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黄庭坚《大雅堂记》译注
(2015-04-12 18:15:10)
标签:
转载 |
分类: 大唐后裔雪瑶家族史 |
于斯文者乎!
注释
1、杨素翁,北宋丹棱人,赠散朝大夫。南宋史学家李焘岳祖父。
2、英伟,英俊奇伟,卓尔不凡。宋人常用语。司马光《赠崔尉
之官巢县》:“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蔡绦《西清诗话》:
“欧阳公一代英伟。”按:此句乃黄庭坚对杨之称许,结合上下
文看,“英伟人” 理解为“义侠之士” 为妥。
3、州闾,州,旧时行政区划;闾,里巷、邻里。州闾即“乡里”。
4、少,音“稍”,略微、稍微。《战国策·赵策·触詟说赵太
后》:“太后色少解。”
5、假借,宽容、原谅。《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愿大王
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6、然,表转折,相当于“但”“ 但是”。
7、以,介词,相当于“凭”“ 靠”。
8、长雄,有的版本作“雄长”。“ 称长雄” 大致相当于“享有
很高威望。
9、粲然,笑容灿烂貌。宋刘克庄《贺新郎·叙谪仙为宫教兄寿》:
“供玉齿,粲然笶。”
10、庥,庇荫、保护。
12、委地,委,抛弃。《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委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委地”:“ 谓毫无价值。《庄子·养生
主》“如土委地。”
13、随世所能,能,本指智能之士,此处指影响一代潮流之俊秀。
“随世所能” 谓追随当时诗坛的时尚人物。
14、升……堂,即“升堂入室”。《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未有升子美堂者”,谓远未达到杜诗的境界。
15、尝,曾经。
16、以,介词,相当于“因为”。
17、汩没,本义是“沉浮”,引申为“沉缅”。
18、初不暇给,谓忙不过来,没有闲暇时间。即所谓“应接不暇”也。
19、夫,音“扶”,发语词,无义。
20、安,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21、闯然,此处是很顺当的进入的样子。
22、深,此处是“艰深” 之义。
23、思过半,谓省力一半,即“事半功倍”也。
24、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沒有某种意思的亊物硬说成有某种意思,
即“牵强附会”。
25、大旨,主旨,即主要精神。
26、发兴,本义是托物起兴,因事感发,此处指此兴等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
27,物物,名词迭用,前一字衍变为“每一”之意。如“人人”指每一人,
‘事事”指每一亊,“物物”谓每一物。
28、托,寄托、隐射。
29、商度隐语,“商度”,宋时口语,相当于“揣度”、“揣测”,参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隐语,隐语诗,宋时很流行。见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隐语》。“商度隐语”,
即今所谓猜诗谜。
30、涣然冰释,冰释,像冰一样融化,比喻嫌隙、误会完全消除。“涣然冰
释”,此处指疑惑完全消除,一下子豁然开朗的样子。
31、元符,北宋哲宗年号,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
译文(括号内为译注者根据上下文意酌加)
全部书写下来,刻成诗碑,存放在蜀中喜好诗文者家中,素翁便欣然向我请
求承担此事。并打算修一高堂广厦来陈列这些诗碑,于是请我为之命名。我
替此屋取名叫“大雅堂”,并对他说:“自杜甫以来四百年间,诗风颓丧,文
人墨客受当世流俗影响,大都随波逐流,即使是杰出的才俊,其诗作也远未达
到杜诗的境界,更不要说那些喜好诗文的一般士子了!我曾经想根据我对杜诗
的领会,动笔写几句,但终因整天被俗亊羁绊,没有闲暇时间。(即便我如愿
写了), 但杜诗的精妙之处乃在顺其自然, 随心所欲, 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果不是广泛地涉猎《诗经》, 熟悉《国风》《雅》《颂》, 深刻领悟《离骚》《九歌》的人, 怎么能咀嚼、理解杜诗的内涵和意味,从而顺利地进入到诗歌创作的正确门径呢?因此,如果青年学子自己去摸索,就会觉得很艰深,很吃力;假如进入大雅堂的人,能够按照我这个观点去探寻它,就会亊半功倍,省力多了。那些喜欢穿凿附会的人,抛弃了杜诗的主要精神,一味地在比兴和技巧上夸夸其谈,认为杜诗中所涉及到的林泉人物、花鸟鱼虫,每一样都有所寄托,有所指代,就像当世很流行的猜诗谜的一样,(一一对号入座),那么,杜诗就毫无价值可言了。”
附三首宋代著名的隐语诗
一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隐语
人人都戴子瞻帽--仲长统(苏轼晩年喜戴长统高帽,且兄为“仲”。)
君实新来转一官--司马迁(司马光,字君实,转一官,“迁”也。)
门状送还王介甫--谢安石(门状送还,辞谢也;介甫,王安石字。)
潞公身上不曾寒--文彦博(潞公,潞国公文彦博也;不曾寒,“温”也,谐“文”。)
二 王安石自撰之隐语诗
佳人佯醉索人扶--贾岛(佯醉,欲人扶,假倒也。谐“贾岛”。)
露出胸前白雪肤--李白(白雪肤,里白也。谐“李白”。)
走入绣纬寻不见--罗隐(绣纬,罗帐也;寻不见,“隐”也。)
任它风浪满江湖--潘阆(满江湖,水溢也,水溢为“潘”。浪谐“阆”。)
三 洪迈《夷坚志》载:“宣和中,士大夫好亊者取达官姓名为诗谜。”
雪天晴色见虹霓--韩绛(晴天降雪,寒降也。谐“韩绛”。)
千里江山遇帝畿--冯京(帝畿,京城也,相逢于京城,逢京也。谐“冯京”。)
天子手中朝白玉--王珪(天子,帝王也;白玉,珪也。)
秀才不肯著罗衣--曾布(罗衣,布也;不肯穿罗衣,憎布也。谐“曾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