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桐城歌

(2011-07-25 20:28:55)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桐城是我父亲的故乡。所以我转载。
原文地址:桐城歌作者:亚亚

                   桐城歌

桐城什么多?山多。龙眠山,投子山,山山紧相连。

桐城什么多?桥多。紫来桥,状元桥,桥桥有故事。

桐城什么多?巷子多。一人巷,六尺巷,巷巷通大道。

桐城什么多?学校多。桐城中学,天城中学,校校出人才。

   桐城,我的家乡,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小城,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

   桐城的龙眠山让很多的文人骚客流连忘返,北宋的名画家李公麟晚年隐居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龙眠山上的茶叶“桐城小花”也是历史名茶,据说古代曾进贡皇帝,封为贡品。投子山是与龙眠山相邻的一座山,因三国时期的大都督鲁肃一次兵败投子与此山之中而得名。

   桐城的桥很多,最出名的要数建于龙眠河之上的紫来桥了,紫来桥是一座古桥,由麻石条砌成,是古代人们进城的必经之桥,至今当年的辙印清晰可辨。紫来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明代更名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桐城文庙的泮池之上也有一座古桥,是拱形砖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我们本地人又称“状元桥”,记得在我小时候常常有同学在此桥留影,期望站在状元桥上能高中“状元”。

   桐城是座小城,城里的、巷弄较多,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尤其是“六尺巷”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桐城的父子双宰相,教育了更多的人要事事能忍能让。还有一条窄窄细细的“一人巷”让更多的人有了遐想,只有一个人能过的巷子是不是让人们有了片刻的宁静与沉思?

   桐城素有“文都”之美誉,当然教书育人的学校更是很多,被称为“人才的摇篮”的桐城中学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天城中学位于桐城的双港镇,清道光年间建成的天城书院现在是桐城的第二中学。从这些学校走出的学生已经遍布海内外啦。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