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严党和清流之争白热化的时候,流血砍头,你死我活。在生死一战的啃节上的时候,正逢年关,双方突然偃旗息鼓,回家过年,被朝臣们连番的上疏折磨得已经疲倦而动怒的嘉靖也把怒火强压。因为他说“十五不杀”,就是没过大年十五不能动杀戒。一切狰狞和厮杀都收刀捡挂。万大事到过完年再说。这是古代,是历史,是老黄历。就是在“万恶”的封建社会,“杀人不眨眼”的皇帝老儿,大奸大恶的严嵩老贼,都尚且知道"十五不杀“,保全中国人对”过年“的一点点期望。那点可以叫”仁慈“的小小决定是对过年过节的一种尊敬,也是对辛苦一年的人多少的一点怜悯和回报吧,在美好的”年节“的情结之下,这点点‘仁慈”起码让人感觉一些“人”的味道。
新历是以1月一号为一年的开始,以公历的新年为“年”的构成,基本上人们已经习惯把12月底到春节前后均认为是年节。冬月到腊月都是年了。
但是07年的这个年真是个“年”呀,打工一族的"年".大到万人企业,小到皮包公司,高到**网总裁小到扫地的阿婶,个个都“十五不保”。大刀纷纷落下,就在2007的12月29日(放假日),尘埃落地。现代管理机制没有看见“人”更没有看见人味。
“一切为了企业的发展"这个堂皇的理由,或者叫结果调整,或者为引进经理人(阿里巴巴人事大地震),诸如此类的话,反正刀起人落,毫不留情。说实话不就是“劳动法”吗?不就是企业利润分配那事。
“十五不杀”是给你过年的心情,现在的管理多有效率,多人性,连担心的时间也不给你,就给你直接结果。让你“安”心过年,失业在家可不是不用在操心去留问题了吗?
人在江湖,命悬一线,这是好多打工者的新年感受吧。留与去,在“十五不杀”那里变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连“十五不杀”的温情都消失的社会,该如何得到“过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