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京城北皇城根生活点滴记忆——儿时的回忆

(2017-06-25 14:56:55)
标签:

看世界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朝花夕拾
  •      署名图文

    “昨天放厨房里的一听沙丁鱼罐头怎么找不到了”,母亲在厨房里嘟哝着,继续收拾着厨房里的东西。没过两天,母亲又说:“怎么我放这里的奶粉没有了”,母亲还是不在意。

       我们刚到北京住在北皇城根大院的时候,母亲还是印尼生活的习惯,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出门,从来不锁门,何况这里住的都是父亲单位的同事,母亲更是没有那么多心计,想着去锁自己家的门。母亲带着我们落户北京,那一年正好赶上自然灾害,经济困难,食品短缺。舅舅那几年“十一”,都随同海外华侨国庆回国观光团参加国庆庆祝活动,对国内的情况比较熟悉,知道我们刚回国可能有些不适应,特地用大木箱为我们寄来了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那些大木箱是印尼的柚木打造,很结实,后来家里请木工用大木箱做了书柜,那是后话了。因为舅舅海运来的这些进口食品,我们好似在那些年的日子还好过一些,每逢周末,华侨补习学校的印尼归侨都喜欢到母亲家里来度周末,只是因为能吃到印尼的风味,母亲也特别喜欢他们来凑热闹。

       在北皇城根生活了一段时间,家里的罐头食品消失的比较快,母亲这时候才引起了关注,是有邻居乘母亲不在的时候,把放在厨房的罐头食品拿走了。母亲也没有去追究这些,她知道那时候大家都困难,邻里邻居的把事情捅破也不好,母亲自己嘀咕着把家里门上了把锁,好在那时候我们在北皇城根住的时间不长,不然,也许我们家会因为这些进口食品而遭不测。

       儿时的回忆总是有一些记忆特别深刻的事情。那时候,我们住在北皇城根,在60年代初期,北京还没有煤气,生火做饭全靠煤球炉。母亲在印尼家里有佣人,做饭也是用煤油炉,是那种打汽的煤油炉,火势很旺盛,到北京母亲没有用过这样的煤球炉。这些且不说,母亲打小也是没有自己烧过饭,炉子不会生,饭不会做,还好当时就我和母亲两个人喂肚子,,母亲天天中午就带着我跑到后圆恩寺的单位招待所打饭吃。后来母亲才学会了用煤球炉。

       在北皇城根生活了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但那段时间是我们家在北京的处女时期,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当然也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就如我们从印尼来的进口食品丢失一样,都是京城生活的序曲,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继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人生的无奈,但生活还是继续了下来,我的母亲还是继续承受了许多她年轻时没有承受过的经历。

       北皇城根的四合院生活,是我们到北京的序曲,也是我童年的生活,当我睁着童稚的眼睛看着一切的时候,我不知道那内里的涵义,只是看着生活在我眼前的变化,那是天壤之别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还不知道这些变化对我终生的影响,当这些来临的时候,我只有被动的应对而庸庸碌碌的渡过了一生。

 在京城北皇城根生活点滴记忆——儿时的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