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热播,残酷的大城市生活被解剖了,所以很多人在无奈的都市生活的压力下转念怀想起小城市的生活来。一如在苏淳被抓的情况下海萍说“重回22岁的录像带,选择回到小城市,买个房子,和父母爱人生活一起,自己养育孩子”。这成为很多人在看完蜗居后的一种感悟:早知道就回小城市生活了。现在大学生毕业也面临这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两个选择题。那么小城市是否就是我们逃离都市梦魇的理想地?(这里的小城市是一个相对于都市感强烈的大城市而言的小。是一种很泛的概念,所以不要特别具体的去研讨。)
我想起去一个小城市做调研的时候,在饭局上当地的头面人物酒过三巡后非常自豪的说,“我们**市,现在可出名了。因为我们最近出了全国轰动的刑事大案。”这就是小城市在我的意念里的一个真实印记。这个印记反映出的是小城市的一种心态。就如都市里的压力和紧张感一样。是两条不同生活规迹的必然附属品。
我们也许对小城市有一种“梦里水乡”的旖旎幻境,它承载的是我们对回不去的时光的一种美好梦想。真实的小城市生活却不一定如你幻境中的生活那样成为你结束对现实不满的“梦幻园”。
大都市小城市其实都是聚合人群的地方,小城市就像分拆的都市板块。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的竞争,存在差异,都导致生活在那里的人出现,有的顺风顺水掌握资源,有的被生活狂流席卷而生不由己。不同的是人群聚合的大小意味着配套,资源的配置不同。这也就是大城市会配置更多优势资源,无论教育,医疗,生活设施的配套都还是有倾斜。
小城市当然也有优势,竞争相对不够激烈,甚至有更多的悠闲时光。父母床前儿女膝下,也比都市里更有温情。但是我们也想想,都市里的“啃老”像刀很锋利,是一次性付款,小城市的“啃老”像是活期存款,流水账式的支取,例如非常容易的回家蹭饭。都市里房子贵得确实离谱,小城市里房价和收入比算起来其实也不优惠多少。很多人说小城市里能存钱,其实是以牺牲物质享受来换取存款而言。因为小城市没有消费LV
GUCCI的必要,但是你也没有消费这种“获取的享受”。如果我们把所有物质追求均以“虚荣”一词否决。那么人类社会就丧失掉进步的力量了。我们的社会不会有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进化了。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大城市就像坐飞机抵达目的的,快速刺激而有风险,小城市像坐火车抵达,沿途有风景(也许时间久了会很闷),但平稳而悠闲。
对于不同的人,只存在选择,而无法兼顾。喜欢精彩刺激的不要被都市压力吓怕,喜欢平静和舒适者,不要被无聊和无为折磨。还是一句老话:选择你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