投资的依据。当然有投资者没有买入而错过了机会,但他们并不会怪我,因为这种凭感觉产生的机会连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机会不要也罢。市场永远不缺机会,我们需要的是理性投资、安心投资、快乐投资,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自信的投资。
感觉见底了?其实底下还有底!感觉股价够低了?其实明天你还会看到更低!感觉房地产股票要来一波?马上就出来个房地产行业调控“国十条”!感觉要突破了?其实是向下突然破位!
结论:感觉真的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