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讨挡拆战术

(2007-10-29 07:26:42)
标签:

体育/竞技

nba

火箭

姚明

麦迪

挡拆

 
 
 
    最近和论坛的朋友在讨论挡拆战术,索性就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挡拆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篮球战术,其含义为挡和拆.
    
    打个比方吧,一般业余篮球比赛里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做战术配合.貌似我的突破能力比较强,我就指挥队友上来给我做掩护.于是他就上来了,做成一面人墙,我就往他给我挡出的方向带球,然后突破上篮,或者进行投篮.球打进了,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掩护配合.一般通常人认为这就是当拆战术,很简单.就是我帮你挡一下人,完事,OK.其实这不是完全的挡拆战术,这只完成了一半.所以说是在业余篮球赛里.因为业余篮球赛里很多人都这么认为,我和别人打球的时候,别人都说这就是挡拆.其实这只是挡.

    挡拆战术的精髓更多的是在拆,也就是拆球.把对方的防守拆开,拆散.前面说到了挡,那么拆就是从挡开始的.在队友为我挡人,背人的时候.我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带球.那么要是在一防一的状态下,对手的另一名队员势必会跟上来进行补防.而我方的队员是处于静止不动状态的,因为篮球规则里挡拆的时候,掩护球员是不给移动的.那么如果是我在控球,我就会面对两个的防守,或者造成包夹.而在我吸引两个防守队员防守的时候,我方的队员通过快速移动和跑位,就能够获得空位投篮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我就及时的把球分给他,使其投篮命中.这就是拆球.在NBA联盟里,很多情况都是采用一对一防守.联防基本没有,所以当拆的战术是经常使用的.而当拆战术发挥的好坏,那就直接取决于控球队员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一般控球队员都是属于联盟顶级水平的.比如纳什,德隆等等.
    在太阳队里,纳什和小斯的经典当拆已经被人熟记于心,而他们的当拆战术,最后的战术终结者基本上都是小斯.这就是把挡和拆都充分的利用了.而至于看湖人队的比赛,科比和布朗也做当拆配合.但是更多的时候依靠科比的超人能力,闪开一条缝就猛突上篮或者是直接投篮命中,布朗获得的机会很少.这样的当拆就是在业余篮球比赛里经常用的,不完全当拆.

    不过话说当拆,NBA历史上最成功的当拆配合那还是爵士队的马龙&斯托克顿.两人把当拆战士演绎到了极致.现在爵士队的德隆和布泽尔就很有马龙&斯托克顿的影子在里面,这也让爵士队的主教练杰里-斯隆看到了希望,决定以两人成为球队的核心来打造目前的爵士队,为此球队的前头号球星基里连科就非常的老火.斯隆在10年前几乎要走到了顶峰,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不知道现在的爵士队命运会如何,但是感觉新赛季的爵士被人忽视了.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狠角色,时隔10年后,再次进入西部决赛,也证明了斯隆复辟的决心和对过去的怀念.
 
 
    说到这里,又得说说火箭,火箭防挡拆不好,用挡拆也用得不好,这是必须要解决的.火箭队在上个赛季里,就是因为防挡拆不好,输给了爵士.不过麦迪的开始转型助攻了,在姚明受伤的日子里,玄明二老的表现非常不错,大叔篮板和二叔的内线跳投得分.霍二叔为什么能够突然焕发出能量呢?其实不是他的水平恢复了,而是他曾经作为优秀篮球运动员具备的篮球智商帮助了他.也就是他的经验,他和麦迪直接做的当拆配合也相当的精彩,加上霍二叔的中投非常稳定.所以那段时间他打得非常好,这也是火箭用当拆战术最成功的一段时间.但是火箭队一直以来就是用不好挡拆战术,姚麦之间的当拆基本上是姚明挡,麦迪闪出一小点空挡就投篮.在三年之前的时候,麦迪的投篮命中还相当高,姚明上来挡以后,麦迪能把球投进.但是后来因为麦迪的受伤以后,命中率也开始下降.然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时候球投不进.在这样的情况下,麦迪开始转型.和姚明再做挡拆掩护的时候.他会选择给姚明传球了.但是选择姚明传球,姚明一般不会拉到低位的三秒区外进行中远投,因为范甘迪做教练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篮下的得分机器.一般在进攻时都会面对几名防守球员.这也使姚明的中距离投篮能力基本没有被开发,因此火箭的挡拆战术确实也打得不好.
 
    挡拆一般情况下是二个人之间的配合,不过如今换了教练,阿帅是一个崇尚进攻的教练.希望他能在火箭的挡拆战术加以重视,更重视姚明的中距离投篮能力,姚明是有这样能力的,主要是没有被开发.而姚麦之间的挡拆,必定成为火箭进攻的关键点,想要在成绩上有所突破,而对于姚麦来说,练好挡拆才是真正的"MM组合",过去很多的时候的一些比赛被人称为"姚不连麦",这样的说法在今后如果不再出现了,那么火箭也就成功不远了,成功的开始,从姚麦的掩护挡拆战术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