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易调控民企(13)

(2011-12-17 06:59:34)
标签:

周易文化

易经智慧

周易预测

方舟周易

方舟风水

分类: 企业顾问

 

作者:方舟周易

 周易调控民企(13)

④从“放下与保留”中感悟“员工思想与企业业绩”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我历来主张一手抓企业业绩、一手抓员工思想。因为思想指导行为,抓好了思想就是抓住了心!员工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员工自然会心系企业,也就自然会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去创造业绩。

反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抓好员工思想,企业就会缺乏凝聚力和冲击力、就会漏洞百出,就很难创造出较好的业绩,就很难取得长足地发展。

2008年年底,某公司的一员工找到我诉说她心中的复杂而又深重的包袱。她作为公司老总的亲戚、亲信被安插到公司一重要岗位工作,她深感压力巨大,内心十分惶恐不安,工作不到三个月病了三次。有时候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只好一人独自跑到公园的静处去呼吸。她多次想辞职,但怕牵连到她家人,因为她的家人还在这位老总的手下工作。她后悔当时就不该接受这一工作。总之,她还有好多的想法和顾虑。最后,她重重地感叹道,“我要是能将一切都放下就好了!”

我对她讲,“不对!人是不能将一切都放下的。人正因为有放不下的东西才有所依恋、有所牵挂,进而才充满希望、才不息地奋斗。如果人放下了一切,就等于一切就放下了他,就等于这个世界放下了他,就等于他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

我告诉她,“人应该有所放下,也应该有所保留。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

她强烈而复杂的思想斗争近半年,而她所在公司领导层包括她的直接上司竟然一无所知。她最终选择了辞职。而她走后不到三个月,这家公司已是奄奄一息。

现在,我们有的企业眼睛只盯在业绩上,完全忽视员工思想工作,身陷险境而毫无觉察,这是非常危险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的企业完全有必要向我们的党学习,我们的党之所以经得起考虑、之所以颠扑不破,除了因为我们的党有强大而完善的组织体系外,还因为我们的党有强大而完备的政工力量,它有效地把握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灵魂和脉搏。

⑤如何放大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

我们前面讲过阴阳平衡的相对性,企业价值的放大是相对企业价值的萎缩而言的,正如俗语讲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企业如果不懂得将企业价值的放大,那么,这个企业的价值将会逐渐地萎缩,直至归零。同样,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不懂得将自身价值的放大,那么,这个员工的价值也将会逐渐地萎缩,直至归零。

一个成熟的企业,企业价值的放大和员工价值的放大同等重要。

价值放大要“量力而行、合理放大”。价值放大不是“胡乱浮夸”,更不是“凭空捏造”。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企业价值放大的小故事。

从前,某镇上有一个小超市,地段还算不错,可生意一直很萧条,眼看超市支撑不下去就要关门停业了。超市老板很是着急,四处寻求解救高招。于是,有的朋友建议超市老板在媒体上做广告,还有的朋友建议超市老板将超市重新装修得更气派一些,等等。但是,超市老板一句话五个字,就让这些建议统统随风飘去,这五个字就是“要不要钱啊?”显而易见,这些朋友的建议,对于这个超市老板来讲是没有量力而行的。

可能是这位超市老板该走运了吧?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位真正的高人,他按照高人的指点,几乎没怎么花钱,就把事办妥了。结果,第二天他的生意就开始火爆起来了!

高人当时对他是这样讲的,“你不是有很多哥们吗?明天让他们在你超市前“打架”,情形越逼真越好,次数越多越好,场面越壮观越好,最好你也参与,不过,你充当的角色只能是劝架者。”

超市老板实施高人方案的第二天,全镇上下几乎家喻户晓,昨天,在某某超市前发生了多少起打架事件,参加人数多少多少,超市老板如何见义勇为,等等。而且消息越传越神、越传越远。

从此,某某超市便成了知名名牌了!

下面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个员工价值放大的案例。

2007年我在某公司作企业员工培训时,曾要求该公司的某部门全部员工针对客户每人写一份个人推广书。结果,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写成简历。以一人的为例,“我于19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某某分校;从业时间7年;曾就职于香港某某公司武汉分公司的某某分公司,上海某某公司兰州分公司的某某公司,……现就职于深圳某某公司新疆分公司的某某公司;我的作品有一二三四五六七部。……”

我说这叫真真的写实,有点类似于填档案,写个人简历,不叫个人推广,因为其间没有半点价值放大的成分。我说,我就以你们写的作简单的修改,你们再看看效果。

“我于19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从业时间近十年;曾在香港某某公司、上海某某公司等多家著名名牌公司就职,现就职于新疆某某公司,是某某协会的会员。近二年来,我较有影响力的就有诸如什么、什么等近十部。”

其一,将七年写成近十年是没有原则问题的,但效果是显然不同的。

其二、分校、分公司、分会本来就属于总校、总公司、总会,但对客户的冲击力就不一样。当你到美国去时,问你是哪里人?你只要回答,“中国或中国人即可”。没有必要哆里八嗦地说自己是中国的某省某县甚至于某街某巷,又不是查户口。

其三、七年七部作品在该行业中的确太小儿科了,再说你也没有必要一一列出,突出重点时段主要的作品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