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飞虎队》(九)

(2010-10-13 19:13:14)
标签:

孙氏

薛城

分类: 影视剧

要讲故事先上网查查相关资料,虽然没有孙先生给我们讲的那些故事精彩,网上的文章也可以对孙家大院有一些了解。今天我还得卖个关子,让大家先看看我从网上查到的文章,下一篇我再给大家讲小说一般的故事。

颓废与光明——寻访西仓孙家大院

(2008-12-19 15:45:45)
 

颓废与光明鈥斺斞胺梦鞑炙锛掖笤

 

颓废与光明鈥斺斞胺梦鞑炙锛掖笤

    孙家大院位于枣庄市薛城北的原夏庄乡西仓村内,经文物部门考证为明末清初孙氏先人建造,距今已近400年,现村里人仍习惯称其为“孙家大院”。孙氏家族是当地大户,祖上曾在寿光县衙、孔府做官,后经商,开设多处当铺,发迹后不惜斥巨资营造宅第。孙氏家族宅第建筑占地100多亩,属典型的北方套院式建筑,分为一、二、三进院,最后是堂楼。房屋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房屋结构外形庄重大方,坚固耐用,院内形态各异的石雕、木雕、砖雕构思巧妙、刀工精细。

 

   昔日规模和档次可与山西乔家大院相媲美的古老宅院——孙家大院。

本文经李海流老师同意,使用他的《齐鲁晚报》2007年5月11日人文齐鲁·地理刊载的《鲁南孙家大院》文字和图片,同时有部分文字及图片经老临城新薛城同意转载于此。

 

 

     刚刚到孙家大院口,车未停,人未下,有位白发长者迎向前来询问,得知是专程来参观孙家大院的,向大门西侧院中说:“你们先吃饭,不要等我。”(此时已是午后13:30),就热情地陪同我们参观且讲解起大院来……

     颓废与光明鈥斺斞胺梦鞑炙锛掖笤

 

 

 

     这位老者亦是孙氏后人,叫孙思海,在孙家大院里的十二中学从教数十载,现已退休赋闲。

    孙思海老师已过耳顺之年,却嗓间高亢、健谈。

     

 

 

 

 

 

 

 

    明朝崇祯末年,孙氏族人自江苏沛县迁往山东滕县皇殿,后又分居西仓村。孙氏族人家道昌盛,地有良田千顷,历经几代的积累,自孙鉴(生于清乾隆十一年,卒于嘉庆十三年)便开始了孙氏故宅的营建。
     孙鉴——孙家大院的主要建造者,字镜秋,被朝廷敕赠儒林郎、布政司理问。他在孔府为官多年,备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在孙家大院九进院落的营建中,他聘用了曲阜的工匠,师承孔府建筑的格局。孙家大院九进院落占地160余亩,分为前院、后院、府门、楼院、秀才楼5部分,院中的楼、房、府、院布局合理,井字形大街贯通各内院。楼房中各种造型生动的雕刻,形态各异,阴阳图案构思极为巧妙,层次立体感强,雕刻技艺十分精湛。九进院落,共有房屋400多间,规模之宏大、建筑之考究在鲁南首屈一指。此后,随着孙氏族人的增多,孙家大院的规模逐渐扩展,至乾隆末年,又修起了四面院墙,院墙开有东、西、南三门,四角有炮楼守护。

颓废与光明鈥斺斞胺梦鞑炙锛掖笤

 

 

荷蟹石雕

 

 

 

 

 

 

 

 

 

 

 

颓废与光明鈥斺斞胺梦鞑炙锛掖笤

 

汉白玉石雕

 

 

 

 

 

 

 

 

 

 

 

 

 

 

 

 

 

颓废与光明鈥斺斞胺梦鞑炙锛掖笤

   

 

 

 

花岗岩石雕

 

 

 

 

 

 

 

 

 

 

 

      石、砖、木“三雕”作为传统文化积淀的建筑装饰,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它是民间实用美术和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孙家大院的“三雕”有巨制,有小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刻制精美,大都体现了清代“纤细繁密”的艺术风格。在西客屋的房檐下,能看到了两个四周刻满了精美图案的方形青石柱础,内容分别为“三阳开泰”、“喜鹊闹梅”、“五禄呈祥”、“丹凤朝阳”等,均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刻就,其中一幅刻有荷花、螃蟹等图案,孙思海老人说:“此幅石雕取意‘和谐’,其中的螃蟹或隐或现,据说没有人能数得清到底有几只。”走进客屋,屋山上的一大块黑板赫然在目,这是当年做教室时留下的。房梁由一根根粗细不等的杉木檩条组成,梁上有一画有蝙蝠的红色木块,据说是当年用来挂匾的。老人指着北门说,原来门框两边各有一只青石雕成的石狮子,刻工精细,造型不常见,前些年被人在夜里偷走了,实在是可惜!东客屋现为住家,空旷旷的室内几根大红的木圆柱非常引人注目,而地上的几只石鼓柱础则沾满了尘土,当小心翼翼地拭去柱础表层的尘土,看到的竟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高浮雕蛟龙在腾云驾雾!

颓废与光明鈥斺斞胺梦鞑炙锛掖笤


  

    现在,大院仅剩8处古房楼,计38间,夹杂在后来陆续兴建起的平庸小瓦房中,古朴的建筑显得颓废和衰败。有些建筑被多次改造,已失却了原来的模样,唯东西两处客屋还保留着昔日的庄重、典雅和古朴。西客屋原有东西厢房相配,构成独立的院落。客屋高约6米,正面建有廓道,飞檐翘脊,气度庄穆,颇有孔府建筑风格。客屋屋顶用青灰色的弧形瓦上凸而饰,饰有五脊六兽。屋宇下的滴水檐瓦为桃形,饰有精美的花纹,雅致地做了屋面的结尾。廓道上挺拔的抱柱,1米半高的底段已褪去了朱红颜色。托起抱柱的是一块汉白玉石雕琢成的石鼓,石鼓上部呈圆形,与抱柱等径相吻,下部是四面刻有不同图案的石礅。拂去岁月的尘埃,展现在眼前的竟是鲁南罕有的汉白玉石雕艺术品。石礅南面雕刻有“荷莲图”,图案内容为秋莲抱子、翠鸟啄食;石礅东面刻的是柳树下3只形态各异的小羊,取“三阳开泰”之意;石礅北面雕有竹、梅、喜鹊,呈“喜鹊闹梅”之意:西面雕的是松下五鹿,希翼“五禄呈祥”的瑞气。

颓废与光明鈥斺斞胺梦鞑炙锛掖笤

 

     1952年收回归国有的孙家大院,开始用作办学之地,同年,薛城中学、滕县二中、枣庄第八中学创办于此。此后,薛城农业中学、枣庄第十二中学、西仓小学也曾相继在大院里办过学。为满足办学的一时之需,许多古房、古楼先后被大胆地拆除或改造。遥想,孙家大院曾作为培养知识分子的摇篮,50多年来有多少文人雅士从这里走出,但却以毁灭一个气势恢宏、鲁南罕有的明清大院作为代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古薛先民在鲁南大地留下的人文景观极其贫乏,而能集中体现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特点、民俗风情的孙家大院应是难得的一处。然而,它却渐渐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无奈地失落了。告别孙家大院,走在蟠龙河高高的堤岸上,再回首,西仓村已隐在苍茫的暮霭之中,莫能辨之。此刻,我脑海中却又分明闪现出一处楼房鳞次栉比、花木簇绕、古气盎然的景象来。当然,这是臆想,但我却希冀能成为现实。

  

注:由于本人在编辑此文章过程中的疏忽,没有署名本文的原作者。特向原作者李海流老师致歉。在以后的文章编辑中一定注明引用文章的出处或作者。本文已在2009年1月17日从新编辑过,并注明了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