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民歌乐坛《忐忑》?为时尚早。

(2011-01-14 11:08:47)
标签:

文化

忐忑

王菲

神曲

    今年年底的各种年会,表演,庆典上也许会出现很多年轻人表演《忐忑》,一如网上出现了很多人用夸张的表情的模仿秀《忐忑》热潮。所谓年度神曲被王菲杜汶泽等明星一掺和,搞得更热了。

   不过说起无歌词的咏唱歌曲,其实《忐忑》不是什么新鲜事,刘索拉,萨顶顶(原名周路的跳舞歌手摇身一变)都是无歌词咏唱的前辈,只是刘索拉的太艺术,太文艺。而萨顶顶的太洋派,包装痕迹重。龚女士亲切些,有网络时代需要的“草根”素质。于是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了无歌词咏唱,而猎奇心理远超过对于歌曲本身的欣赏。被冠以高难度,其实只是对于这种新鲜方式的陌生感导致。经过网络发酵歌曲大红起来,而歌手本身从民歌的角度出发去诠释的《忐忑》,似乎对铁板一块的民歌乐坛颇有震动。

  最近在《三联生活周刊》看了对于龚琳娜的专访,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龚也是一个敢言的人,三联也敢登。龚的采访透过她本人的艺术历程和生活轨迹,不仅仅是探讨了《忐忑》的产生。也侧面勾画出了中国民歌乐坛的生存空间。

  这个空间大概有起码的几个要素,而且与音乐无关的几个要素。

第一是:外形要美。这个美已经是民歌手的符号了。被人诟病最多的春晚每年推出的10多人的民歌联唱。连普通观众都知道,一群新人,样貌标青的明年再见,而长相不够突出的,简直就销声敛迹。大红大紫的与其说是歌手,不如说的选美冠军。先不说前有国色天香的宋姐姐,就是鼻音唱歌的张燕,汤灿等,怎样看都像是选美而不是唱歌。

第二,独门独派一统江湖。大家知道,这些晚会歌手机会几乎都是一个流派出身,老师是一个,表演的模式是一种,歌曲的类型完全可以用雷同来形容。

第三,模式化的表演,身穿既不是晚礼服也不是旗袍的特制表演服,俗称“千层糕”裙子,千人一面的表情,完全一样的发声方式,歌手没有个性只有共性。歌曲永远是一些口号,什么和谐,核心,前程,什么美好生活,用填词游戏将歌曲所有人类情感都掩饰在一个个宣传的词汇中。所谓经典,不过就是反复咏唱强迫记忆的一种结果。例如样板戏《智斗》片段,国人都能唱,可那是京剧的经典吗?能个《贵妃醉酒》《锁麟囊》一起流传到100年吗?

   回过头来说《忐忑》,抛开它属于被猎奇者追逐的无歌词形式。其实整个音乐呈现出的蓬勃生机,一如绿意涌动,四野上春色的跳跃,都是我们民歌音乐所已经流失的宝贵的生命力。但是,要撼动以晚会形式成就的“民歌”乐坛,则可以说是毫无机会。《忐忑》的所代表的是地下的,而庙堂上的纹丝不动。

 《忐忑》最终的命运是,波澜不惊的消失,新意一作不会频繁的出现并冲击到主流。这就是现实。《忐忑》过后,龚琳娜一曲走天涯,但是《忐忑》这种新意的本身的下场是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