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学习评价——识字教学
(2016-04-11 07:22:55)
标签:
集中培训讲稿 |
分类: 教学偶拾—闪念之光 |
文/风清扬
一、识字教学中促进有效学习的评价
(一)评价要指向识字的核心
以往教学中,有的教师评价学生识字水平的随意性比较大,一节课,可能会利用看拼音写词、填空、默写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识字情况,缺乏系统设计,评价目标并不明确;评价内容又多集中与对字音、字形的评价,缺少对字义的考察,更缺少利用评价帮助学生简历形义联系的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识字评价应围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规范书写、独立识字这五个核心能力进行。
1.读准字音
低年级读音评价的中点在于正确拼读,高年级的读音评价要逐步提高要求。对于读准字音能力的考查,通常可以从辨析多音字、误读字、方言等多角度进行考查。
2.认清字形一般采用独体字与合体字的比较,音近字、形近字、形声字、翻译自、多音字、多义字的比较,常用或易混字偏旁的归类与比较,错别字纠正等。
3.理解字(词)义
理解字义要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语文规律教学生识字,要在一定得语境中去理解字义。
4.规范书写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起始,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
重视自身书写,夯实写字功底;重视训练学生执笔、练习基本笔画,形成基本的写字能力;利用一切机会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写好字;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好各学科间的相互协调,提高书写质量;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5.独立识字
“一个小学生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开启宝库的金钥匙。”如何对学生掌握识字工具、形成独立识字能力进行考察呢?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不会写的字或者不认识的字,他们会主动利用工具书。
吴玉章曾指出:“认识一个汉字必须要知道它的形、声、义三个要素,三个中间缺少了一个,就不能算作认识这个字。”因此,评价时要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不仅要分别识记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尤其字形内部结构关系,还要建立形、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
(二)侧重对识字过程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三)评价要形式多样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