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爱”,这句话是一句双关语,“舍得爱”就是割舍已经得到的爱的意思。另外一层意思却截然相反,“舍得,爱”相当于中间加了一个逗号,舍弃已经得到的一些东西,然后执著去爱,就是敢于爱的意思。
汉语很有意思,三个字,之间有没有逗号,语气、语速是一样的的。就看说话者表达的意思了!
比如,人家说,“你舍得做”意思就是你敢做这事;“你舍得爱”意思就是你敢爱,这时候就不是舍弃的意思,而变成敢!
因为有一些爱的感悟,显然我已经没有兴趣专门去看一些言情小说了,最多看一些和言情有点搭边的书或者短文。比如武侠里面有言情的,或者战争历史里面带有言情的。 对于爱情的理解,已经厌烦那些生离死别、死去活来的描写。这些描写已经不能令我感动,不是觉得这样的描写虚假,而是觉得这样的情节也是平常的一件事情而已。仅仅喜欢一些淡淡的悠然回味的文章,而不再喜欢那种爱的宣言般的、令人热血沸腾或者凄婉哀怨的文章了。
爱情是这样的东西---爱上一个人很容易,甚至对每一个少男少女来说,爱上一个人,愿意为对方去死、去跳楼都是一种毫不夸张的真实,每一个男女都有关于初恋的刻骨铭心的回忆。为一个心爱的人去死、去守候千年、海枯石烂不变心其实还不是很难的。有时候甚至还不如一对平常夫妻一起生活5年很恩爱那么难!
爱情很难禁得住慢慢的消耗。
爱情就是这样的,爱情再感人、再艰难,都没有婚姻难。
我写过一篇文章《祝英台成为马文才的情人》,我写的是现实版的梁祝的最后爱情的死亡为了局。
其实,爱情便是如此,即便有时候你们爱得很深、很刻骨,但是一样很难经受得住长年累月婚姻生活的那种倦怠和乏味的磨练。
爱情是需要冲动的,而婚姻需要的却是隐忍,爱情越是冲动,越是感人。婚姻生活中越冲动越是婚姻的大敌。 爱情至上主义者,情圣的爱情故事总是那么感人。但是很可惜类似徐志摩这样的情痴是注定只能恋爱而无法有圆满婚姻的。
婚姻的平淡本质是无法忍受爱情这把猛火的灸烤的。本来爱得很水深火热的两个人、两条鱼儿一旦被放在一口锅里,有时候很快就被爱情的三味真火给烤干了、烤糊了。 有时候爱得越深,希望越大,越是无法忍受背叛和爱情的杂质。好比大多数初恋的男女几乎注定要分手一般。
好比我前面日记举例的网友,在和自己心爱的大学同学---一个英俊的白马王子结婚后,短短一年不到就离婚了,因为丈夫出了一次轨。 因为丈夫是女人的初恋,反而女人更不容忍丈夫的背叛,即便丈夫为自己的出轨而悔恨不已,但是妻子却无法容忍,最终离婚了局!
婚姻便是如此,因为爱得越深,同等的背叛引起的伤害便越深。
反而有时候,爱的不是很深的男女,因为其他原因结合了,比如因为互相的学识、性格的契合、门第的相当、财产的均衡、人生观的对等。
但是,恰恰就是缺乏了爱情。
可是他们却结合了,反而获得平淡中的美满幸福,婚姻便是如此,促成婚姻的天平两边总量是不变的、均衡的,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
爱情缺乏了,必须由其他因素来弥补,比如门第、学识、性格、金钱、工作地点的相邻等等这些因素来弥补。反而这样的弥补比那些单纯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婚姻要更稳固、长久。
爱得不深,失望也相应变小!
在我看来,一桩美满姻缘中不能没有爱情。
但是,是不是爱情所占比重越大越好呢?恰恰相反,或许爱情占的分量越大,离婚或者婚姻不幸的概率越大。
甚至可以这么说,爱得越深的两个人结婚后,失望、离婚的概率甚至也相应提高。
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些爱情不占很大比例的婚姻中,这些男女在结合的时候往往考虑比较理智、考虑比较全面。
我经常见到这样的男女。
他们本来不是一见中情,互相爱得不深。他们在面临是否选择和对方结婚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思考:我不是非常爱他[她],我是不是应该和他[她]生活一辈子了呢?我可要慎重啊!
于是,他[她]便开始比那些热恋的男女加倍冷静的思考双方的婚姻是否适合。
他[她]在做终身大事的决定的时候,会做一个相对长时间的观察、考察对方的人品、学识和家庭以及对方的发展潜力。
最后,觉得各方面差不多,便决定接受对方的求婚,这样的男女反而婚后很和谐、幸福。
换言之,一对爱得很深的男女,他们在没有什么外来干扰的情况下,会轻率而迫不及待的结婚,在一种情人眼中出西施的情况下,将对方虚化了,美化了。将很多缺点视而不见,甚至变为优点,比如赌博会被当成小节、粗口会被当作豪爽、没有家庭责任感会被认为是男子汉志在四方……等等这样的误导。
结果,我们发现很多热恋中的男女结婚后往往不是很和谐,或者初恋的男女大多没有好结果。
本来是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结果婚后白马变成黑马,白雪也随即消融!
什么是婚姻?
婚姻不是产生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地方!
婚姻是培养懒汉和黄脸婆的课堂。
黄脸婆容忍得了懒汉的邋遢,懒汉看得惯黄脸婆的唠叨
这就是婚姻的和谐和美满的奥秘!
最爱的人未必最适合你结婚。
生活便是这般,永远是远离诗意的!
我一直认为,假如我是王熙凤,我是贾母,我仍然会安排宝哥哥和薛宝钗结婚,最适合宝玉的其实不是黛玉,是宝钗。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其实大观园还是很小的,大观园里只有一个宝哥哥,大观园外面还有更多的宝哥哥。
其实,林妹妹是不需要因情伤逝的,宝哥哥也是无需出家的。情定三生、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家的,这些唯美的诗词一样的语言是用来感动痴男怨女的,但是却是不真实的。
无数次的体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一辈子是可以有很多次爱情的。既然爱情不是只有一次,因此对于某些不合适结婚的爱情,或许我们是可以放弃的。
我崇尚爱情,崇尚有爱情的婚姻。
但是,我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比较的,可以衡量的。当代价和收获不成比例的时候,我们或许要放弃这样的爱情。
比如《廊桥遗梦》的中年男女爱情,如果为了爱情,而抛弃家庭和子女,换来一对中年男女的爱情幸福,但是这样的爱情幸福是建立在母爱的丧失上的,是建立在一辈子受到内心的良心谴责上的,我们就认为这样的爱情代价过大,成本过大。
应该放弃。
生活是无法圆满的。
我今天在百度“爱情吧”看到一个网友发了一个帖子:他和她的表妹相爱了,他们差一点乱伦。最后痛苦的选择了分手。
我在下面的留言中,看到数千个网友几乎雷同的留言:什么年代了,怎么能还让林黛玉和宝哥哥的悲剧重演? 你们是表兄妹又不是亲兄妹,可以选择不要孩子吗!那么这样的结合有什么关系呢?干吗要放弃这样的纯美感人的爱情呢?
说实话,这样的感觉我理解,但是好比我在《良师益友》日记里所写,这样的留言是没有理性的误导,是对人有害的。
因为现代的年代不是《红楼梦》的年代,现代的男女不是林黛玉很难抛头露面走出大观园的年代,在大观园外面有很多其他的妹妹,有张妹妹、王妹妹等等。
在王文娟的年代,人们认为王文娟就是为林黛玉所生的,任何人无法取代,陈晓旭也不可以。 看过陈晓旭版本的《红楼梦》的70年代男女认为,除了陈晓旭,其他演员演绎林黛玉几乎无法胜任。 但是,如果让现在17、8岁的男女看过即将开拍的新版的《红楼梦》之后呢?或许陈晓旭就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最佳了。
这是为什么呢?
这叫粉丝,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叫心理学上的先入为主。在我眼里刘德华唱歌象个破锣,郭富城、黎明唱歌象和尚在念经,音域平铺直叙没有高低起伏。而那些选秀的花样美男很多都象发育不全的阳痿。我也喜欢美女、也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审美标准不一样而已,我更客观点,因为我不是粉丝,我的着眼点不一样的高度而已!
在恋爱中男女双方,就是一种粉丝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粉丝现象。
粉丝的崇拜可以,但是如果这样的追捧代价过大,比如杨丽娟,那么就是有害的。恋爱也是热恋可以,但是不能热得昏了头脑!
比如这对恋爱的表兄妹。
很多人只鼓动他们为了爱情冲破世俗的成见结合,说可以不要孩子。
但是,我们很多人忘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多数人的一生是不止一次爱情的,这个谁都知道。现在男女婚外情、出轨那么多,说明爱情的本质就是情欲起作用的,只要男女没到更年期,那么爱情是可以有无数次的可能。既然爱情不止一次,那么为何非要表兄妹结婚呢? 我前面说了,当成本和代价太大,这样的爱情就应该放弃。 即便这对表兄妹决定结婚后不要孩子,我们不能保证他们婚后3、5年、7、8年后。甚至20、30年之后,他们会不会后悔,哎!我们当初不该结婚的啊! 我年轻的时候不想要孩子,我现在真想孩子啊!
后悔了吧!离婚?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而且我们还不能保证这对表兄妹婚后,他们会不会失望、会不会发生婚外情,如果是,那么就太不值得了。
有人要反问了:任何夫妻都有可能发生婚外情,那么你的意思是人家最好别结婚。
这样理解我的话,就错了,我的意思很中肯:婚姻的代价不能过大。
这对表兄妹的婚姻的代价就是:
1:婚姻法不允许
2:社会成见不容的乱伦
3:不能有子女
4:万一有子女,有畸形的危险
5:即便没有畸形,有隔代遗传的危险,这间接影响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幸福,被别人知道后,会变成影响婚恋的一个很大因素!
这样的代价太大。
同样,影响婚姻的代价还有这些:
1:注定婚后两地长久分居,而互相调动在一起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金钱、走后门、等待的煎熬 。。。。 等等
2:门第悬殊过大。生活风俗习惯差异过大。比如中外不同民族 、不同国籍的婚姻
3:注定婚后非常贫寒而改善经济情况的可能性很小。
4:性格上的不合,或者一些致命的弱点
5:身体健康上的原因
6:近亲之类。
7: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
其他代价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总之,一对男女是否结婚,要综合考虑爱情的比重和相应突破阻扰最后结婚,这种过程中阻挠的力量是否太大、代价是否过重。
不违言,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但是爱情不是唯一的因素,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仅仅只有爱情,或者只看到爱情,没有看到其他非常有害婚姻幸福的因素,同样是不理智的。
很多本来很相爱的人结婚后,因为为爱付出的代价过大,冲破的阻挠过多,在长期的贫穷中、在长久而无法相聚的两地分居中、在性格的不合所造成的反复冲突中、在恶劣的婆媳关系的内耗中、在鲜明的生活习惯严重不统一的过程中、在欣赏品味的严重不契合中………
爱情逐渐丧失了、倦怠了、婚外恋了、离婚了、不死不活的鸡肋婚姻状态了………
这些种种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爱情不是结婚的唯一因素,没有爱的婚姻是不可以的,但是仅仅为了爱而不顾一切结婚同样是悲剧的开始。
换句话说:爱得最深的不一定适合结婚,但是或许适合恋爱和做情人。
爱得不深的或许结婚后可以幸福和谐、夫唱妇随、白首偕老!
舍得爱的另一种解释
就是舍弃一定的爱。但是这样的舍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爱、更长久的爱、更永恒的爱。
这和我上文说的舍得爱不是一回事,上文说的舍得爱,是舍弃那些不合适的爱。不过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最大的获得幸福。
我这里说的舍得爱,是对爱要能忍,能舍。
比如妻子不要因为爱恋而拖累丈夫事业的后腿;爱人之间不要将爱变得狭隘,不要过于自私,将对方几乎所有的私人空间独占,干涉他[她]的私人社交、私密空间。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畸形的爱,比如丈夫怀疑妻子的不忠,妻子将丈夫看得紧紧的。这样的爱很狭隘,没有气度、没有容量。最后令爱窒息,比如徐志摩和陆小曼、诗人顾城夫妇。
很可悲,因为爱得过度,反而导致了爱的死亡。
这也是矛盾论在爱情上的体现。
最简单的例子:小别胜新婚,夫妻间应该有一些秘密和善意的谎言、难得糊涂、睁眼闭眼等等。
爱情需要距离,太近了,没有朦胧美。太远了,又看不清。
http://t1.baidu.com/it/u=2656569655,2228026563&gp=-6.jpg
爱情又好比放风筝,你要爱情这只风筝飞得高,那么你的线就不能拉地太紧、太低。
紧了容易断,断线的风筝飞不起来,低了更不行。
但是,线太长,就会被树枝电线刮到,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