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朗诵——说出心里的声音

(2011-02-21 10:48:03)
标签:

北京

朦胧诗派

一盏灯

北岛、顾城诗选

顾城新诗自选集

杂谈

分类: 艺术

有位朋友昨天来电,他给我在电话中读了顾城的诗《一盏灯》,做为非专业人士他朗诵得很不错了,但他还是希望我能给他说说。本想在电话里聊几句又觉说不清楚,于是让他把全诗写来,我想录给他听。

早晨一切收拾停当,看看窗外大雾迷漫,打消外出的念头,开起电脑为远方的他做功课。先查查《一盏灯》的作者顾城写此诗的背景资料。不知作者在何种心情下写的诗就不能准确表现诗歌的内涵。没内涵的朗读就叫“行活”。

   百灵文化2004-07-23的资料这样写到: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略)

生命不长,生平不长,短短37年,一摞厚厚的诗歌。一个灰色的,在现实与幻想中游走的,才气横溢,清秀而敏感的,同是50后的,北京男人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一盏灯》写于80年,那正是他没有了工作四处游走的时期。对这—时期北京青年的生活状态我太熟悉不过了。这时的他24岁充满孩子般的纯稚风格和梦幻情绪,他还没有想杀人或自杀,他也没有要永离凡尘,只是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全诗充滿了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三个自然段中有三个词出现,窗帘,车站,大海。这喻义着家,城市,宽阔无限的空间。顾城在这首诗中很好地体现了现实与浪漫的结合。那么用什么方法朗读这首充满单纯的童趣和无尽遐想的诗呢?本人认为,读朦胧诗要空泛些,要把浅在的感觉读出来。当然,又不能想得太多,要遵循简繁简的创作原则,准确的表达诗的意境。

我的台词老师是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董行吉。他的朗诵尤为著名,如,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三门峡梳妆台》记录片《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解说等等,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我是在文革时期17岁——19岁时跟他学习了两年,这两年严格的语言训练为我几十年的舞台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台词基础。

老师对我说过很多台词技巧,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四个字——字正腔圆!中国字分四声,每个字又分字头,字腹,字尾。要想朗诵,首先要朗,把—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读清,拉长——,把词诵出——,吟出——,吐字归音自然成韵。加之,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语义的表达,逻辑重音的强调,这首诗—定读得不做作,不为朗诵而朗诵。

尤其是现代诗,它没有格律,不用吟,不用上调子,说话就好。不管是轻声细语还是汹涌澎湃,都是我说你听。既然是说话就不要提气,不要摆个“我要朗诵了”的架势,要放松,要把气沉入丹田,是朗诵者娓娓道来告诉你而已。所以,如何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表现朗诵者的理解与再创作,是要有—定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朗诵者在完成原作意图的同时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溶入其中,再准确传达给听众。使听众通过朗诵者的二度创作与诗歌产生共鸣,这是三心合一的感觉,美妙之极。

写到这,我突然不想给远方的朋友录这首诗了。因为他有很强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文化素养也高出于我,我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按照我的理解来读呢?这样不是大有强加于人之感吗?其实,个人理解不同,按自已的理解去读,去说给你听,不是很好吗!

                              《—盏灯》

                                       作者 顾城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盏灯

你说它在窗帘后面

被白色的墙壁围绕

黄昏迁来的野花

在这里也改变了颜色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盏灯

你说它在小站上

黙黙的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的驰过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盏灯

你说它在大海边

像金桔那么美丽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盏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