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称

(2008-09-01 12:15:07)
标签:

尊称

杂谈

分类: 杂文

人们对教导过自己的人尊称老师或先生。我不想在此对字面加以分析,这是大家都明白的。解放前,在学校里,学生称老师为先生,解放后,学生叫先生改称老师。解放前社会上尊称他人为先生,解放后改称同志。现在你叫同志试试,准瞪眼,同志已是同性恋的专称了。有一段时间社会上疯行见人就叫师傅,随着知识地位的提高,现在又称先生了。

我院有位比我年长的老演员姓邹,平日就爱逗。那天有位学员和他走对面叫了声:“邹老师好!”,他连忙前躬腰把手摇,道:“别,别介,您千万别叫我老师。您今儿叫我老师,明儿就变老邹了。后儿见面,嘿,哥们儿。再后,老东西。最后,走过去似没看见,改我叫您了,反过身您还骂一句,这老王八蛋。这划不来呀。您别叫我老师,您是我老师。谢谢!叫老邹,老邹。”当时学员站在那十分尴尬。众人笑之。没几年老师果真变老邹了。

我对先生一词的深刻印象来自人艺宿舍传达室。大概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替大人去传达室拿报。随手到插在窗玻璃上自取的信中翻看。无意间看到一个信封上写着:朱琳先生收。我很奇怪,朱琳阿姨明明是女的,怎么有人称之为先生呢?写错了吧?跑回家问爸爸,才知先生也可以是女的。爸爸告诉我,一般对有造诣的职业女性也可称先生以示尊敬。从那以后每当翻看信件时我都会有意看看还有哪些人被称为先生。不久,发现舒秀文阿姨(我一直叫她新娘子阿姨),叶子阿姨、赵蕴茹阿姨、梁青阿姨好多人都时不时的被称为先生或女士。那时我觉得被人称先生多好玩儿呀,长大了有人叫我先生多好。咳,尊称女子无才不可为人师表,深怕误人子弟。所以,快活了一辈子了,从不收徒也没人称我先生。不称也罢,一是级别不到。二是没人称先生想必背后没人骂王八蛋了。尊称

文革期间,我妈受冲击。不便出面,让我去民族学院叶明明姐姐哪儿把戴爱莲先生接到我家住,以减轻叶姐姐的压力。从此,这位中国伟大的舞蹈家,北京舞蹈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成为我口中的姥姥。母亲在户口本上,关系一栏中写下[母女]二字。可妈妈一直称姥姥戴先生。叶浅予先生和戴先生在北碚育才学校时,母亲做为戴先生私人学生二老供养过她。妈妈说,一时之师终生为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妈虽然也作为牛鬼蛇神被关牛棚,比起戴先生受的罪少多了。就这样戴先生在我家的小黑屋里与我们像一家人似的生活着,直到落实政策。由此看出,先生二字在妈妈心里有多重。

文革后期政策松动。我终于进了空政话剧团。一次在排练间歇时,我与当时演员队队长刘殿晨老师聊天。(那出戏我们饰父女)老师说,方子春,我告诉你,你与别人不一样。你能干这行多不容易啊!你是梨园子弟,换句话说,这就是父一代,子一代啊。肩上有担子,有责任!文革除八个样板戏外万马齐喑。现在总算能演戏了,多好!用功是一方面,自身条件好也是一方面,但这都不一定能成为好演员。说着,他随手拿过一张纸在上边写了几个字:谦受益,滿招损。我看着这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还没抬头,刘老师又把纸抽了回去,加了几个字: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看着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瞪着眼睛问,我写这什么意思你明不明白?稍停片刻我说,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刘老师一听,狠拍大腿,拉着长声说,对喽—!玉不琢不成器。少说多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耻下问并不吃亏!今后我就替你父亲敲打你。走,排戏了。

这段事儿刘老师可能早忘了。我虽不算成器之士,可他对‘玉’的雕琢,永生不忘。

尊称

(1980年空政话剧团话剧《这里通向云端中》我和刘老师饰卫家父女。)

尊称

其实,老师也罢,先生也罢,不一定比自己年长。只要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他就是老师。昨天是付彪三周年祭日。这两天我们在一起的许多事情常在脑海中出现。我们姐弟相称。他比我小十一岁。交往之间他却更像哥,是我的主心骨。从演戏方面来说,我们都属于认真的人。昨天与友人小聚。饭后回家,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我谈起演员要如何观察生活。于是,我讲了—段我和彪子在《居家男人》的戏。记得就是这个季节。

彪子在戏里饰大学教授高宝生。我饰他的追求者,一个生活中不注重仪表和细节的女人郑秀兰。说实话,我本人在夏天从来不穿袜子,万不得以能不穿就不穿。为这我妈曾十分苦恼。这是后话另为一题。先说剧情:高宝生心里另有她人。躲着死缠烂打非他不嫁的郑秀兰。—天郑秀兰终于在大学校园堵住了刚下课的高宝生。此段戏只有0.1页纸。

开机,开始。我在教学楼门口的柱子后躲着。见高宝生鬼头鬼脑的出来,大喊一声,见他吓一跳,不管经过师生的目光,肆无忌惮地大笑。身为本校教授的高宝生又羞又恼。这时彪子突然大声说,我说你这个女人怎么这样?出门不穿袜子?这什么地方你不穿袜子就来…。边说边向花园方向出画。

我一听,剧本上没这段词啊。彪子既兴的东西又来了。等彪子甩身向画外走时,我的表情好似无辜而茫然,委屈地嘟噜着,不穿袜子怎么了?不穿袜子就…跟出画面。停。导演一声停,一片哄笑,有人大声说,加得好!真生活嘿。你们俩商量的吧。我俩会心地笑了,商量?这叫默契。我服彪子观察生活的细致。更服能十分贴切的巧妙地用在人物身上,使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碰撞起来。小小的过场戏一下子有了意思,人物更加鲜明。在这点上他是我的搭档更是我的老师。

自开博以来,我又多了许多老师。尤其有几位髙人的文章让我着迷。我常在网络这个无形的天地里遨游。受益匪浅。我不知诸位是否是真男真女,但这有何妨?只要文章好,能让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带我‘吃’美食,领我‘走’天下。大家就是我的好先生,称职的老师。

生活中,每当提到我那耳鬂厮磨之人时,我称他为,先生。他与我相濡以沫几十年,不容易。我敬他为先,他视我为主,相敬如宾又相对独立,彼此信任又互相搀扶,青梅竹马的我们定能牵手至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一句西一句
后一篇:站在戒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