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使辽语录  宋·陈襄

(2017-04-20 18:09:05)

使辽语录

 

  宋·陈襄

  〖陈襄〗(?-1080年)字述古,学者称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北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气古行高,以天下为己任。进士及第,授浦城簿。历任县令司封员外郎、三司副使、判尚书都省等职。留意天下人才,曾荐论司马光、苏颂、苏拭等三十三人品,成为一时盛事。胡瑗、程颢、程颐、张载等名儒,皆受他举荐。自谓为官以来,“以兴学养士为先务”。在浦城、河阳、州、杭州、陈州兴办学宫,亲为诸生讲学。有问难者,乘他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出行,遇山峪中小学,则下车为童子讲经。从学者达干余人,著名弟子有孙觉、吴道、章衡、陈砥、吕逢时等,他一言一行,皆以古人为法,喜怒不形于色。主张用儒家礼义移风易俗。使百姓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妇有恩,男女有别。子弟有学,乡里有礼。贫穷有难,亲戚携手相救。嫁娶死丧,邻里互相助。勤于农桑,不作盗贼,不学赌博,不好争讼,不以恶欺善,无以富吞贫。行者让路,耕者让畔,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提倡倡圣贤应视天下之民如其子,一人不获,则身心不安,应学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指出隐居求志,古人崇尚。但有圣人之隐,贤人之隐,介夫之隐。圣人之隐,乐天以待命,时运未到可隐,时运一到应跃起,如舜、伊尹。贤者之隐,养气以蓄德,居贫贱而乐,如颜回、曾参。介夫之隐,但诘其身而不累于世,不忧天下,如长沮,则君子所不为。君子之道,是正以持之,通以行之。正者,为道之经,即中庸。权者为道之权,即随时之义。仁以居之,义以由之,正在其中。智以迁之,礼以和之,通在其中。君子知道此四者,可以藏身立命。他又提倡“好学以尽心,诚心以尽物。推物以尽理,明理以尽性,和性以尽神”(《宋元学案·古灵四先生学案》)。进入“至诚”境界,则为圣人。“诚”就是要存其正而公者,去其邪而私者,即择善;或慎于不睹不闻之际,即慎独。坚持如此,则明而诚。并强调学校的教化作用。他认为,邑民不识为学,父子兄弟不相孝友、乡党邻里不相怜恤,则其心唯争财夺利,以至身犯刑宪,鞭笞流血而不知止。非百姓乐于此,而是不知读书之故。父老应劝告子弟,令来就学,择明师而教喻,学校之设,不是教人以词章换取利禄。致学者应先明《周官》三物之要,使“有自得于心而形于事”,然后才可言入仕。教授诸生不应溺于章句之学,应阐明先王礼义,教以德行道艺。古灵之学,“其大意已通关(张载)洛(程颢、程颐)之津”,倡导之功,仅次于胡瑗、孙复,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主要著作有《古灵集》二十五卷,《居易录》二十卷、《中庸义》。

  
  六月一曰,至中京。副留守、大卿牛玹郊迎,置酒九盏。玹问:“途中可煞炎暑?”臣襄答以自过北沟,入古北口,一路得雨,稍凉。玹言:“本京久旱,夜来得雨。盖因国信使、副所感也。”规中亦言:“可谓随轩。”宿大同馆。

  二曰,有左承制韩君赐臣等酒果,东头供奉官郑全翼赐筵,度支使、户部侍郎赵微伴宴,酒十一盏。微问臣襄:“蔡内翰今在何处?”答以丁母忧。又云:“微奉使南朝,是蔡内翰馆伴。”兼言往年欧阳修侍郎来贺登位,是微接伴。

  三曰,玹出饯,酒五盏,宿临都馆。

  四曰,至锅窑馆。接伴使、副为初伏曰,请聚食,酒七盏。规中问臣等自入山路至北,煞远不易。臣坦答以若直路下来时莫近。臣襄言:“比之向南州军,此来为远。若据帐前至汴京,莫只只汴京到杭州,远。”又问:“杭州属甚处?”臣襄答以属两浙路。又问臣襄住处?答云:“福州,属福建路,去汴京四千余里。”又问:“福建以外更有甚路?”臣襄答以更有广南东、西二路,去京师万里。接伴使、副送臣等水晶棋子各一副、苁蓉、郁李仁等。

  五曰,至松山馆。

  六曰,至崇信毡馆。

  七曰,至广宁馆。道过小城之西,居民仅二百家。好古云:“此丰州也。”

  又经沙陀六十里,宿会星馆。

  九曰,至咸熙毡馆(已后并是毡馆,并不入《录》)。

  十曰,过黄河。好古云:“黄河上源,出于龙化州界。”将至黑崖馆,臣坦问:“此去上京几何?”指东北曰:“三百里。”又自黄河之南,去只数十里。

  十一曰,自黑崖馆至三山馆。接伴使、副请聚食,酒七盏。规中间臣咸融:“向传范防御(音同高宗庙讳)当甚处?”答以见判三班院。

  十二曰,至赤崖馆。行次遇遗留礼信使、副史炤、周孟阳、李评、李琦,暨送伴使、副耶律世达、梁援于中路馆。臣等与遗留使、副回复,各置酒三盏。接伴、送伴使、副却请臣炤臣襄等四番使、副一处会饮,酒巡亦如前柏石馆。

  十四曰,至中路馆。接伴使、副展辞状,与臣等相别。却有馆伴使、副太傅耶律弼,太常少卿杨益诫来迎,与臣等相见。有左班殿直、閤门祗候李思问赐臣等酒果,左承制刘达赐筵,酒十一盏。益诫问臣坦、臣咸融、臣愈乡贯,并答以京师人。至顿城馆,有左承制、閤门祗候祈纯古来问劳。臣等排备伺候,过来传谕。次馆伴使、副依前送到坐位图子,欲依南朝遗留番使例坐次。臣等却送与生辰番使邵谏议等坐位图子,请依此近例坐次,往还计会亦十余次。馆伴使、副差人传语云:“若不依南朝遗留番使例坐位,使臣要回阙下。”臣等答以茶酒事末,不宜为此以反使命,请馆伴使、副裁度。当所伺候多时,早请过位。馆伴使、副却回,传语云:“使已回去也。”

  十五曰黎明,馆伴使、副与臣等自顿城馆二十里,诣帐前,引至客省,与大将军、客省使耶律仪、赵平相见,置酒三盏。益诫言:“昨曰以坐位未定,已白两府。云未欲奏知,且令益诫再来商量。若不依此坐位,恐闻南朝。臣襄答以生辰番使近例,不敢更改。如闻南朝,有邵、傅二谏议在相次,閤门舍人更不阅仪。便引臣等两番使、副入见。臣襄致国书于其母,面传圣辞,置酒三盏。又诣其君帐前。臣坦致国书于其君,传圣辞如前。并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臣等恭答之。置酒五盏,仍赐臣等衣带,及三节人有差。

  十六曰,有东头供奉官李崇赐臣等生饩,亦以坐位不便,不肯过位。

  十七曰,赴曲宴,酒九盏。馆伴使、副差人赍诏,赐臣等生饩,及三节人有差。臣等依例恭受致表。

  十八曰,有右班殿直、閤门祗候韩贻训赐臣等酒果,左班殿直、閤门祗候马初赐筵,太尉夷离毕萧素伴宴,酒十三盏。素问张掞,臣坦答以见任群牧使。益诫问刘永年,臣咸融答以见任岱州。

  十九曰,有西头供奉官韩宗来赐臣等签食,并酒,亦不过位。馆伴使、副差人赍诏,赐臣等生饩,及三节人有差。臣等恭受,致表馆伴使、副,请聚食,酒八盏。

  二十曰,有供奉官、閤门祗候耿可观赐臣等酒果,韩宗赐射弓筵,枢密副使、太师耶律格伴宴,酒十三盏。格问臣等:“韩相公、富相公莫只在朝否?”并答以实。赐臣等弓马、衣币,及三节人有差。

  二十一曰,入至客省帐前,置酒三盏。臣襄与益诫言:“大行皇帝发引在近,望与建白。若回程剩蹉数驿,尚可辞得灵驾,此臣子之心也。”益诚然之。遂辞其母及其君,逐帐置酒如初,授臣等信书,赐衣各三对,及弓马、衣币,各三节人有差。是夕,馆伴使、副置酒三盏,与臣等解换。益诫言:“两朝欢好,信使每至此会,最为惜别,各请饮尽。”臣等并多谢之。又言,其君七月上旬渐往秋山打围,九月下旬至燕京住,各受礼。南朝生辰、正旦使来,绝近便也。

  二十二曰,发顿城馆。至腰馆,有右承制鲁滽赐臣等酒果,左承制韩君卿赐筵,翰林学士、给事中王观伴宴,酒九盏。馆伴使、副弼、益诫,送伴使、副好古、规中与焉。观言其君好儒释二典,亦尝见仁宗皇帝《三宝赞》,钦叹久之。臣襄言:“仁宗皇帝深于理性,尝有御颂,赐僧大觉禅师怀琏,殊臻妙理。琏亦赓和,未能过之。”宿柏石馆。

  二十三曰,至赤崖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颗盐各一盘。

  二十四曰,至三山馆。送伴使、副请聚食,酒五盏。

  二十五曰,至黑崖馆。

  二十六曰,至咸熙馆。

  二十七曰,蹉会星馆至广宁馆。规中问臣咸融,五台去京师远近?答以三十余程。规中言:“与本界云州相对,不及二百里。”云州即西京也。

  二十八曰,至崇信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鹿脯各十五条。

  二十九曰,至松山馆。

  三十曰,蹉锅窑馆至临都馆。

  七月一曰,至中京大定府。少尹、大监李庸郊迎,置酒九盏,宿大同馆。

  六月一曰,至中京。...宿大同馆。

  二曰,是微接伴。

  三曰,宿临都馆。

  四曰,至锅窑馆。  五曰,至松山馆。六曰,至崇信毡馆。

  七曰,至广宁馆。道过小城之西,居民仅二百家。好古云:“此丰州也。”

  又经沙陀六十里,宿会星馆。

  九曰,至咸熙毡馆(已后并是毡馆,并不入《录》)。

  十曰,过黄河。好古云:“黄河上源,出于龙化州界。”将至黑崖馆,臣坦问:“此去上京几何?”指东北曰:“三百里。”又自黄河之南,去只数十里。

  十一曰,自黑崖馆至三山馆。
  十二曰,至赤崖馆.....酒巡亦如前柏石馆。

  十四曰,至中路馆。接伴使、副展辞状,与臣等相别。却有馆伴使、副太傅耶律弼,太常少卿杨益诫来迎,与臣等相见。至顿城馆,  

    十五曰黎明,   自顿城馆二十里,诣帐前,引至客省,便引臣等两番使、副入见。臣襄致国书于其母,面传圣辞,置酒三盏。又诣其君帐前。臣坦致国书于其君,传圣辞如前。并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臣等恭答之。置酒五盏,仍赐臣等衣带,及三节人有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