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两性男女婚姻人尽可夫 |
分类: 谈琴说爱 |

为什么很多男女总是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爱情难觅的长吁短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围城内外的男女来回冲突于围城内外,不知何处为真爱,徒然对婚姻爱情产生了几多迷茫,不知哪里才是自己感情之归宿。
这些男女其实并没有得窥人生与爱情之奥妙,但是人生就是这么无奈,等到很多人参透婚姻围城之玄妙的时候,早已经白发苍狗、他日黄花、虚度年华、空悲切!
我们经常看到社会上很多男女,他们很平凡、很庸俗、很丑陋,他们很猥琐,她们很泼悍,很多人甚至会很担心他们[她们]的婚姻会成为一个难题!
人们总会发出这样的担心:这样的男人以后谁敢嫁他啊!这样的女人这么不讲理,以后谁敢娶她啊!但是,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你会发现这些人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幸福婚姻,你的担心属于杞人忧天,再垃圾的人最后总会有人嫁,再丑陋泼悍的女人最后也会有人爱!反而一些最出色最优秀的男女至今还是孑然一身,徒自孤独彷徨,一直怀着对爱情的守候慢慢到老,令人叹息!
其实很多时候,人在爱情上是一个兼容机,兼容性很大,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爱情的特异性很大。爱情远远没有那么复杂,复杂其实就是人心的自闭自封而已!
对我来说,婚姻未必就存在围城现象。更多是很多婚姻男女在自己心理堆砌了一堵无形的城墙,也可以这么说,就是一种自寻烦恼。

而对另两位女主角,李媛媛扮演的苏文纨,我觉得这女人很讨厌,虚荣世故、圆滑好强。吕丽萍扮演的孙柔嘉觉得这女人罗里罗嗦、俗不可耐。
那时候,我觉得我将来是非唐晓芙这样的女子不娶的,我觉得这样的女子似乎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女子,作为男人能得到这样的女人为妻,此生足矣!
甚至后来不久,我看到长大后的史兰芽,已经远远不象16岁时候的青纯模样,丰乳肥臀,象个熟透的桃子,我看了很是遗憾,还是念念不忘当年那个16岁的唐晓芙。在我内心深处唐晓芙似乎等同于林黛玉的。

苏文纨似乎有点王熙凤的味道。因为喜爱苏文纨,顺带爱屋及乌喜欢了演员李媛媛,自从当年《日出》里的风骚三姨太,到后来的《围城》,最后到真正的成熟风范的《锦江饭店》里的女企业家,我是看着李媛媛从青年到中年少妇的一点点变化的,这个女人很美,但是绯闻很少,令人敬重,可惜她最后患白血病死了,死的时候死不肯记者拍摄她患病后的照片,她的愿望就是把最美的形象永远流在影迷心中,一个德艺双馨的演员。
这一时期,我基本忽视了唐晓芙的青涩之美!

孙柔嘉很普通,普通到你随便在大街上任意看见一个年轻女人,你拍拍她的后背,你发现这女人就是孙柔嘉,她们很平凡、很市侩,有点罗嗦,喜欢哭哭啼啼,但是却是让你感觉,她是和你如此接近,接近得似乎就是你的同事,你的邻居。
毕竟,苏文纨是美,但是似乎是个高高在上的贵妇,你不知道这大观园里的王熙凤琏二奶是否会习惯和你一起过一种平凡人家的生活,娶这样的妻子似乎会令你压力无穷。而唐晓芙这样的青涩之美,似乎太遥远、太虚幻,虚幻得似乎只能存在于记忆之中,她的美太柔、太娇嫩,以至于甚至你轻轻吹口气就会将她溶化于无形一般,这样的美不适合凡间,你不能娶她为妻,否则你会将她的美玷污。
只有孙柔嘉的美,平凡朴实,尽管她有很多缺点,但是却有一点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她是这样的女人,她是真心实意和你一心一意过日子的女人。
本来嘛!平凡的婚姻生活就无需什么神仙妹妹,也无需华美的贵妇,只需要粗茶淡饭、糟糠之妻,这样的糟糠之妻非孙柔嘉莫属。
方鸿渐的烦恼恰恰是没有懂得孙柔嘉之美,因为他的不懂,才会有了那么多围城内外的感慨,也 因为不懂他俩才会有了那么多冲突。
方鸿渐的迷茫代表了很多婚姻围城内外的男女,我把这现象叫作围城现象,这是一种浮躁的婚姻初始状态,远远没有领会婚姻的内涵!
婚姻总是平淡似水,结婚后的男女渐渐地会发生七年之痒的倦怠,而汪夫人和辛楣的偷情未遂,似乎更能被婚后男女所共鸣和理解。汪夫人的美象迷一样,她的美和她的身世一般,一个美丽有心气的女人,外表强悍却体弱多病,心比天高,却选择嫁给了平庸俗气的汪教授,灵牙利嘴,品位却不俗,把高校长等等一干人等玩弄于鼓掌,大胆泼辣。这女人的外貌和她的行径一般,对很多成年男人有致命的诱惑,一种神秘的美,狐狸一般的媚之惑!
汪夫人的美是最耐人寻味的,而我潜意识里总是遗憾辛楣和她没有偷情成功,似乎辛楣便是我自己的一个化身了。
婚后的男女,总有若隐若现的偷情的欲望,任何人无法免俗,这是人的本性,对婚姻常年禁锢压抑的反叛和逃离。
对辛楣来说,辛楣的心房是空的,他遇到汪夫人后,自然被这样的一个谜一样的女人所媚惑。他是被汪夫人的美给彻底征服了,但是汪夫人的心理却不是辛楣这般单纯,她是对婚姻倦怠之后,一种潜在渴望红杏出墙的欲望,因此她并不怎么爱辛楣,她就是想弄点事情出来,她是个不一般的女子,她嘲笑了高校长贼喊捉贼的虚伪,辛楣最后灰溜溜逃走的胆小,更是令她心如死灰的失望。
其实,很多女人都是如此,她们尽管也做过别人的情人,有的也有偷情的渴求,但是潜意识里最需要最爱的还是自己的丈夫。
汪夫人也是如此,她其实最爱的还是自己的丈夫,即使他俗不可耐,但是他爱她爱的不顾一切、一生一世,这就够了。
就好比很多女人在日志里说,丈夫太在乎自己,不放心自己,她感到被爱的压力和窒息,但是仔细想想,她还是会想到丈夫的好来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奇怪动物,她们好像天上飘的风筝,看上去在努力挣扎,飘飘欲飞,但是最后还是离不开那个手里拿线拽着她的那个男人,这是她的命运!
我现在重看《围城》,突然发现,里面的每个女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却美的各有特点,俗有俗的美,雅有雅的美。这时候我发现做一个男人真的很好,因为我发现我周围的女人都很美!一种真实的实实在在的美。
我才发现,无论是青涩单纯的唐晓芙还是刁钻圆滑的苏文纨或是世俗罗嗦的孙柔嘉抑或心比天高的汪夫人,这些女人其实都是适合做妻子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婚姻和爱情,各有各的缺点;也没有绝对不适合做妻子的女人,各有各的魅力和长处。也没有绝对不适合在一起生活的无法性格互补的男女,只是你自己愿不愿意去适应一种婚后的新生活而已。
所以,我写了那篇关于处女膜的文章,因此受到某些人的指责。我说过,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人与人有时候是无法沟通的,这需要境界,一种出世入世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小薄薄的膜的问题!
一个人真正的不怕死,不是视生命如儿戏的草莽之徒。一个真正不怕死的人,只有在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含义,理解了生命之美,从而也是最珍爱生命之人,那些从死亡线上又重新回来一次的人,这些人才是真正不怕死的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猜想或许刘胡兰并没有真正好好理解生命的意义,或许她也没有时间来思考, 因为铡刀太无情,等不了那么久,她是无惧于死亡的,我承认。
但是我生活里看过更多的真正的不怕死的人,我看过很多很多患了晚期癌症的病人,我从他们身上没有看到更多的悲伤和心如死灰,人有时候到了某种境界,更多的多了一分坦然和从容。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在最后的弥留时期,更深地领会了生命的意义,所以他们走的时候并没有我们旁观者认为的那么多的痛苦。
某些人的生命尽头就是这般,没有畏惧也没有解脱,一种归真回家的感觉。
婚姻也是这般,经过很多事,我更是理解了它的深意,我回忆过很多已经过去的恋情,我不是那种因为失去的无奈而作无病呻吟的悲泣,或许我更多的觉得这种结局的合理,人成熟总是会有代价的,我在婚姻上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我绕了一圈,终于又回到起点。
我常常想我这样的追寻有意义么?但是我仔细想想,或许我的人生重新来过,我还会重新走一次,再順老路重新绕一圈,这是一种必然,这是一个人学会思考的必由思路。
我回顾我以前的历程,我突然发觉,每一个女友似乎都适合做自己的妻子,有时候不是适应不适应,也不是性格互补不互补的问题,而是因为自己先给自己设定了界限。
在我看来,有时候夫妻之间的吵架或许未必就是性格的不互补,而是吵架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种,吵架和不吵架都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好比偷情与不偷情都是生活的一种形式而已。欢聚还是别离,快乐还是哀伤,本身都是生活的一种,而各色人等的各色婚姻,或许本身都有存在的道理,生活总是形形色色的。
这样看来,围城本身是不存在的,
那么何谓婚姻的围城呢?你觉得有城,那么就有,如果你觉得没有那么就没有,仅仅是一种庸人自扰的感觉而已。
对于一个武林高手来说,全身都是武器,而未必就是刀和拳头!还有牙齿、嘴巴、肩膀、额头,甚至你敏锐如老鹰般的目光同样可以吓死胆小鬼,这是一种胸中无剑胜有剑的境界。
对于婚姻来说,或许你参透了所有人生的意义之后,你才会发现,其实本来人人都是可以人尽可妇的,就是很多女人都适合你。适合做你的妻子,至于选择和不同的女人过一辈子,只不过选择一种不同的生活而已,但是生活本身没有改变你什么,你还是你,她还是她,仅仅是相携着手一起向前走而已!
对于可以人尽可妇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对女人来说,或许也是人尽可夫的,因为他的兼容性特别好,那么还是让我们学做一个兼容性最好的人尽可妇的男人或者人尽可夫的女人吧!
兼容便是一种成熟,和圆滑、世故不可相提并论,中庸绝不等于平庸,这是一种精神高度。生活最后总是化简为烦,最后回归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