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飞虎队(十一)

(2010-10-16 16:55:24)
标签:

孙家大院

杂谈

分类: 影视剧

小小飞虎队(十一)
(拍戏候场,白天吃煎饼,晚上听故事) 

我的故事是在候场时断断续续听来的,孙思海老师用浓重的山东话讲述着祖先的故事。当坐在故事的发生地,听讲述者说:就在这个地方,就是那个房间……。眼前就好似出现了海市蜃楼,真真地看到房子新了,人活了,能听到十八岁的宋小姐轻营的脚步,感受到她的心跳,看着她如何成为孙家的传奇人物。

上篇说到宋小姐还没圆房大老爷已去。看着十八岁就做了寡妇的宋小姐孙家老太很是过意不去,虽说孙老太太有五个子女,(孙恩海是第五房的孙子)她还是令人接回宋小姐同住。从此,宋小姐被正式称为孙家大奶奶。

孙大奶奶性本聪慧,识文断字知书达礼,自进孙家门,年轻的她给这深宅大院带来无限生机。孙鉴在孔府为官多年,备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在这巨资营造的宅第里留有众多藏书。大奶奶如获至宝,每日有书为伴,即便在这九进院中足不户也不觉寂寞。

数年后公公过世,老太太为五房子女分了家。也许是老太太对大奶奶的偏爱吧,分房时把最好的房屋分给了她。大奶奶分得家产后办的第一件事就给自己没圆过房的先夫和他的原配夫人合墓重新安葬,给自己在他们的墓边做了一个窄窄的空穴,立一碑上写:孙宋氏之墓。

心事已了,她把房屋重新打理一翻,招募乡间愿意读书的女子开办了第一所女子学堂。从此,百年老屋书声不断又是百年。在这期间大奶奶又有了新举措,请了一些洋人来乡间教书,教英文。诸位,大家想想,虽不知具体洋人何年何月在孙家大院教英文,也不知那时的中国人梳不梳辫子,你能想像得出一个土得不能再土的乡村,跑来跑去的濞涕孩子张口英格力士?我真佩服大奶奶,她一双小脚没走万里路,一对慧眼却读遍万卷书。一个孤身女人做了常人想都想不到的事。

据说,大奶奶人缘很好,加之她生前所做的丰功伟绩。52年九十多岁去世的她出殡之日风光无限。那么,孙大奶奶是人还是神?

记得那天夜已深了,深秋之时晚上有些冷,我裹着羽绒服坐在高大而破败的屋中,这里早已不见院门,无门窗的砖框直接通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色院落。很静,近在咫尺的杂草在乱石中与树木相连,时不时会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让我毛骨悚然。我们在这个可拍聊斋之地,听孙思海老师讲述最后一段孙家大院的故事。因时间苍促故事只有梗概没有内容,它让人充满联想和心的感悟,他说:我不该说祖上的坏话。凡是深宅大院都会有不少见不得人的秘密。我告诉你说,红楼梦里有的事我们家也有。比如你们拍戏的这屋里就有四个丫头被害,死了两,跑了一个,还有一个残了。再比如扒灰的公公,你懂不懂?嗳—,这个不能写了,人家先写了,你再写不好看人家也不信,重复了对不?有些事是默认的,要不怎能分她这些个好房好地。嗳?

还有教书先生,你知道历史上为什么后宅的女眷专跟教书先生好吗?她见不着别人。女人,尤其是那个年代的女子,干什么都要问问先生。这个东西摆这好不好?还个放那行不行?先生什么都管,他的意见很重要。为什么要先生拿主意呢?他是男的。没男人靠着不行。她也是人啊,也有个七情六欲对不。……

有人催场了,我边跑边想,两天来精彩的故事才刚开始我们却要走了。我多么想知道做为人的大奶奶孙宋氏的内心世界,也想听听孙家大院其它的故事。而孙思海老师势单力薄,他老了,还有一些知道孙家历史的人更老,有的已九十多岁了。孙老师想找一个能帮他记录的人,他要无偿送上资料给孙家大院拍个电视剧。要知道过不了几年他头脑中的记忆也会像孙家大院一样肢离破碎。可没有这样的助手。无人可找!没有人能用整块的时间听他说古。我告诉老人先用录音机录下来,找那些九十岁的老人聊一聊录下来,总有一天会有用的。

老宅舍、大院里的故事往往代表一部中国近代史。现而今,钱比历史重要。很快我们就要离开这几乎白天都无人来的废墟之地,还给它苍凉与凄美的宁静。这里溶入历史的每块瓦砾都在随着时间的脚步,在风霜雨雪中变小,最后化为泥土。也许,孙家大院我永远不会再来,但大奶奶的故事和讲故事的孙氏后人孙思海老师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小小飞虎队(十一)

(我们要走了,孙老师说也许永远见不到了想照张像,我们欣然同意。老人摸黑回家取来像机合影留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