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文欣赏】:王维的四首禅意诗赏析

(2016-11-14 10:25:02)
标签:

教育

文化

情感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王维的四首禅意诗赏析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4、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运城人。唐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工诗文,精音乐,擅绘画,为一代通才。受家庭影响,长斋奉佛,以摩诘为字。其山水诗作充满禅意,有诗佛之号,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齐名。殷璠《河岳英灵集》曰:“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第一首写夜景:春天的静夜,空山之中。用“人闲桂花落”五字,便将幽寂之静写到了极致,不然怎么会听到轻微的桂花坠落之声呢?真可谓精细入微了。这是第一层。三四句则镜头切换,引入朗朗的明月,是它惊醒了山鸟,而鸣于春涧之中。这是以动态(山鸟之啼鸣)衬托前面的幽寂,凸显出鸟啼花落的衮衮天机。谁能不为之欣然色喜呢?
    第二首写傍晚的山景。山路看不到人的踪迹,却传来响亮的对答声,说明林木深密,不见人影。这种空谷人声,是带有磁性的,具有一种吸引的力量。可是当声音消尽,便会显得更加沉寂。然而作者紧接着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画面:一道晚霞穿透丛林石脚,把它的霞光线投射到青苔上面。“不愁明月尽,应有夜光来”,这不正是禅悦和法喜的境界吗?这就把游人与读者的心灵都照得亮堂起来了。
    第三首是作者生活的自画像。诗人在深密的竹林精舍里,一边弹琴一边啸歌,尽管没有听众和知音,却有清霄的朗月窥窗相伴。这不正是一个摒弃尘世的荣华而“与造物者游”的大人先生的形象吗?
    第四首写花坞。辛夷,又名木笔,即今之紫玉兰,是一种名贵的花卉。末二句写出名花虽无人欣赏,却自开自落于涧户之中,写得气定神闲,了无怨艾而得大自在。这是一种明心见性的高境。中国的禅讲究静虑,讲究禅定,主张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心,达到生命的安顿、自我的超越。禅要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追求对自我本性的体认,对自我面目的把握。这种大自在,也是传统诗词文化追求的目标。
王维的这些山水诗作不仅写出了山水形态之美,而且唤起自然灵性之美。王维所开辟的这一诗风,影响极为深远,王安石、苏东坡、黄山谷乃至弘一法师、赵朴初以及夏承焘先生,他们的诗作都特具一种光明的乐境与圆融的道心。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周笃文 文)


 

 

 

 

  【美文欣赏】:王维的四首禅意诗赏析


                                                                                   信纸制作 http://img2.oldkids.cn/static/portrait/4/4708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