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贫困命运农村城市奥运会弱势群体读书奋斗城乡差别 |
分类: 边走边想 |
车到济南,夜晚独自无聊,听说泉城广场音乐喷泉有点意思。其实我对这些人工景观没多大兴趣,或许此类看得太多,有点见怪不怪,审美疲劳了吧!依我的性子,洗个热水澡,躺在铺上看看电视,美美地睡上一觉,真是懒人自有懒人的享受方式。但是想想好歹来了一遭,以后有人问我泉城音乐喷泉看过没有,回答说没的话似乎有点不甘,也算对不起自己的假期和炒票吧!
于是欣然前往,下了出租车,已经是晚上6点,天黑了,华灯初上。一问,喷泉每天晚上只有5点和8点两个时段打开,5点的过了,8点的还要等2个小时。想想要等2小时真是难熬,对广场景观倒是没多大兴趣,于是随便四处走走。
发现有好多活泼可爱的小孩在广场上溜旱冰,有几个20岁左右的青年在一对一的教,服装都是统一的,好像某某俱乐部的。
反正也没事,于是我便坐在一旁看他们滑。有个小男孩在耍赖,估计是不愿意滑。他母亲在一边宝贝宝贝地哄着他。手里拿着瓶水和吃食,那孩子接过水喝了口,说真难喝。母亲赶忙说:宝贝,一会学完冰,妈给你买好吃的去,乖乖听老师话,啊!
旁边一个女老师在等着他,小男孩听母亲这样说了,才咕哝着满不情愿地又在女老师带领下开始练习了。
突然我似乎感觉我的左侧有个亮光一闪,我转过头去,原来是个孩子,他的眼睛很亮,在夜色里眨着,象寒星一般。
这是个农村孩子,从他的打扮上我可以看出,身上的衣服没有周围溜冰的城里孩子洋气,似乎还稍稍有点洗得退色,城里孩子的衣服几乎来不及洗得这样吧,一般穿个几天等不到换季就扔了,但是他的小脸黑黝黝的,很健康。城里孩子不同的是,或许学业重了,户外活动少了,几乎脸色个个白晰,但是却稍有点苍白,这就是以前所谓的贵族色了,其实就是缺少光照引起的。
孩子坐在父亲的怀里,他父亲的打扮看上去也是农村人,但是似乎不象来旅游的,因为他脸上似乎还带着白天劳作后的黑灰,我想或许是进城打工的吧!
或许是乡下的孩子进城来看父亲了,他爸爸白天为了生计要干活养家,只有夜晚才有空带他出来玩。
孩子坐在父亲的怀里,怯怯地看着远处的溜冰的孩子。满眼挡不住的羡慕的眼神,嘴角带着笑意,漆黑的眸子在黑夜里一闪一闪的。
他父亲很年轻,也没注意怀里的孩子,顺着儿子眼光一起看着溜冰的孩子们,嘴角微张着,似乎合不拢似的,与孩子同样的极度羡慕的表情。
我不由得想到一个词语:贪婪,觉得不妥,又想到一个成语——垂涎三尺!
这样的表情我似曾相识,这样的词语我也非常熟悉,看着夜色中的父子俩我似乎看到小时候我的身影。那种曾经同样贪婪羡慕的表情,我是那么熟悉,当我第一次从农村来到城市,来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贪婪地面对这个我眼里以前从没有见过的花花世界的时候; 甚至当同样幼小的我同样坐在父亲的怀抱里,羡慕地看着城里的孩子穿着崭新的衣服,玩着我从没见过的新奇的玩具时……
那时候的我也和眼前的这孩子一样,有着同样的表情。而父亲只能无奈地安慰我:爸爸下次给你买。其实那时,我并没有向父亲开口要。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样的要求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是种合理的要求,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种贪婪!我知道贪婪这样的词语有时候并不都是贬义,它有着很多的无奈!而为何我没有提出要父亲给买的要求,但是父亲却回答我,以后会给我买呢?
现在,我终于一下子明白了父亲当年为何要这样说的缘故?……
因为,现在的我此刻也有这样的冲动,我想或许眼前这孩子一定也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他一定好想拥有一双溜冰鞋,而我真希望我是一位圣诞老人,那么或许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刻,不!那太久了,最好能是今夜我能满足这孩子的一个小小愿望,我能亲手送一双旱冰鞋给他,圆他一个甜甜的梦想!
那父子俩还在远远地看着溜冰的孩子,脸上还是那种令人心碎的羡慕表情。
‘“喂!”我打断了他们的观看。他俩转过头来,看着我,脸上有点诧异,但刚才的笑意仍然隐隐停留在脸上。
我忽然觉得有点不忍,我似乎觉得有点后悔,我为何要打断他们的梦幻呢!
我对孩子说,你喜欢溜冰么?
孩子说喜欢。
我对他父亲说,你也可以买一双给你儿子啊!看他小身子挺结实,一定滑得比这些城里孩子还要好。
那男人有点无奈地说:那一定好贵吧!买不起哦!
“其实,也要不了多少钱,一百元就够了。”我安慰他。
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可耻,我为啥要欺骗这父子俩呢!我知道这样的旱冰装备,冰鞋、头盔、护腕、护肘、护膝,全套没有上千元是拿不下来的,甚至一双好点的旱冰鞋就要好几千!
一百元也不便宜啊!那男子摇摇头叹口气……
我有点后悔了,我不忍看那男子怀抱里孩子失望的眼神。
我对他们说,你可以带着儿子靠近一点看啊,既然他很喜欢的话。
他有点忸怩,乡下人总是在这些场合有些胆小害羞。
我说,你们怕什么呢?靠近些看,孩子能看清楚些。
男子站起身,望着我,有点迟疑,有些许期待和茫然,我向他微微颔首,鼓励着……
男人点点头,牵着孩子的手慢慢靠上前去了,父子两站在溜冰的孩子们身旁全神贯注地看着,脸上仍然洋溢着羡慕的笑意……
我不忍再看了,转身悄悄走了,我去其他地方溜达了……
8点到了,音乐喷泉开始了,各种五彩的水柱随着乐曲幻化着五彩的光芒,映着周围欢呼雀跃的人们。
美!真的很美!而我却缺乏了些许欣喜的感觉。是啊,类似的看得太多了,再美的东西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审美疲劳了。
彩色喷泉映照着周围兴奋的人群。我在想,这里面或许一定会有刚才那对父子吧!
那么当年建造这喷泉和广场的工人们呢?他们和他们的妻儿来看过这美丽的广场和喷泉么?记得前段时间的新闻,北京奥管委出台规定,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决定遣散在京建造场馆的几十万民工,因为城市容量吃紧。
这新闻引起轩然大波、举国哗然,最后不得不更改为到时候对一些外来民工实行劝退。遣散改为劝退,听上去很美!其实这个劝退的劝尽管是劝,但是估计也没啥好商量的余地,不听劝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强制遣散了。或许对于那些辛苦建设场馆的民工们来说,场馆建好了,他们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因为这场豪门盛宴是属于北京人的,属于贵族阶层的,而与建设场馆的民工们无关!
不知怎么的,我听了这新闻总是会想到杜甫的诗句: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这里引用这诗句,我真是太夸张也太敏感了,只不过是一次奥运,对于那些民工们来说,只要在中国举办就是一种可喜可贺的事情,能不能亲眼看见这次盛会并不很重要!
事实上,我想更可能的是,即使你免票请他们看,我估计人家既没心情,更没时间去看这样的盛会!
因为他们需要不停地干活,需要养家糊口, 因为,他们家有等着学费的孩子,还有需要赡养的父母和等钱寄回来日用的妻子!
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我太了解这些人了,他们缺少浪漫、也奢谈爱情。甚至婚姻就是传宗接代和解决性欲的工具这么简单,爱情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今天看了李银河的一个观点,她说对于贫困人群来说,爱情是基本不存在的,爱情和浪漫是贵族所独有的。
很多人举了很多例子来批驳李银河,他们举了七仙女,举了梁祝,最后李银河只得违心地投降:爱情也存在贫困人群中,只是比例很少!
可惜他们没看过我的《祝英台是如何和马文才勾搭上的?》我想如果他们看过我的文章,如果他们来自于贫民窟,我想他们是会相信贫困人群没有爱情这样的观点的。
我见过很多穷人,他们夫妻即使打了一辈子架,也不会离婚,很简单他们穷得离不起婚,他们穷得经不起折腾。老外为什么离婚率那么高,人家富裕,人家有折腾婚姻追求爱情的资本。
我见过有人娶了个神经病的女人为妻,很简单,他太穷,只要能娶一个雌性他就满足了。甚至我还看过新闻有的地方兄弟俩合娶一个妻子的,因为太穷,俩娶不起。
我也看到过很多女人2000元就把自己卖到外乡给一个陌生人为妻,很多人都以为她们是被人贩子欺骗拐卖的的。其实很多情况是她们自己自愿的,因为她们家乡太穷了,她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好比某些上海女人嫁给日本老头一样,本质基本是一样的。穷人是没有爱情和浪漫的,这是一种梦想,爱情和婚外恋什么的都是属于吃饱饭没事做的人需要干的事情。
因此,我想如果奥组委官员明白这个道理就无需担心民工会在奥运会期间滞留北京了,他们的理由是北京的容量压力大。其实我知道他们内心想说的是:民工们太没文化、破衣烂衫的仪表太有损国格;因为他们是民工,所以他们不会英语、谈吐不优雅,如果被外国人看见了、拍到电视上了,那么一定很丢中国人的脸。
我想这才是奥组委官员们的真实想法,不然他们怎么会优先考虑劝退民工,怎么不去劝退那些高档写字楼里的外国人、高级白领、那些外资、港澳台人士呢?因为他们有钱,有钱便有了素养,便不会给奥运会这豪门盛宴丢脸!
奥运会这场豪门盛宴是属于北京人的、属于社会中上层人们的聚会!
对于那些曾经用汗水、一砖一瓦建设他们的民工来说,这盛会不属于他们,他们始终是个门外汉。不过,我想如果给予他们免票入场、带薪观看、食宿免费,我估计民工们才会有心情、有时间滞留北京观看奥运。
我又常常想到:如果我是北京奥组委官员,那么我一定会考虑给参加建设场馆的民工每人赠送一张门票给他们,因为他们才是奥运会的真正奠基者。可惜,我这样的小人物不可能是,因此我也只能在这日记里发发牢骚!
不过,我想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尊重劳动的基本意识,那么这样的国家就是举办十次、百次奥运会,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永远不会真正拥有令人尊敬的“贵族”素养。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命运,这论调似乎有点悲观、有点颓废。很多人都会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反驳我,用许许多多与命运抗争成功的例子来批判我。其实我只要一个轻飘飘的例子就可以驳倒你: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那么你的孩子需要比北京孩子多上百分才可以考取北大清华,你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北京孩子快乐地搞素质教育,但是你的孩子只能背着沉重的书包、戴着厚得像酒瓶底似的近视眼镜,佝偻着小身子趴在课桌上整日整夜地啃着分数。 如果你的孩子想在高考上与北京孩子同样竞争,那么你就需要抛弃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而沉重的书包便是你孩子的命!一个注定的几十年都没有希望扭转的命!
你如果不相信命,那么我告诉你,如果你来自农村、即使你在这如花似锦的城市里工作了几十年,甚至你的口音已经彻底被城市改过,你的习惯也彻底被城市同化,但是很多时候,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你会发现这花团锦簇的城市离你很远、对你很陌生,你永远是一个过客!那种感觉好比你尽管是来自西北的省会城市,但是你去上海的时候,很多上海人仍然会很不屑地称你为:乡下佬!
是的,因为你是农村人,尽管美丽的城市曾经留下了你的汗水,那一砖一瓦里曾经留下过你的辛劳,但是它的美丽并不属于你,有时候你的感觉连给它看大门的感觉都不如!
因为,你是农村人,城市对你来说只是一个过客,好比刚才那对看轮滑的乡下父子俩,这美丽的泉城广场对他们来说,也是匆匆的过客,只能远远地看看。
这便是命!
我的一个好友,让孩子又学舞蹈、又学钢琴、还学轮滑。我说这样孩子不累么?好友说他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他说有人给他孩子算过他孩子是六两命,七两最好。
我知道,他想通过这些良好的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他自己也是来自农村,孩子学的这些或许他小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梦想,但是那时候却没有条件,于是在下一代身上他想来寄托自己儿时的失落。
有时候,命运是需要通过几代人才能改观的。譬如那些正在轮滑的城市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或许几十年前也在某个穷得叮当响的乡村里呱呱坠地,于是经过他们的奋斗,经过一种几乎小得微乎其微的成功概率,他们成功了,成为一个城市人。然后他们的孩子成为城市人,于是,现在的美丽泉城广场的一块砖瓦才真正被他们所拥有!
那么,这是什么样的命运改变概率呢!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农村孩子,那么你考上高中的概率是30%,你考上大学的概率是20%,然后你分配到城市工作的概率是50%。那么最后的概率是3%。[这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你出生在70年代,那么还要低得多]即使你有幸是3%的当中的一员,你还要为数百万元一套的房子奋斗终生,然后你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
所以,这就是命运!
我家乡的小镇,有人孩子上大学学费都紧张,也有很多人在孩子初中时就送国外留学了,这就是命的差别。
城里人、乡下人;北京人、外地人;穷人、富人;……你不得不承认人是天生就有差别的。因为他们的下一代从人生的起跑线开始就注定了不平等的命运开端!
好比我的堂嫂做姑娘的时候,她的母亲给她算过命,说她是金命,后来她嫁给了我的堂兄。我的堂兄考上了大学,做了化肥厂厂长、局长,于是我的嫂子现在是局长夫人,而她的儿时姐妹们仍然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就是命运!而我堂兄做了局长后,现在有了情人,我的堂嫂被冷落,这似乎又是另一种命运的支配。
我曾看过这样的一个新闻,富家子与穷孩子的七天互换 :
魏程,城里少年,不珍惜生活富足,现已辍学,昼伏夜出,在网吧发呆,“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上”。
高占喜,青海村娃,埋怨家境贫困,希望通过读书征服城市,却面临失学危机。
湖南卫视一档生活互换类节目《变形计》,给了他们角色变换一周的机会。七天过后,他们重新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
七天是短暂的,对于这两个少年来说,却又是漫长的,这是一段心灵煎熬的旅程。
这个节目的出发点也许不错,但对于穷孩子高占喜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南柯一梦,当7天的梦一般生活的结束,我很怀疑他能否再重新适应过去的穷日子。接下来,他那幼小的心灵将承受怎样的落差和不平,我们不得而知;但角色互换的第一天,他坐在舒适的汽车里望着窗外的繁华而突如其来的泪水,已经说明这个小男孩很清楚自己将面对的宿命。换作是我,换作任何一个人,去设身处地的想,这都是极其残忍的。
残忍在于:想象城里人不穿有补丁的衣服,想象城里有很多高楼,这是希望;而明知只有7天可以不穿补丁的衣服,只有7天可以看到高楼,这就是绝望。
在魏程这边,城里孩子到了乡下,再苦再累,也不过只是玩玩“忆苦思甜”的流行游戏,就象小崔最近搞的长征故地游一样。别看最后魏程又是哭又是跪的,我敢保证他回去后不几天就会一切恢复原样。这本来就是一场演出,演出完了,该干嘛还干嘛去。
而对于刚才看溜旱冰的父子俩,对于那孩子来说,也许也是一种残忍,当他看过美丽的泉城广场和那些溜旱冰的城里孩子之后,他重新回到自己贫瘠闭塞的农村,他心里是不是也同样有着巨大的落差呢?
泉城的广场很美,泉城的音乐喷泉很美,看上去真的很美,尽管我有些审美疲劳,但是我不能否认它美的客观事实。
我最后离开的时候,默默地想刚才那对父子今后的命运会是如何呢?那男人还很年轻,或许经过奋斗,他会发达起来。 如果那个孩子好好学习,适应目前的应试教育,那么他或许将来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许他也能带着孩子来到泉城广场,给他孩子买一双旱冰鞋,报名参加旱冰俱乐部,来圆他自己儿时未圆的梦想。

我不禁想到一张在网上流传很广的图片:一个城里的女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坐在椅子上,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村女人给孩子擦着皮鞋,那孩子坐在那里心安理得。而那正在擦鞋的女人的背后,背着一个孩子,孩子正在熟睡着……
我想到这幅图片,我经常陷入沉思,这熟睡的孩子,他正在做着什么梦呢?……
或许孩子们都有梦,城里的孩子的梦或许是法拉利、高档的游戏机、洋房别墅还有海外镀金的MBA……
那么农村孩子的梦呢?或许仅仅是曾经透过橱窗眼馋巴巴的那一顿麦当劳、肯得基,而这在西方人眼里却是垃圾食品,迪斯尼正通过一项法案:取消可乐、汉堡这些垃圾食品。
而对那对父子呢?或许今夜那孩子的梦就是穿上旱冰鞋,美美地在美丽的泉城广场和城里孩子一样好好溜上一圈。
我想,如果我也有梦的话,我希望我今夜的梦是做个慈祥的圣诞老人,抱着一个旱冰鞋从小男孩家的烟囱里飞进去,把旱冰鞋悄悄放进他的怀抱,摸摸他熟睡的小脸,圆他一个甜甜的梦幻。
“人生来应该平等”,这便是我的梦,我知道这样的梦很不现实。但是人应该有梦,正如我现在一把年纪还在缓慢而艰难地学着钢琴,因为这是我儿时就开始的梦。
或许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那么还是祝愿普天下人们都能或早或晚地实现自己心底深处的那个日思夜想的梦。无论是爱情还是音乐或者一双小小的旱冰鞋,希望都能美梦成真!
命运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却是可以改变的,或许这才是生活于苦难之中的人们的美梦!
http://www.zhuomian.org/uploads/200612/f/1165297899.jpg
于是欣然前往,下了出租车,已经是晚上6点,天黑了,华灯初上。一问,喷泉每天晚上只有5点和8点两个时段打开,5点的过了,8点的还要等2个小时。想想要等2小时真是难熬,对广场景观倒是没多大兴趣,于是随便四处走走。
发现有好多活泼可爱的小孩在广场上溜旱冰,有几个20岁左右的青年在一对一的教,服装都是统一的,好像某某俱乐部的。
反正也没事,于是我便坐在一旁看他们滑。有个小男孩在耍赖,估计是不愿意滑。他母亲在一边宝贝宝贝地哄着他。手里拿着瓶水和吃食,那孩子接过水喝了口,说真难喝。母亲赶忙说:宝贝,一会学完冰,妈给你买好吃的去,乖乖听老师话,啊!
旁边一个女老师在等着他,小男孩听母亲这样说了,才咕哝着满不情愿地又在女老师带领下开始练习了。
突然我似乎感觉我的左侧有个亮光一闪,我转过头去,原来是个孩子,他的眼睛很亮,在夜色里眨着,象寒星一般。
这是个农村孩子,从他的打扮上我可以看出,身上的衣服没有周围溜冰的城里孩子洋气,似乎还稍稍有点洗得退色,城里孩子的衣服几乎来不及洗得这样吧,一般穿个几天等不到换季就扔了,但是他的小脸黑黝黝的,很健康。城里孩子不同的是,或许学业重了,户外活动少了,几乎脸色个个白晰,但是却稍有点苍白,这就是以前所谓的贵族色了,其实就是缺少光照引起的。
孩子坐在父亲的怀里,他父亲的打扮看上去也是农村人,但是似乎不象来旅游的,因为他脸上似乎还带着白天劳作后的黑灰,我想或许是进城打工的吧!
或许是乡下的孩子进城来看父亲了,他爸爸白天为了生计要干活养家,只有夜晚才有空带他出来玩。
孩子坐在父亲的怀里,怯怯地看着远处的溜冰的孩子。满眼挡不住的羡慕的眼神,嘴角带着笑意,漆黑的眸子在黑夜里一闪一闪的。
他父亲很年轻,也没注意怀里的孩子,顺着儿子眼光一起看着溜冰的孩子们,嘴角微张着,似乎合不拢似的,与孩子同样的极度羡慕的表情。
我不由得想到一个词语:贪婪,觉得不妥,又想到一个成语——垂涎三尺!
这样的表情我似曾相识,这样的词语我也非常熟悉,看着夜色中的父子俩我似乎看到小时候我的身影。那种曾经同样贪婪羡慕的表情,我是那么熟悉,当我第一次从农村来到城市,来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贪婪地面对这个我眼里以前从没有见过的花花世界的时候; 甚至当同样幼小的我同样坐在父亲的怀抱里,羡慕地看着城里的孩子穿着崭新的衣服,玩着我从没见过的新奇的玩具时……
那时候的我也和眼前的这孩子一样,有着同样的表情。而父亲只能无奈地安慰我:爸爸下次给你买。其实那时,我并没有向父亲开口要。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样的要求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是种合理的要求,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种贪婪!我知道贪婪这样的词语有时候并不都是贬义,它有着很多的无奈!而为何我没有提出要父亲给买的要求,但是父亲却回答我,以后会给我买呢?
现在,我终于一下子明白了父亲当年为何要这样说的缘故?……
因为,现在的我此刻也有这样的冲动,我想或许眼前这孩子一定也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他一定好想拥有一双溜冰鞋,而我真希望我是一位圣诞老人,那么或许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刻,不!那太久了,最好能是今夜我能满足这孩子的一个小小愿望,我能亲手送一双旱冰鞋给他,圆他一个甜甜的梦想!
那父子俩还在远远地看着溜冰的孩子,脸上还是那种令人心碎的羡慕表情。
‘“喂!”我打断了他们的观看。他俩转过头来,看着我,脸上有点诧异,但刚才的笑意仍然隐隐停留在脸上。
我忽然觉得有点不忍,我似乎觉得有点后悔,我为何要打断他们的梦幻呢!
我对孩子说,你喜欢溜冰么?
孩子说喜欢。
我对他父亲说,你也可以买一双给你儿子啊!看他小身子挺结实,一定滑得比这些城里孩子还要好。
那男人有点无奈地说:那一定好贵吧!买不起哦!
“其实,也要不了多少钱,一百元就够了。”我安慰他。
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可耻,我为啥要欺骗这父子俩呢!我知道这样的旱冰装备,冰鞋、头盔、护腕、护肘、护膝,全套没有上千元是拿不下来的,甚至一双好点的旱冰鞋就要好几千!
一百元也不便宜啊!那男子摇摇头叹口气……
我有点后悔了,我不忍看那男子怀抱里孩子失望的眼神。
我对他们说,你可以带着儿子靠近一点看啊,既然他很喜欢的话。
他有点忸怩,乡下人总是在这些场合有些胆小害羞。
我说,你们怕什么呢?靠近些看,孩子能看清楚些。
男子站起身,望着我,有点迟疑,有些许期待和茫然,我向他微微颔首,鼓励着……
男人点点头,牵着孩子的手慢慢靠上前去了,父子两站在溜冰的孩子们身旁全神贯注地看着,脸上仍然洋溢着羡慕的笑意……
我不忍再看了,转身悄悄走了,我去其他地方溜达了……
8点到了,音乐喷泉开始了,各种五彩的水柱随着乐曲幻化着五彩的光芒,映着周围欢呼雀跃的人们。
美!真的很美!而我却缺乏了些许欣喜的感觉。是啊,类似的看得太多了,再美的东西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审美疲劳了。
彩色喷泉映照着周围兴奋的人群。我在想,这里面或许一定会有刚才那对父子吧!
这新闻引起轩然大波、举国哗然,最后不得不更改为到时候对一些外来民工实行劝退。遣散改为劝退,听上去很美!其实这个劝退的劝尽管是劝,但是估计也没啥好商量的余地,不听劝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强制遣散了。或许对于那些辛苦建设场馆的民工们来说,场馆建好了,他们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因为这场豪门盛宴是属于北京人的,属于贵族阶层的,而与建设场馆的民工们无关!
不知怎么的,我听了这新闻总是会想到杜甫的诗句: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这里引用这诗句,我真是太夸张也太敏感了,只不过是一次奥运,对于那些民工们来说,只要在中国举办就是一种可喜可贺的事情,能不能亲眼看见这次盛会并不很重要!
事实上,我想更可能的是,即使你免票请他们看,我估计人家既没心情,更没时间去看这样的盛会!
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我太了解这些人了,他们缺少浪漫、也奢谈爱情。甚至婚姻就是传宗接代和解决性欲的工具这么简单,爱情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今天看了李银河的一个观点,她说对于贫困人群来说,爱情是基本不存在的,爱情和浪漫是贵族所独有的。
很多人举了很多例子来批驳李银河,他们举了七仙女,举了梁祝,最后李银河只得违心地投降:爱情也存在贫困人群中,只是比例很少!
可惜他们没看过我的《祝英台是如何和马文才勾搭上的?》我想如果他们看过我的文章,如果他们来自于贫民窟,我想他们是会相信贫困人群没有爱情这样的观点的。
我见过很多穷人,他们夫妻即使打了一辈子架,也不会离婚,很简单他们穷得离不起婚,他们穷得经不起折腾。老外为什么离婚率那么高,人家富裕,人家有折腾婚姻追求爱情的资本。
我见过有人娶了个神经病的女人为妻,很简单,他太穷,只要能娶一个雌性他就满足了。甚至我还看过新闻有的地方兄弟俩合娶一个妻子的,因为太穷,俩娶不起。
我也看到过很多女人2000元就把自己卖到外乡给一个陌生人为妻,很多人都以为她们是被人贩子欺骗拐卖的的。其实很多情况是她们自己自愿的,因为她们家乡太穷了,她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好比某些上海女人嫁给日本老头一样,本质基本是一样的。穷人是没有爱情和浪漫的,这是一种梦想,爱情和婚外恋什么的都是属于吃饱饭没事做的人需要干的事情。
因此,我想如果奥组委官员明白这个道理就无需担心民工会在奥运会期间滞留北京了,他们的理由是北京的容量压力大。其实我知道他们内心想说的是:民工们太没文化、破衣烂衫的仪表太有损国格;因为他们是民工,所以他们不会英语、谈吐不优雅,如果被外国人看见了、拍到电视上了,那么一定很丢中国人的脸。
我想这才是奥组委官员们的真实想法,不然他们怎么会优先考虑劝退民工,怎么不去劝退那些高档写字楼里的外国人、高级白领、那些外资、港澳台人士呢?因为他们有钱,有钱便有了素养,便不会给奥运会这豪门盛宴丢脸!
奥运会这场豪门盛宴是属于北京人的、属于社会中上层人们的聚会!
对于那些曾经用汗水、一砖一瓦建设他们的民工来说,这盛会不属于他们,他们始终是个门外汉。不过,我想如果给予他们免票入场、带薪观看、食宿免费,我估计民工们才会有心情、有时间滞留北京观看奥运。
我又常常想到:如果我是北京奥组委官员,那么我一定会考虑给参加建设场馆的民工每人赠送一张门票给他们,因为他们才是奥运会的真正奠基者。可惜,我这样的小人物不可能是,因此我也只能在这日记里发发牢骚!
不过,我想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尊重劳动的基本意识,那么这样的国家就是举办十次、百次奥运会,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永远不会真正拥有令人尊敬的“贵族”素养。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命运,这论调似乎有点悲观、有点颓废。很多人都会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反驳我,用许许多多与命运抗争成功的例子来批判我。其实我只要一个轻飘飘的例子就可以驳倒你: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那么你的孩子需要比北京孩子多上百分才可以考取北大清华,你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北京孩子快乐地搞素质教育,但是你的孩子只能背着沉重的书包、戴着厚得像酒瓶底似的近视眼镜,佝偻着小身子趴在课桌上整日整夜地啃着分数。 如果你的孩子想在高考上与北京孩子同样竞争,那么你就需要抛弃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而沉重的书包便是你孩子的命!一个注定的几十年都没有希望扭转的命!
你如果不相信命,那么我告诉你,如果你来自农村、即使你在这如花似锦的城市里工作了几十年,甚至你的口音已经彻底被城市改过,你的习惯也彻底被城市同化,但是很多时候,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你会发现这花团锦簇的城市离你很远、对你很陌生,你永远是一个过客!那种感觉好比你尽管是来自西北的省会城市,但是你去上海的时候,很多上海人仍然会很不屑地称你为:乡下佬!
是的,因为你是农村人,尽管美丽的城市曾经留下了你的汗水,那一砖一瓦里曾经留下过你的辛劳,但是它的美丽并不属于你,有时候你的感觉连给它看大门的感觉都不如!
因为,你是农村人,城市对你来说只是一个过客,好比刚才那对看轮滑的乡下父子俩,这美丽的泉城广场对他们来说,也是匆匆的过客,只能远远地看看。
这便是命!
我的一个好友,让孩子又学舞蹈、又学钢琴、还学轮滑。我说这样孩子不累么?好友说他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他说有人给他孩子算过他孩子是六两命,七两最好。
我知道,他想通过这些良好的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他自己也是来自农村,孩子学的这些或许他小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梦想,但是那时候却没有条件,于是在下一代身上他想来寄托自己儿时的失落。
有时候,命运是需要通过几代人才能改观的。譬如那些正在轮滑的城市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或许几十年前也在某个穷得叮当响的乡村里呱呱坠地,于是经过他们的奋斗,经过一种几乎小得微乎其微的成功概率,他们成功了,成为一个城市人。然后他们的孩子成为城市人,于是,现在的美丽泉城广场的一块砖瓦才真正被他们所拥有!
那么,这是什么样的命运改变概率呢!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农村孩子,那么你考上高中的概率是30%,你考上大学的概率是20%,然后你分配到城市工作的概率是50%。那么最后的概率是3%。[这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你出生在70年代,那么还要低得多]即使你有幸是3%的当中的一员,你还要为数百万元一套的房子奋斗终生,然后你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
所以,这就是命运!
我家乡的小镇,有人孩子上大学学费都紧张,也有很多人在孩子初中时就送国外留学了,这就是命的差别。
城里人、乡下人;北京人、外地人;穷人、富人;……你不得不承认人是天生就有差别的。因为他们的下一代从人生的起跑线开始就注定了不平等的命运开端!
好比我的堂嫂做姑娘的时候,她的母亲给她算过命,说她是金命,后来她嫁给了我的堂兄。我的堂兄考上了大学,做了化肥厂厂长、局长,于是我的嫂子现在是局长夫人,而她的儿时姐妹们仍然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就是命运!而我堂兄做了局长后,现在有了情人,我的堂嫂被冷落,这似乎又是另一种命运的支配。
我曾看过这样的一个新闻,富家子与穷孩子的七天互换 :
魏程,城里少年,不珍惜生活富足,现已辍学,昼伏夜出,在网吧发呆,“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上”。
高占喜,青海村娃,埋怨家境贫困,希望通过读书征服城市,却面临失学危机。
湖南卫视一档生活互换类节目《变形计》,给了他们角色变换一周的机会。七天过后,他们重新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
七天是短暂的,对于这两个少年来说,却又是漫长的,这是一段心灵煎熬的旅程。
这个节目的出发点也许不错,但对于穷孩子高占喜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南柯一梦,当7天的梦一般生活的结束,我很怀疑他能否再重新适应过去的穷日子。接下来,他那幼小的心灵将承受怎样的落差和不平,我们不得而知;但角色互换的第一天,他坐在舒适的汽车里望着窗外的繁华而突如其来的泪水,已经说明这个小男孩很清楚自己将面对的宿命。换作是我,换作任何一个人,去设身处地的想,这都是极其残忍的。
残忍在于:想象城里人不穿有补丁的衣服,想象城里有很多高楼,这是希望;而明知只有7天可以不穿补丁的衣服,只有7天可以看到高楼,这就是绝望。
在魏程这边,城里孩子到了乡下,再苦再累,也不过只是玩玩“忆苦思甜”的流行游戏,就象小崔最近搞的长征故地游一样。别看最后魏程又是哭又是跪的,我敢保证他回去后不几天就会一切恢复原样。这本来就是一场演出,演出完了,该干嘛还干嘛去。
而对于刚才看溜旱冰的父子俩,对于那孩子来说,也许也是一种残忍,当他看过美丽的泉城广场和那些溜旱冰的城里孩子之后,他重新回到自己贫瘠闭塞的农村,他心里是不是也同样有着巨大的落差呢?
泉城的广场很美,泉城的音乐喷泉很美,看上去真的很美,尽管我有些审美疲劳,但是我不能否认它美的客观事实。
我最后离开的时候,默默地想刚才那对父子今后的命运会是如何呢?那男人还很年轻,或许经过奋斗,他会发达起来。 如果那个孩子好好学习,适应目前的应试教育,那么他或许将来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许他也能带着孩子来到泉城广场,给他孩子买一双旱冰鞋,报名参加旱冰俱乐部,来圆他自己儿时未圆的梦想。

我不禁想到一张在网上流传很广的图片:一个城里的女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坐在椅子上,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村女人给孩子擦着皮鞋,那孩子坐在那里心安理得。而那正在擦鞋的女人的背后,背着一个孩子,孩子正在熟睡着……
我想到这幅图片,我经常陷入沉思,这熟睡的孩子,他正在做着什么梦呢?……
或许孩子们都有梦,城里的孩子的梦或许是法拉利、高档的游戏机、洋房别墅还有海外镀金的MBA……
那么农村孩子的梦呢?或许仅仅是曾经透过橱窗眼馋巴巴的那一顿麦当劳、肯得基,而这在西方人眼里却是垃圾食品,迪斯尼正通过一项法案:取消可乐、汉堡这些垃圾食品。
而对那对父子呢?或许今夜那孩子的梦就是穿上旱冰鞋,美美地在美丽的泉城广场和城里孩子一样好好溜上一圈。
我想,如果我也有梦的话,我希望我今夜的梦是做个慈祥的圣诞老人,抱着一个旱冰鞋从小男孩家的烟囱里飞进去,把旱冰鞋悄悄放进他的怀抱,摸摸他熟睡的小脸,圆他一个甜甜的梦幻。
“人生来应该平等”,这便是我的梦,我知道这样的梦很不现实。但是人应该有梦,正如我现在一把年纪还在缓慢而艰难地学着钢琴,因为这是我儿时就开始的梦。
或许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那么还是祝愿普天下人们都能或早或晚地实现自己心底深处的那个日思夜想的梦。无论是爱情还是音乐或者一双小小的旱冰鞋,希望都能美梦成真!
命运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却是可以改变的,或许这才是生活于苦难之中的人们的美梦!
http://www.zhuomian.org/uploads/200612/f/1165297899.jpg
感兴趣的还可以点击如下日记阅读
前一篇:谈“恋爱”
后一篇:博客,毫无功利的生活备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