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文县地震重灾区(十三)
“我一分钱的救灾物资都不要”
——记文县尚德镇田家坝村村支书田济明
2008年5月12日28分,地震来临时,文县尚德镇田家坝村支书田济明正在自家地里给果树放水,地面开始抖动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发生地震了。看着地动山摇的恐怖场景,他开始担心村里的情况。地震过后,他赶紧放下手中的工具,跑步奔向村里。他没有没有进入村头自己的家,而是一户挨着一户地,查看村民的受灾情况。七十八户人家,他只用了二十分钟就跑了个遍。
随后,田济明又跑步五公里多,前往尚德镇政府,汇报本村的灾情。再随后,一身汗水的村支书田济明,再一次跑步回到村里,立即动员年轻力壮的村民,把几户房子已经倒塌的村民,搬到村党员活动室,安排他们在那儿暂住,以稳定他们的情绪。紧接着,召开村民大会。他先把每十人分为一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这十个人的生活与安全。接着组建了村巡逻队,到了夜里,组长还得担任巡逻队队员,田济明自己则和村民兵连连长一起,共同担任巡逻队队长。他要求巡逻队昼夜巡逻,以制止村民进屋“抢”自己家里的东西,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也预防有人趁乱盗窃。一切停当,天已经快黑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田济明却再也迈不动自己的双腿。也就在这时候,田济明才想起村头自己的家来。他对身边一个村民说:“麻烦你,到我家里去看看吧。”
刚坐下不久,又听人说,有个孩子受了伤。田济明站起身来,自己开着自家的车,冒着危险,又免费把这个孩子,送到县医院去治疗。
目前正是秧苗和果树的灌溉时节,可是,一场地震把村里的水渠彻底毁坏了。田济明想都没有想就将家里的柴油机和水泵拿出来,让村民们轮流抽水灌溉。柴油机和水泵由于昼夜不停地超负荷使用,没有用上几天,就全坏了。我问他怎么办,他说:“坏了就坏了呗。有空我再把它修好,不就行了。”到底是谁弄坏的,他问都不问。
5月21日,田济明自愿到县民政局的捐助点,捐款200元。5月22日,他听说子弟兵在炎炎烈日下为群众抢救财物,却只能吃方便面,听说本县受灾最严重的碧口镇的灾民缺粮少菜,他又组织村民,筹集了一万多斤的新鲜蔬菜,送到六十公里外的碧口镇,送到比自己更困难也更艰难的救灾部队和灾民手里。
地震发生以来,田济明一直在没日没夜地为地震忙着,为村里忙着,自己家里的事情,他一样也没有做。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个村干部,他认为他就应该这样做。在村民大会上,他还说:“我一分钱的救灾物资都不要.”
5月20日,他跟我们县上和镇上下来的干部一起,上山查灾情。危险不说了,一路上,他都在用很关心的口吻跟我说:“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让你们吃苦了。”这些天来,他又吃了多少苦呢?他一句都没有提起。
全县有多少个跟田济明一样的支书呢?我不知道。我想,这样的村干部,肯定还有不少。因为地震发生以来,我只去了这一个村,只见到了这么一个村支书。但这一个,就已经足够让我感动。我想,正是他这样最基层的党员干部,最先走在了抗震救灾的一线,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失,稳定了民心,也让灾区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2008年5月20日至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