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带来的感动与思考
(2012-07-17 08:39: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视剧 |
清晨,先生帮我办事去了。我一切准备就绪,想趁今早的凉爽把最后一篇难产的书稿写完,电话铃响了。一个苍老的女声颤巍巍地问:“是子春吗?”我随口应着,脑子飞快旋转想听出来是谁的声音,电话那头讲话了,“我是胡宗温阿姨,子春,你家有北京晩报吗?”“哦,没有。您是看那篇文章了吧。其实我就一点点儿戏。”“别这么说,一点儿戏,人家能看到,就是成绩。我祝贺你!”我才要说话,胡宗温阿姨又说:“那次老同志们在你家聚会,我看到你们俩把家弄得那么井井有序,对我们也很周到,我就觉得你特别像你妈妈,很能干…”听着听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突然很感动,想哭!
前段为电影《母语》做宣传,和某个栏目的编导及主持人搞得非常不愉快。他们把自己的低水准,沒品位。推到公众的需求上。而九十高龄的前辈,一位真正的老艺术家,为了我这么一点点儿小小的,谈不上的成绩,却一大早来电话鼓励我,和那些不懂得尊重他人,诱导观众的八卦们真是天壤之别!
现而今,业内人士总在讲收视率,在讲迎合大众口味,就是不讲你是政府的口舌,别拿着纳税人的钱把自己搞得跟解放前三级小报的流氓八卦记者似的。你指的大众是什么大众?!有些人是要引导的,一味迎合部分观众怕也不一定就收视飘红。如果为此以牺牲下一代或几代的欣赏水平和素质做为代价,真是得不偿失啊!
我不是左奶奶,但我知香臭。我更不是明星大腕,但我认真演戏,清白做人。这次在《母语》剧组中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也许这希望还很远,但有王海平这样的作者,有俞钟这样的导演,有敖志君这样的摄像,有方中信,秦岚等等这样敬业的好演员,当然,更要有像王璐这样敢冒风险的制片人和张茜这样的制作人,起码让我看到了一丝光亮!我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在这里谢谢他们!愿大家走进影院,看看文艺片,支持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