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宁昌路即是五十家子城址--辽代降圣州城址位于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西侧-
(2015-02-24 19:54:05)分类: 辽史研究 |
辽代降圣州城址位于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西侧,孟克河西岸一级台地上。1996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土筑城垣为长方形,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225米,墙残高2米左右。其外还有一重城墙,边长约600米,但因耕作平整只见灰土带。城内、外有多处建筑基址,1974年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时均被夷为平地。
城内中轴线偏北耸立一座砖砌佛塔,为八角形密檐空心式,塔檐十三级,高34米,底边宽6米。塔刹部分为元代维修时另加的,其余为辽代建筑,但在维修时一些建筑构件进行过替换增补,有些是元代维修增补的,有一些是明代维修时增补的。塔座分四层。下数第一层为仿木结构的铺作砖雕;第二层刻有塔、佛等半浮雕图案;第三层为仿木结构的铺作砖雕;第四层为砖雕栏杆,分上、下格,上格为“万”字形图案,下格飞龙和花草纹相间。第四届之上为一朵盛开的大莲花将塔身托起,但多已残损,明代维修也只是抹一下裂缝,未作大的修补。塔身各角为转角柱上承门拱,每面正中为佛龛,各龛内泥塑佛像多毁不存。龛上为华盖,两上角为对称的飞天,龛两侧为半浮雕式立佛;飞天半裸体,姿态轻盈飘逸,下有祥云相托。这些半浮雕原木彩绘,但多已脱落,只飞天尚依稀见有局部色彩。近檐处为仿木结构的门拱,转角铺作间各三朵补间铺作,均出耍头。檐为双层方木上承瓦,瓦当纹饰系明代风格。自第二层向上皆砖砌,转角尖处为陶制螭首,少存有瓦当和滴水。
1995年秋,塔地宫被盗,鼓汉旗博物馆进行清理,从塔座北门而下均是清代堆积,出土有唐卡、泥塑佛像、铜镜、铜钱。在清理时发现这座塔自地宫至第十一层檐处全为空心,并间隔出层面,其间有砌出的台阶相通,其上下两个券顶门道,是在建塔时所设。地宫底部发现元代遗物,并将铜钱抹于白灰地面上;正中一圆形石柱础,并有松木柱子被火烧掉仅存柱孔内的一截。这些遗物遗遮说明,这座塔在元代也曾维修过一次。塔身正面的佛龛下和第二层檐各嵌入一块蒙汉文的石刻塔铭,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三十一年(1603)维修塔的过程,当时称为“万寿白塔”,主持修塔的是敖汉部部长岱青杜楞及其儿子们,并在明大都请来工匠,率三百民夫修了三年。城址内出土的文物,元代居多,如琉璃建筑构件和装饰件、“至大元宝”金币、元代银器等。最重要的发现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加封孔子制诏碑,碑阴所刻均为“宁昌路”、“宁昌县”的一些官员,由此可以证明,元代宁昌路即是五十家子城址。由于该城址及辽塔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近年又确定这里属元代宁昌路即亦乞列思部部长孛秃的封地,遂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前一篇:辽代 武安州遗址
后一篇:辽代 怀州\惠州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