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安千唐志斋博物馆
2017年12月31日早上,开始了我们元旦小长假第二天的游览,我们首先来到了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到达时间是9:50左右。我们来到了下幅照片中的博物馆大门前,一看大门紧闭,当时感觉挺失望的:大老远来到这里,还不开门。这时问了一位在此干活的人,他说:“他是第一天在这里干活,不清楚博物馆开不开门?”好在问第二个人,他告诉我们说:“在旁边还有一个博物馆的大门”。于是我们赶紧往另一个大门走去。
千唐志斋博物馆的另一个大门,实际上是博物馆的正门。

千唐志斋博物馆是在《千唐志斋》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己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

千唐志斋博物馆景区导游图。

千唐志斋博物馆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1191件。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
千唐志斋博物馆内现存各类藏石1419件,其中西晋志1件、北魏志2件、隋志2件、唐志1191件、五代志22件、宋志88件、元志1件、明志30件、清志2件、民国志7件,此外尚存有墓志盖19件,以及其他各类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碑碣等54件
这些志石都是张钫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
天下为公。

花园。

张钫生前酷爱金石字画,于1931年开始广泛搜罗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陆续运至其故里铁门镇。1933年前后在其“蛰庐”西隅,辟地建斋,将收集而来的大部分志石镶嵌于十五孔窑洞和三个天井及一道走廊的里外墙壁间。其未镶嵌部分,除于抗日战争时期运陕捐赠陕西博物馆数百块外,历经变乱,散失不少。据1935年郭玉堂编次、王广庆校订,由上海西冷印社发行的《千唐志斋藏石目录》载,共计1578件。
千唐志斋博物馆内的老物件。



千唐志斋博物馆内还有北魏时期的西沃石窟,西沃石窟原来在新安县正北40公里西沃村东、黄河南岸的垂直峭壁间,由于修建小浪底水库时将淹没西沃石窟,所以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将西沃石窟整体搬迁到千唐志斋博物馆内。本篇博文不再介绍西沃石窟,详见我的博文《洛阳西沃石窟》。
大约10:4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三门峡义马市鸿庆寺石窟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