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壬寅岁处暑诗会,薛山长讲《二十四诗品》和《二十四琴况》

(2022-08-24 11:17:16)
标签:

文化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年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早秋曲江感怀》唐 白居易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320937937.jpg

壬寅年戊申月戊申日(即公元2022823日)。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之意。

元代文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3324812481.jpg

秀秀书院二十四节气诗会之处暑诗会如期进行。薛山长自然是诗会骨干--他是第一个爱诗成痴的。方才自山中消暑归来。山中好景,自是颇多雅士吟赏之处,最宜消暑。看宋代郑刚中《大暑竹下独酌》一诗可知: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3583178317.jpg

薛山长于山中,又不只独酌那般自得其乐,他还有三五知己好友--皆是山中所居之隐士山人之属,可共听琴、焚香、对弈、吟诗、品茗的。

得此风雅,也怨不得薛山长流连忘返呢。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360468468.jpg

回城自然也有回城的好处。书院诸学子参与度之高,比山中另是一样。

薛山长与诸雅士以自编的《古诗五百首》、《古词四百首》为话题,品茗论诗,抚琴论诗,不亦乐乎。


诸位读诗论诗之外,薛山长更独出心裁,以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将每首诗之风格分门别类,皆归于“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种种之中。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3772957295.jpg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第十一品《含蓄》,是二十四品中写得最有激情、最有文采的篇章之一,也是全书的主旨所在,它以蕴藉隽永取胜,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3853935393.jpg

而第十二品《豪放》,则是在天风浩荡,海山茫茫的磅礴气势中,以宏伟的气魄和昂扬的激情擅场,充分表现了豪放这一风格的特征,给人以风云舒卷、意气飞扬的深刻感受: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反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作者在篇章中,还特别注意文字声韵上的技巧,读起来气韵贯通,流利畅达,极富音乐美。

总体而言,《二十四诗品》在形式工整的基础上,只用了有限的字数,运用押韵、比兴的手法来描摹诗歌的意境,阐释作品的风格,把一部理论作品写的像一首首诗一幅幅画,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学理论上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3864506450.jpg

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清代评论家孙联奎《诗品臆说》:“得其意象,可与窥天地,可与论古今;掇其词华,可以润枯肠,医俗气。图画篆象,靡所不该;人鉴文衡,罔有不具,岂第论诗而已哉。”“《二十四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尺地之道也。”

《二十四诗品》之外,薛山长近日因琴曲如《广陵散》、《流水》等愈弹愈深之故,对明代徐上瀛《溪山琴况》也极为关注。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3950405040.jpg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成书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琴音、琴乐)之状况、意态(形)与况味、情趣(神)。徐上瀛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原则,仿照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在总结前人琴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24个审美范畴,即所谓“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是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清代琴论与古琴艺术有很大影响。

二十四况是:

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二十四况》中,具有理论核心意义的是“和”。徐上瀛在卷首便提到“二十四况”中,“其所首重者,和也”。说明“和”况作为琴乐审美范畴之一,在琴学理论中,具有其他琴况不能替代的地位。这是认识、理解徐上瀛琴乐美学思想的要点之一: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00685685.jpg

一曰和

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

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循徽叶声;辩之在指,审之在听, 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和也者,众音之窾会,而优柔平中之橐籥乎。论和以散和为上,按和为次。散和者,不按而调。右指控弦,迭为宾主,刚柔相济,损益相 加,是谓至和。按和者,左按右抚,以九应律,以十应吕,而音乃和于徽矣。设按有不齐,徽有不准,得和之似,而非真和,必以泛音辨之。如泛尚未和,则又用按 复调。一按一泛,互相参究,而弦始有真和。

吾复求其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

……….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076887688.jpg

无独有偶。茶道四谛当中首重者,亦在“和”之一字。可见世间技艺,大同小异,皆以一个“和”字为基础。如此方有望至“天人合一”之境。

诗品,品的是意境,风格;琴况,品的是况味、情趣。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021652165.jpg

诸雅士至书院,修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茶,岂不亦是体会意境、风格、况味、情趣之过程?

从此天凉,最宜品茗抚琴论诗。薛山长调弦转轸,煮水烹茶,静候诸位雅士于秀秀书院(直播间)。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188688868.jpg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251855185.jpg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288248824.jpg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319351935.jpg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495509550.jpg

附:处暑诗节选

《长江二首》(宋)苏泂

其一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其二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纤埃。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824/20220824104520062006.jpg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闲适(节选)》(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2年9月3日开课通知

茶人秀秀:壶中自有天地,杯内风雨迢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