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契丹遗珍序
(2013-11-28 13:14:42)
标签:
转载 |
一、契丹史略
《北史》有言:“黄帝之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鲜卑,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公元前206年,匈奴冒顿可汗率军击溃东胡联盟,其残部退守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中旗之大罕山),以山为族名称“鲜卑”,应是其族源起。公元一世纪,匈奴西迁,原居阴山之鲜卑宇文氏始祖——葛乌菟乘机南下独立,号“鲜卑俟汾氏”(“俟汾”鲜卑语“药草”或“天王”之意)。其部渐强,换“天王”为“宇文”意,而宇文十二部中即有若干个契丹部落。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名投鹿侯,葛乌菟后裔、宇文鲜卑族人)约公元114年出生于都庵山世里(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朝格图山),后与匈奴裔之女成婚,生檀石槐。又续生子七人各居分地。自此以鲜卑父、匈奴母并自号“契丹”之新部族形成,而檀石槐则以鲜卑汗国创建者之身份显于华夏历史舞台。
檀死盟遂解。东部鲜卑宇文、慕容、段三大部先后独立。《魏书•契丹传》云:“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登国中,国军大破之,遂逃迸,与库莫奚分背”即东晋建元二年,慕容皝帅征宇文部,占宇文鲜卑地——紫蒙川,残众(库莫奚、契丹),向北窜入松漠间。北魏登国三年拓跋珪北征库莫奚,渡弱洛水(西拉木伦河)大破之,此为契丹族始脱宇文鲜卑体系之肇始。后约半世纪,契丹始与北魏通好。自太延三年起,契丹遣使贡北魏而首著于史典,并“得班飨于诸国之末” 而获承认。逮之隋末唐初大贺氏联盟“君长”与各部长,既为契丹首领和各部酋,又分别为唐代都督府与州都督、刺史。736年松漠都督涅里立遥辇俎里(唐赐名李怀秀)为阻午可汗,遥辇汗国正式成立。汗国一百七十六年间仅十余年诚服唐朝。906年痕德堇可汗殂,禅位与大于越耶律阿宝机。907年阿宝机建大契丹帝国,登基称“天皇帝”。
耶律阿宝机成“天皇帝”后,定行“一国两治”、“南北官制”及“化祖为神,化家为国”之国策。辽太宗继志图治,天显、会同间经济繁荣,彰显四海。圣宗统和至道宗清宁间依然如故。世、穆两朝,内乱稍衰,至景宗朝得遏。汉官用治,以启圣宗,而“檀渊之盟”使契丹再显繁富,道宗朝因得继鼎盛之名。然至道宗末年,政庸内叛,天灾人祸,遂使国力不支。而天祚游猎无度,致库无余币,自陷绝境。而女真叛建,盗贼群起,契丹几百年之大厦因得崩溃如泥。俟丹族余部四方奔避,哀思不尽如秋风吹寒,散尽天海之际。可惜一千五百年之契丹文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永远考问之“旧梦”,终显得艳丽而又充满神秘凄清。
奇首可汗至契丹族独立其间,曾仿中原币如“五铢”、“货泉”、“大泉五十”、 “大泉五铢”、“小泉直一”等。契丹古八部时又仿铸 “太元货泉”、“常平两铢”、“太和五铢”、“永通万国”等钱。契丹大贺氏联盟时仿铸“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高昌吉利”等钱。遥辇汗国成立,首汗阻午可汗铸开国纪念钱“大丹国宝”、“大丹重宝”,中“大丹重宝”背阴刻契丹文“宸令宜速”为王信专使用钱,金银铜三质按级异颁行。耶澜可汗奉唐,行用“通行泉货”。后迭刺部夷离堇撒拉的为本部铸“通行泉货”。阿宝机为大迭烈府夷离堇,制金符、“勅走马”专(金、鎏金、银)牌。阿宝机创铸“丹贴巡宝”系列凭证式套币。天皇帝元年,铸契丹文钱“天朝万岁”,汉文钱“皇帝万岁”、“千秋万岁”等钱。二年铸“奣龙谢钱背家国永安”,铸“喬龙谢钱” 等钱。三年铸“福德长寿背火金水木”钱以祀之。五年铸“家国永安”钱。六年铸“乾封泉宝背福德长寿”钱、“乾元重宝钱。七年铸“千秋万岁背射鬼箭仪”钱。八年铸契丹文“天行太平”钱。九年铸“天公安国”金钱。神册元年铸汉文钱“神册元、通宝”三材五等钱。另铸契丹文“神册元年”背高浮雕天皇地后像祭护身钱、“福德长寿背神册”贺天皇帝寿诞钱。铸“重臣千秋”钱、 “三光(日月星)”钱、铸契丹文“泰皇万国”钱。六年铸“四卍”字背弦文、阴刻契丹小字“千秋万岁”钱。天赞元年铸“天赞元、通宝”、 “千秋万岁背福德长寿”、“龟鹤齐寿”等钱。天显元年铸“天显元、通宝”等钱。赐铸“开丹圣宝”,人皇王自铸东丹“甘露元宝”钱。
阿宝机崩,命东丹铸“助国元、通宝”等钱。皇后命铸“天子乘龙,九州同送,万民咸服”大型钱。契丹大字“天朝万岁”及环刻16个契丹大字背单飞凤银牌。二年铸“天显元、通宝”钱、契汉文一体“千秋万岁中嵌天显通宝”钱中钱。东丹献“壮国元、通宝”等钱,铸“尧舜衕宝”钱、“尧天舜日”钱、折五“尧舜衕宝背天”祭钱。十二年铸“家国永安”钱。会同元年铸“会同元、通宝”钱、“大辽镇库”、“大辽国宝”、“大辽元宝”、“大辽会同”等钱,补铸“大辽神册”、“大辽天赞”、“大辽天显”、等前代国号钱,又铸“都会百万”珍币。三年铸“国泰民安”大钱。四年铸“大辽永安”钱。七年特铸“天策都师,楚王尚父”钱。大同元年铸“大辽元、通宝”钱,“大辽大同”纪年钱。铸“大同元、通宝”等钱。天禄元年铸“天禄元、通宝”钱、“大辽天禄”钱。改元应历铸“应历元、通宝”钱。改元保宁铸“保宁元、通宝”钱,再铸巡宝钱。乾亨元年铸“乾亨元、通宝”钱。四年始铸对读“乾亨通宝”新钱。
改元统和,号“大契丹国”。颁行“统和元、通宝”钱。开泰元年铸“开泰元、通宝”钱。太平元年,铸“太平元、通宝”钱、楷书背书五、十两样钱,太平通宝光背、背观音对钱,兼铸太平钱,新旧互用。八年铸契丹
“巡游界上”钱。九年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反,国号兴辽,年号天庆。铸“兴辽重宝”钱。十年平渤海,铸“太平元宝”巨钱。景福元年铸“景福元、通宝”钱。重熙元年铸“重煕元、通宝”钱。试铸“重煕元年”供养钱。七年铸“四海为家”大型钱。二十年以宋钱母翻铸仿宋钱。清宁元年铸“清宁元、通宝”钱、“大辽国宝”、“大辽清宁”钱。二年铸“清宁二年”供养钱。咸雍元年铸“咸雍元、通宝”钱。十年铸“咸雍十年”供养钱,改明年为大康。铸“大康元、通宝”钱。大康元年铸“大康元年”钱,“大康元年”一两、一两半官铸银锭。二年铸“大康二年”
钱。三年铸“大康三年”钱。四年铸“大康四年”钱。五年铸“大康五年”钱。六年铸“大康六年”钱。七年铸“大康七年”钱。大安元年铸“大安元、通宝”、“大安元年”钱。三年铸“大安三年”钱。寿隆元年铸“寿隆元、通宝”钱。十二月改“寿昌”。铸“寿昌元、通宝”钱,明年颁行。二年铸“寿昌贰年”供养钱。改元乾统,铸“乾统元、通宝”钱。
余辑《契丹遗珍》,意在明其遗多,非时誉“鲁殿灵光”物而已。而时下地肆故家散出物中,契丹旧物时有欣得,更可证余言不妄。文献不尽,余勉力物证补遗之,窃议亦学术之一要务,自噫有益于世。句辑在前,物图后呈,读后品币,定能体悟。
丹国自916年耶律阿宝机登基至1218年为蒙古所荡,享国运302年。而其失落文明亦吾华夏史中之一疑案。余裒丹珍虽一人之力,然摒常索异,非仅限上及名物,而尤重其朝牌符之集,自可窥其国力强盛之一斑,何谓识小?故起一性,辑文成册,俟方家厘正。昔吾乡先耆厉樊榭好究丹国史,今余亦好庋丹国遗物,故择其珍图记之,一展同好,再俾史究,以有报于历年足寻敏求孤寂之为。噫,时下学风利薰,识者剩几?余深喟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