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歌乐坛《忐忑》?为时尚早。
(2011-01-14 11:08:47)
标签:
文化忐忑王菲神曲 |
第一是:外形要美。这个美已经是民歌手的符号了。被人诟病最多的春晚每年推出的10多人的民歌联唱。连普通观众都知道,一群新人,样貌标青的明年再见,而长相不够突出的,简直就销声敛迹。大红大紫的与其说是歌手,不如说的选美冠军。先不说前有国色天香的宋姐姐,就是鼻音唱歌的张燕,汤灿等,怎样看都像是选美而不是唱歌。
第二,独门独派一统江湖。大家知道,这些晚会歌手机会几乎都是一个流派出身,老师是一个,表演的模式是一种,歌曲的类型完全可以用雷同来形容。
第三,模式化的表演,身穿既不是晚礼服也不是旗袍的特制表演服,俗称“千层糕”裙子,千人一面的表情,完全一样的发声方式,歌手没有个性只有共性。歌曲永远是一些口号,什么和谐,核心,前程,什么美好生活,用填词游戏将歌曲所有人类情感都掩饰在一个个宣传的词汇中。所谓经典,不过就是反复咏唱强迫记忆的一种结果。例如样板戏《智斗》片段,国人都能唱,可那是京剧的经典吗?能个《贵妃醉酒》《锁麟囊》一起流传到100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