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文县地震重灾区(十六)
速记二十八:问候与关心
5月26日,收到很多手机短信,选取其中三条,抄录如下:
“昨天又地震了,你怎么样?武诚。”
“没有看到你的更新(指我的《在甘肃文县地震重灾区》系列博客笔记),昨天地震没事吧?网友里海问安。”
“截止25日21时10分,发生在四川省青川县的6.4级余震已造成甘肃陇南1人遇难,109人受伤,其中重伤15人。”
震后不久,我就听到了本县新的伤亡消息,而且,多处道路被毁,又有许多危房倒塌。当时,我心里十分焦急,想给乡下的老家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但中国移动的手机打不通(半小时后才又恢复畅通),中国电信的线路倒是通畅,身边却没有,后来找到了,也打通了,这才放心。
5月25日,我正随“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的其中一个采访小组,在文县县城采访,四川省青川县发生6.4级余震时,我与徐坤等一行人正好走在拱桥(地名)附近。
5月12日以来,问候我的文朋诗友、网友、还有不知名的很多朋友,纷纷发短信、打电话或留言给我,询问我个人的情况,我非常感动,并不时地,自觉不自觉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因为我实在太忙了,无力也无法一一回复,非常抱歉并深感惭愧。
2008年5月26日下午
速记二十九:帐篷学校
5月27日,兰州军区某部红军师铁锤子团,为文县多处学校建起帐篷学校、帐篷宿舍,并安排部分部队官兵和老师一起,承担学校的教学工作。当天,据文县有线电视台报道,文县所有高三、初三、小学六年级学生全面复课。
由于一直以来,文县天气非常闷热,帐篷里面,更是如此。在一所所帐篷学校里,部队还给学生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风扇和文具等必需品,而且,已复课的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下午仍不能上课。
另:5月26日至27日,我发现许多仍不能复课的适龄中学生,拥挤在团县委“志愿者”报名点报名。据说,这些中学生志愿者将被安排在县城做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2008年5月27日
速记三十:关于“中国作协抗震救灾采访团”
5月25日下午,由于紧邻文县的四川省青川县和陕西省宁强县接连发生强余震,中午刚刚抵达文县的“中国作协抗震救灾采访团”甘肃小分队,不敢在已安排好的文县宾馆危房住宿。两次余震后,采访团成员和县里的陪同人员,冒着大雨,到刚刚让出空地的文县一小操场搭帐篷,准备暂住一夜。当时,天已快黑了,操场上仍有大批群众。这些群众听说这件事后,纷纷自发帮忙搬桌子,搭棚子。正忙着,旁边的文县中医院院长知道了这个情况,答应把职工办公、住宿和用于安排伤病员的两处防震棚让出来,给采访团暂住一夜。
即使是这样,一切停当之后,也已接近晚22点了。累了一天的团员们纷纷坐下来休息,庆幸终于找到了一块栖身之地。这时我发现,作为团员的女作家徐坤,趴在医护人员所使用的一张简易木桌上,在吊得很高从而显得昏暗的灯泡下,又埋头写起采访笔记来。
我还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团长陈崎嵘一直在亲自搬课桌、铺被褥,他是采访团最忙的一名团员。
2008年5月29日
速记三十一:部队与学生
5月29日,兰州军区某部,到城关镇元茨头村徐家坝村民小组,将一大块地暂时征用后,在那儿搭帐篷。听说,救灾部队要把营房搬到那儿去,把他们原来使用的营地让出来,给学生复课用。因为没有得到证实,我不知道这个消息可靠不可靠。但部队租地搭帐篷,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又听说,那些帐篷是给当地村民搭的。最近几天,在文县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战士们,帮助灾区群众抢收麦子和油菜、搭建帐篷学校、清理积水……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昨晚(5月29日),我到文县一中操场去,发现操场上正忙着搭建活动板房。据说,这些活动板房将作为教室。我有点儿纳闷:已复课的高三学生,到哪儿上课去了呢?我的儿子也在文县一中上学,至今还在玩。让他看点儿书,自己学习,也不知道学了还是没有学。周围那么嘈杂,学上不了,家不敢回,我与他母亲都在上班,根本无暇顾及到他。每次回到防震棚,都发现他不是在看光碟,就是在睡觉。
从贴在文县一中门口的《通知》中得知,他要上课,最早也是十天以后的事了。在文县这个原本特别拥挤的县城里,学校的操场都很小,是安排不了多少班级来上课的。要找一块空地给孩子们上学,的确太难了。
2008年5月30日
速记三十二:感觉与经验
5月12日,地震发生以来,几乎所有震感较为强烈的余震,都发生在中午12点以后到早晨6点以前的这一段时间。也就是说,上午相对比较安全。也因此,我上午一有空就到楼上办公室里去,匆匆写点什么,整理整理零乱的笔记,并把它敲在办公室那台没有搬到大院里去的电脑里,或存放在我的博客上。中午一过,我就不敢在楼上呆了。办公用的帐篷里,虽然也有电脑,但到了晚上,外面来的记者要住,白天,记者和我的同事们,也得出出进进,还得不时地用电脑,即使我有空,还是做不成什么事。
我不是记者,无法到各处去采访,也离不开自己的岗位。要做点儿什么,实在难。常常是,我的笔记本和笔一直都在裤兜里装着,遇上什么就记点儿什么,非常有限,也格外难得。
下午,很少再去办公室。领导也劝我别那样做。
感觉也罢,经验也好,下午呆在楼上(我偶尔瞒着单位领导,也这么做),实在是太危险了。
2008年5月30日
速记三十三:国外医疗队
今天(5月30日)下午,听说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医疗队到文县。这支医疗队是到文县的第一支国外救援组织,据说有麻醉师、儿科医师、外科医师等,近20人。
晚,我回到医院,从文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大夫那儿,证实了这个消息。
2008年5月30日
速记三十四:关于102只大熊猫
昨日(5月30日),《兰州晨报》等媒体报道,设在文县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范围内,有102只大熊猫“生死不明”。昨天下午,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强强在“时空连线”栏,请该局局长黄华梨出面,向全国观众说明了实际情况。黄华梨局长说,102只大熊猫安然无恙。并说,“5·12”地震发生后,监测人员因危险而暂时撤出监测点,并不是大熊猫“生死不明”。大熊猫喜食的箭竹破坏得并不严重,而且,在本地的分布范围较广。山体虽时有滑坡、塌方等险情,也不会对大熊猫的食物和安全构成什么威胁。另外他还说,造成这一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当时介绍这一情况的另一名副局长表述不清,才造成了记者的误会,出现了不切实际的报道。
2008年5月30日下午15点10分
速记三十五:一动也不动
5月31日14点22分,四川青川县发生4.0级余震,文县震感强烈。当时,我在帐篷里,一起值班的其他工作人员都跑出帐篷。我觉得这次余震并不怎么大,一动不动。
对于我来说,不停地经历余震,已经是一种习惯.较强的余震,由于神经已经过无数次紧张与无数次放松,也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2008年5月31日14点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