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什麽造成婚姻沟通缺失?

(2009-03-18 16:53:55)
标签:

情感

有人把婚姻比作筷子,有人把婚姻比作双人舞,不管哪种比喻,意谓一段美满的婚姻都需要双方的配合。然而在现实中,美满的婚姻更需要双方的沟通与努力,所以我更愿把婚姻比作厨房。

 

结婚伊始,整洁铮亮的厨房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还让人心情雀跃。但只要你做饭,就会产生油渍。夫妻间的罅隙、争执与不合好比厨房的油渍,若不及时清除,只会越积越厚,等到脏到无处下手无处落脚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们心生放弃的时候。可是,如若你经常擦拭,厨房便常亮常新,即便偶尔溅点油污,擦拭起来也会容易。靠什麽去擦拭?显而易见,非沟通莫属。

 

然而,很多人或者没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或者不善于沟通,或者懒于沟通,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沟通缺失,都注定我们的婚姻就像落入碗中的苍蝇,让人浑身不舒服。可是,你能因为这个苍蝇就离婚吗?离婚要考虑高昂的成本,要考虑世俗的眼光,要考虑婚后生活水平,要考虑对子女的影响……如若没有足够的勇气,何不努力改变现状?工作上我们能做到尽心尽力,在关乎自己喜怒哀乐的家庭上,我们难道不该花点心思吗?

 

那麽,是什麽原因造成婚姻中沟通缺失?

 

一、相看两厌

 

当婚姻走过一定年份,曾经的新鲜、热情像烈日下的水珠,蒸发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乏味乃至窒息,双方不时暴露的缺点就像显微镜下的灰尘,清晰可见而又数不胜数。自私、懒惰、暴躁、狭隘、冷漠、背叛颠覆了彼此对婚姻的美好想象,也将彼此的心降到冰点,日夜相守的两个人已不仅仅是审美疲劳,残酷一点说就是相看两厌。

 

对策:一个人身上不可能没优点,尝试多看对方的优点,而不是一味把缺点无限放大,多想对方曾经对你的好,而不是一笔抹煞,全盘否定。每个人都渴望温情、关怀,试问自己做得够不够。

 

二、孤掌难鸣

 

如果你付出了爱,而对方总是不见回应,你还会一如既往心无旁骛地付出吗?面对生活中的不和谐,你曾试图用你的善良大度去感化对方,试图努力修补彼此间的裂痕,无奈孤掌难鸣,无奈对牛弹琴,一次次失望之后,你终于懒于沟通,就这样任其发展得过且过吧,或许时间能解决这一切呢,你甚至一厢情愿地幻想,尽管你也知道这有点不切实际。

 

对策:任问题堆积,只会使麻更乱,心更糟。积极面对,才是唯一解决途径。试着去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或许你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同时,问问自己,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无私、能干才造成对方的不负责,不担当?在合适的时候,说出自己的劳累与压力吧,说不定他/她会因此变得体贴、负责呢。

 

三、难以沟通

 

也许对方是一个霸道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这样的人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很难听进不同意见,一言不和,便神色大变,怒气冲冲,空气也瞬间随之凝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你精神紧绷如弦,而且你发现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心平气和地进行一次沟通简直就是妄想。

 

对策:找一个温馨宁静的场所,来一个温情脉脉,互诉衷肠,相信在这种场合,脾气再火爆的人也会有所收敛,毕竟没人不在乎面子。或者写封长信,一二三娓娓道来。

 

四、不善沟通

 

男人大多都不擅表达内心感受,加上有“好男不跟女斗”约束着,所以争吵中大多都是女人占上风。虽然词穷,可不一定意味着理屈,也不一定意味着男人对你心悦诚服,或许他也一肚子怨言,只是天生口讷的他不知怎麽沟通,怎麽表达。

 

对策:说话并不是沟通的唯一途径,留纸条、发短信或写信都是不错的沟通方法,相信口讷的人并不一定笔讷,那还犹豫什麽,不是说,在沟通上都要女人主动的。(反之亦然)

 

五、沟通方式不正确

 

在婚姻中,女人喜欢以争吵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男人则习惯以沉默来对抗。也许是碍于面子,也许是个性偏执,也许是气愤难耐,冷战就此拉开序幕。当冷战的号角吹响,两人虽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已形同陌路。你整日面对的,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相见却恍如未见,不仅所有的生活习惯都被打乱,连心的距离,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愈拉愈远。冷战时间一旦过长,就会有一方厌烦这种状态,单方亮出“免战牌”,要麽选择逃跑,要麽对新的知己投怀送抱。

 

对策:尽量不带情绪入睡,力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一旦陷入冷战,也不可因为面子死撑,因为“婚姻不能承受冷战之重”,总有一个人必须先设法沟通。如果觉得留有证据的做法会让你下不了台,那麽,找个机会轻轻地从背后抱住他/她吧。他/她的心,会因为你温暖的拥抱而渐渐消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