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感悟】:朱子治家格言

(2017-07-18 09:29:22)
标签:

杂谈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生活感悟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与对照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影响深远。为方便大家查看,华语网为你准备了丰富的《朱子家训》资源,包括原文与逐段翻译对照,便于你迅速理解《家训》的意思;另外我们还准备了详细的逐句注释、翻译与解读。
 
朱子家训原文与逐段翻译: (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清】朱柏庐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lián)。

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xiá)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夷不过的。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 sū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tuó)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作者简介: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简介
 

《朱子家训》逐句翻译与解读: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翻译】: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解读】一句写“勤”,一句写“谨”。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古人云: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从礼子开始,儒家对勤俭治家和谨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查看全文:http://www.thn21.com/wen/Famous/40161.html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翻译】: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解读】: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翻译】: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解读】:这句话是说,应当趁着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好房屋门窗;不要到了口渴想喝水时,这才去挖井。绸缪,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两句是告戒子弟做事情不能“急来抱佛脚”,一定要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很值得我们今天处事时作借鉴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翻译】: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解读】: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宿食。他写过一首教子诗: “四儿六岁五儿三,莫与肥甘习口馋。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黄韭略用盐。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翻译】: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解读】:这是说家常用的器具,不求华美,只求质地坚实,并且经常洗刷干净。这样的话,就是瓦罐也会有超过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贪多,只要足够下饭,烹调得当,即使是园地里自己栽种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来得好。这两句进一步强调节约。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解读】:这句话对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着莫大的意义。现代都市人总是感觉累,这种累不是别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加给自己的。物质的增长永远没有贪欲的增长速度快。有了房子还想要车,有了小房子还要要大房子,永无止境的欲望才会带给自己压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诉你: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下面的话隐含其中:这样你就会活得简单而快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解读】: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翻译】: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解读】:这一条道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作什么事情都不要招摇,低调一些,实用就很好。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翻译】: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解读】:世界是所有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没有间断过,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对祖宗的崇拜。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但是却有祖先。对祖宗的崇拜便是对血缘的认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也许在你的眼中你觉得你的子孙非常愚笨,但是作为他们的长辈你不能不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谓知书明礼。推广到现在就是你的子女虽然先天的条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原文】: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翻译】: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解读】:“居身务期质朴”区别于“自奉必须俭约”是指“持身”而言,即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能欺诈,而要发自内心的待人诚信。心术要好,一言一行,循规蹈矩,勤俭安分,诚信无欺。教育子弟,一定要本乎道义,方正行事,并且要讲究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有“义方”。今天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翻译】: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解读】:这两句解读了对欲望与享乐的态度,如果不遏制,人对欲望与享乐在追求是无止境的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翻译】: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解读】:小商小贩,肩挑贸易,冒严寒酷暑,十分辛苦,资本很小,获利甚微,仅足糊口,你再占他便宜,于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占小便宜。看见穷苦的乡亲邻里,你应该多加关心照顾,尽力救济体恤,对弱势人群应该有一颗同情怜悯之心,有助人为乐、关爱奉献之行。立见消亡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解读】:前半句写“为人谦和”,后半句写“人伦常理”。待人接物,与人交谈,冷酷无情,过分刻薄,也不会生活得安乐、美好;违背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准则,就如父子、兄弟间的长幼关系等,就要立刻纠正。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翻译】: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解读】: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翻译】: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

【解读】: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里是大丈夫的作为.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主心骨,哪些话该听就听,不该听的不要听。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翻译】: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解读】: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这两句话都是让后人在嫁娶时,重德而勿重财。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翻译】: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不过的。

【解读】:写了两种不同社会地位和层面的人所绝不应有的两种不同的心态和神态。意思是说:自身贫穷,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露出一副点头哈腰、奉承拍马的卑贱神态,这种向人讨好的人,是最可耻的;而富贵的人如果遇到贫穷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视对方的神情,这种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贱的了。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解读】:家庭成员之间,千万不能因互相争吵而引起诉讼,因为这样做,最终对家庭没有好处;待人接物,话不能过多,以免说话多了,必然会顾此失彼,或疏于考虑,有失分寸,得罪人又给自己惹上麻烦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翻译】: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解读】:前一句是写人际交往中,不应仗势欺人,尤其不能欺虐孤儿寡妇。后一句讲不能因为贪嘴而去无休止的残杀禽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保护自然生态,不能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翻译】: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解读】:乖僻的人往往是有聪明才智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趾高气昂,好胜性强,自以为是。这样的人来“治家”,肯定使人望而生畏,做出许多日后要后悔的错事来。另一种人则贪图安逸,消极颓废,也很难把家治好。勤则成,惰则败,凡事都是这样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翻译】: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解读】: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连。屈意敬奉老练有德的人,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靠他指导或扶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当忍耐三思;【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翻译】: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解读】:这两句格言一句写听话,一句写做事。一个人决不能急燥,不能轻信,不能意气用事,而应冷静分析,深思、三思。两句充满了辨证的思想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翻译】: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解读】:这句是讲给别人做了好事,比如经济上接济了别人,这是一种美德、一件好事,就不应该一直去记住它。否则就好象是吝啬、心痛了。相反,受了别人的周济,就应当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无力回报,也应记住人家的恩德。这是从对人、对己两方面谈施惠与受惠应有的正确态度。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翻译】: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解读】:这句讲用钱不留余地必穷,用力不留余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聪明人,做事一定留有余地。少壮时要为暮年留余地,祖辈、父辈要为子孙留余地。今天来说,就是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当财富、事业等方面春风得意之时,要注意适度,不要将顺风蓬扯得过足,要“见好就收”,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事物将走向其反面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翻译】: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解读】:别人有了吉祥可贺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别人有难或有了灾祸,不可生出幸灾乐祸的心理。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翻译】: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解读】:这是提出了衡量善恶的两条标准——欲人见、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恶,很有见地。一个人真正的做好事,是无须自己多张扬的。而恶不敢声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已成大恶,二是日渐将酿成无药可救的大恶。佛家说善恶皆由心生。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么,而是看他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怎么作。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翻译】: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解读】: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翻译】: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解读】:家道富厚,家庭关系往往容易和顺;家境贫苦,家庭关系往往比较紧张。朱柏庐则提出了和顺治贫的方法:一家人只要生活得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即使上顿不接下顿,也会有家庭的欢乐,有天伦之乐。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和了,苦一点也算不了什么。 “国课”是指百姓应当上缴给国家的租税。早完成国家的钱粮课赋,不欠租税,没有了思想负担,即使口袋里没有盈余,身无分文,自己也能自得其乐。这句话的要旨是告诉我们人人为要建设营造一个和时时处处为国家着想,顺欢乐的家庭出力;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大家——国家,国家在先,要有为国家服务的争先意识,幸福感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翻译】: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解读】:这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圣贤之心的高尚的人。古人强调一个“圣人”,应当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官一定要为百姓、为国家着想。这是朱柏庐先生提出的做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做圣贤,存君国

【原文】:安分守命,顺时听天。

【翻译】: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解读】: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通篇《朱子家训》,充满了朴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观。熟读朱子家训,谨遵朱先生的教诲,你可能得不到荣华富贵,你却可以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的生活。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翻译】: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查看全文:http://www.thn21.com/wen/Famous/40161_3.html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译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引言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格言联璧》

 

[清]金兰生先生编述

处事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译文]: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意见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不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出自己一身的病痛;不耐烦的人则不能成就一件事业。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

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

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译文]:过去的事不必多计较,现在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未来的事不必自寻烦恼。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译文]:生活工作首先勤快才能有所闲暇,一切事务都能处理得当才能逍遥自在。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译文]: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弊得失。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要戒掉一个“偷”字,有事要戒掉一个“乱”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

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译文]: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拍一鞭。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滩,不能少停一桨。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

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他人必定知我真心诚意。以欺骗的心肠处事,别人一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译文]: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只怕诚心不够。天下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怕志向不坚定。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译文]: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译文]:事情来临时,不能着急,要周全考虑解决的方法。想到解决的方法时,不能怠缓,一定要尽快果决执行。


 

http://www.dfg.cn/gb/zhhy/img/gylb/shou_r14_c12.gif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

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译文]:情的成功有很多机遇,若不能把握机遇而任时间流逝总做不成一件事情。


 

——摘自格言联璧(湖北人民出版社)

 朱子治家格言
  
  1、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2、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3、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4、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6、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7、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8、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9、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0、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1、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3、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6、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1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8、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9、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20、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21、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2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3、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励志名言 www.lz13.cn
  
  24、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2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28、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29、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31、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3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33、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4、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35、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36、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37、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背景制作扣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