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守贞教育还是处女膜情结教育?
(2010-09-01 15:25:19)
标签:
春城晚报婚前守贞守贞教育处女贞操封建云南杂谈 |
分类: 谈琴说爱 |
这个新闻我也看了,咋看似乎很有道德,但深究以后,觉得伪善。
主要问题就是这个“守贞”二字:
守,怎么守?最关键的是无法检验男人是否守贞。
贞,什么是贞洁?难道婚前有了性关系的男女都成了肮脏的不贞洁的男女?而最关键的是女人可以检验是都贞洁,但男人无法检验。最终,男人逍遥法外,女人一失足就悔之晚矣!
那么,灌输如此守贞观念,实质就是侮辱妇女,重新给女性戴上贞洁烈妇的封建枷锁。一旦人人都有如此守贞的意识,那么,那些婚前不幸被罪犯强奸的女性、那些因运动损毁处女膜的女性、那些因为一时情热而失去第一次的女性,那么这是否等于向全社会宣告这些女性都是不贞洁的女人?
想象一下,一对男女结婚洞房花烛叶,丈夫忽然发现妻子不是处女,那么,是否等于妻子因此被打上失贞的标签呢?
而且这种守贞教育已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根据调查,当今女性结婚大多28岁左右,大约大学毕业后3年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大多发生过数次恋爱,大多已经偷尝过禁果。因此,这种守贞教育无疑是重新给这些女性心灵上戴上“失贞”的羞辱枷锁,也是误导全社会歧视女性的一种封建思想。
因此,这种守贞教育既不文明,更不人性,而且还侵犯人***权,最终更无现实可实行的意义。
具备现实意义的男女性爱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和“性的卫生教育”,告诉孩子们如何懂得爱,如何珍惜爱?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性?什么是性的安全和卫生?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文明、健康、卫生、与时俱进的恋爱教育。
而这种“守贞”教育本身就是侵犯妇女人权的、侮辱妇女人格、使得广大妇女心灵蒙上阴影的、误导男性的封建教育!
因此,无论是打着何种旗号的道德教育,但千万不能打着“守贞”这种让女性压抑的封建旗号!更不能对青少年灌输“性是肮脏的、不贞洁的”这种封建理念。
我就担心,这种守贞教育没有守住贞,而是让很多男性因此养成处女膜情结,最终导致他们成为一辈子讨不到老婆的现代异类!
因此,守贞教育最终很有可能演化成“男人的处女膜情结教育”!
相关新闻:
《春城晚报》登了一篇文章:《“婚前守贞”写进三生教育课程女学生翻几页书脸就红了》,文章说,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大、中学校必修课“三生教育”将贯穿一项重要内容,即“生命、爱与性的真相”。教材《今生无悔》,来自美国的爱家协会。
在这本教材里,出现了“设想有一天你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一张陌生的床上,知道你已与某人发生性关系,却不知道是谁,这时你会怎么想?”类似看起来尺度较大的提问。除此之外,还包括:你会选择婚前性行为吗?如果青少年要采用避孕工具,应该谁采用?你需要为自己设定什么界限,以保持婚前守贞?如果一个女孩决定堕胎,她需要考虑什么?如果她决定把孩子生下来,要考虑哪些可能性?性病的征兆与症状有哪些?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等。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用书中还特别谈到了“婚前守贞”,认为这是唯一能避免怀孕和传染性病的100%有效的方法,引导青少年学会性自律,避免伤害。婚前到底要不要恪守“婚前守贞”,不少春城晚报微博的“脖友”表示支持,不过质疑声也不少,“脖友”认为:在这个“剩男”、“剩女”大行其道的时代,如果三四十岁还没有结婚,还要保守贞操就让人觉得有些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