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不老松200845
不老松20084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315
  • 关注人气: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感悟】:孔子临终遗言(白话文版)

(2017-06-16 09:47:32)
标签:

杂谈

教育

健康

情感

分类: 生活感悟

 

孔子临终遗言(白话文版)

 

 

 

 

    孔子临终前,叫他的弟子们都跪在了他的床旁边。孔子虽然说话声音小且慢,但精神却很好。并开始嘱咐弟子们:

  我多年来游说各国的君王,但最终也没有看到秩序恢复,舆论一律的局面。我这一辈子,没吃啥好的,没穿啥好的,乘的车也很不像样。快到死了我才明白,上天让我享受的东西我却没有去享受,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你们跟我学的那些东西,都是些为了巩固君王的王位,控制老百姓,或着是歌颂君王的学说。但君王听不进道理,美妙的音乐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麻雀喜鹊乱叫。他们随便给了我一个司空的官来糊弄我,是对我的莫大侮辱。这样的君王不会长久。我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因为我只知道给他人做奴才,而不知道自己当主子。手中没有权利,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白白浪费自己的智慧,这一点我知道的太晚了。唉,鲁国啊,你是我当官路上的伤心之地呀。你们可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当不成国王,也要当侯,再不行也要成为大商人。当教书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饭吃,还不如江洋大盗活得滋润。

  我给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我悟出来的,但你们必须记住:只有行动才能事业昌盛,只是空谈便一事无成。把一个想法真正地付诸实施了,胜过把一百个想法写在竹子上。今后那些有作为的君王,肯定会按照我的办法管老百姓,并且为我修庙塑像,把我当作老百姓顶礼模拜的精神偶像。然而,他们并非真心尊崇我以及我的说教,不过是借我的名字巩固他们的王位罢了。

  拥有军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君,他们把老百姓看得就像虫子一样微不足道。出谋划策的人只能给国王当奴才,要想吃好的穿好的还得看主子的脸色。再能说会道的舌头能和军人的利剑比试吗?太愚蠢了。自古以来很少见到有书生当君王的,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掌握军队。智慧都消耗在了写文章上。即使有个别实践者,也不过是给掌握兵权的人打下手,或者给那些想图谋篡位的人当谋士。这样怎么能号令天下呢?

  君王的宝座是建立在白骨之上,君王的酒杯里盛满了鲜血。各朝各代都如此。君王总是希望他的帝国能世世代代存在下去,然而这只能是痴心妄想。如果财物可以通过打劫得到,强悍的人就会效仿。如果王位可以被抢过来,那些英雄豪杰就会想办法夺取。这样就会没完没了的你争我夺,得到的会失去,其他人再夺到,再失去。就和自由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一样,经常换买主。概括地说,实践得法者就可以成王,那就是神;读书读得好可以当官,但终究也不过是个奴才;谋划精道经商可能成功,那就是富豪;迷信书本而不怀疑书本的人就是愚蠢之人。

  聪明的人在夺取天下时,会声称他这样做是为了老百姓,所以追随者就很多。等他的事业成功了,原先许的诺言就不见影了。但他会换个说法,让老百姓拥戴他为王,而老百姓也觉得应该是这样。所以,想得天下的人必须善于借助老百姓的力量。民众愚蠢了,国家就稳定;老百姓聪明了,世道就会乱。

  人们都对周武王赞誉有加,对殷纣王却大肆声讨。实际上他们是一路货色。他们都把国土和百姓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财产拥有者最怕的就是失去财产。大多数国王往往干什么都没有节制,想咋胡来就咋胡来,只要你们投其所好,伺候国王其实就和哄小孩一样容易。明白了这些道理,你们就会把国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对付同事就像拿起一根羽毛一样轻松,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如果不这样的话,国王就会像老虎,同事就是老虎的爪子,你突然死了都不知道是咋死的。遇到你伺候的君王是个糊涂蛋,那就有机可乘了,你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夺取他的王位。

  统治国家的人明白要让老百姓穷的道理,老百姓的欲望少了,就会感谢国王。老百姓的欲望多了,国王给了老百姓好处,他们也不领情。你给饥饿的人一点吃的,他就会赞誉你仁慈,你把轻的礼物送给大户人家,连他家的佣人都瞧不起你。仁慈难道不是个鱼饵吗?把老百姓赚钱的路都堵死,而他们想要什么只能从国王那里得到,老百姓才会称颂国王仁慈。

  控制老百姓的方法,上策是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得已时才把他们关在监狱里,杀头是下策。让男人把女人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一半的老百姓。再让父亲把子女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四分之一的老百姓。我所说的忠,义,孝实质是不违背上级的意思。

  所谓礼,就是锁住老百姓灵魂与肉体的枷锁。锁住或者打开全由国王说了算。自古以来也没见过礼能约束国王的。而那些制订礼的人却有不少蹲了大狱,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礼虽然摸不见,但却是锐利的武器,胜过千万勇敢的军人。

  所谓乐,就是歌颂国王的文章。舆论一律了,老百姓思念国王就像久旱盼甘露一样,如果让老百姓想说啥就说啥,那些煽动群众的人就会得利。不要让老百姓胡说八道,那些犯上做乱的人也就无计可施了。不明智的国王,只知道刀枪可以镇住百姓,却不知道言论也可以把大堤毁了。所以,他们的国家都完蛋了。对于用言论煽动百姓的人,一定要格杀勿论。

  我是就要死的人了,绝不会胡说,如果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必会走上阳关大道。一定记住我说的话。

  说完这些话后,孔子去世。

 

 

    《子寿终录》是真的吗?

    知乎上有网友对《子寿终录》是的假的的分析文章:三点能够说明《子寿终录》不是出自孔子之手。

    第一、思想错误

    凡为君者多无度,随心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于股掌,挟同僚若持羽毛,腾达不日。

    我只评价四个字:短视之见。

    随心所欲,迎好者,这样的人历史上比比皆是,赵高、秦桧、张让等等这种阿谀奉承之辈历史上比比皆是,每个朝代的灭亡,都少不了这样一群一时腾达的历史罪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孔子认为花言巧语的人,是不仁的。

    大家都知道“仁”是孔子他老人家推崇备至的,你认为他会在临终遗言里说这么不仁的话吗。

    里边还有很多,比如:学而优则仕,奴耳,我真的很想问下作者,你是否真正理解过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其中的含义不仅仅只包含,仕的地位,还有更深层的寓意:学习最好的方法是从实践中获得,这些你都解读出来过吗。

    第二、阶级错误

    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

    古代自有仕农工商之阶级,商人乃末流之人,何来豪之说。

    给大家举个例子,《战国策》里记载过秦相吕不韦与其父的一片对话。

    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

    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

    曰:“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

    曰:“无数。”

    大致的意思是说,吕不韦问他的父亲,做农民能得到多少收获,他不父亲说:十倍,做商人呢,百倍,辅佐国主呢,无数倍,也就是N倍。

    通过这个历史故事,我们就可以知道,仕和商之间的巨大差距。

    经过两千年的历史洗礼,我们依然承受着官本位思想的约束,就可想而知当时孔子会犯这么简单的错误吗。

    而且,愚夫之说更是愚昧之至啊,读书可以开智、可以明理、可以懂数,纵观历史,哪一位思想家、哲学家、伟人、甚至是近代的科学家们不是痴书之人。

    第三、文学错误

“乐者,君之颂章也”

    《论语》中的“乐”更多的是指音乐的意思,更深层次是指负责调和人的性情的活动,而此文却说成歌颂君王的美文,实乃可笑。

    “君,虎也,僚,虎之爪也”

    “僚”字在春秋时期的解释为古代一种服苦役的官奴,所谓的伴君如伴虎,更是后世的一种说法。

    还有很多思想都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思考的,深思一下,你就会发现漏洞百出。

 

 

                               (转发)

 

【老年感悟】:孔子临终遗言(白话文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