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妙乐寺早已毁坏,仅存寺塔。该塔为十三级密檐叠涩式砖塔,具有唐代砖塔的建筑特征。该塔平面呈方形,内部空心,底边长9米,高34.19米。下幅照片是妙乐寺塔南面的一个简易的大雄宝殿。
妙乐寺塔塔顶铁刹为铜制鎏金,高6.74米,由须弥座、七级相轮、宝华盖、水烟、仰月、三重宝珠、刹尖组成,刹柱上有铁链四根,系于塔顶四角,由四尊鎏金铜师镇压。塔刹所有构件均一次浇铸成型,没有焊口及铆钉,工艺精湛,实为全国罕见珍品。特别是鎏金铜师,造型独特,面部狰狞,保存完整,堪称文物精品。塔心室为方形,室壁为竖井形,每层设楼板和楼梯。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可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的传说,实为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目前是河南省现存的最大的五代砖塔。
妙乐寺塔塔身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
妙乐寺塔的南壁2—13层各一龛,内置铜佛,其余壁面,间或辟设佛龛,亦置铜佛,诸层檐翼角下,是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铁风铃、清脆悦耳之声、数里可闻。
妙乐寺塔塔顶上长有2株木槿树,明赵贞吉过妙乐塔有诗云:“洪流千古意、孤塔往来心、寂寂留双槿、花开不计春”。不知现在我们看到的塔顶上的那2棵小树枝是否是这2株木槿树?
妙乐寺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壁佛龛内置佛像,计17尊,两铁佛,其余为玉佛。妙乐寺塔整体设计、砌作工艺及建材质量均属上乘,千余年来,虽历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但塔体及木结构保存完好。
据网上介绍,妙乐寺塔东北20米处存有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立的巨型经幢,由13节组成,高约7米,幛顶雕四大护法神、仰覆莲、伎乐,幢座雕八力士、八舞乐,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我们来到这里时并没有看到,不知该经幢目前保存在什么地方?
当地文物工作人员在维修妙乐寺塔过程中发现,妙乐寺塔自第七层至第九层及塔顶塔刹部,穿过一根直径约40—50厘米的木制刹杆,同时还发现自第二层至第九层在外壁中部、塔门廊下两至三层砖处,都有平行八角边的卧木,直径约为30—40厘米,在门廊处又有一卧木,通向塔心柱与之拉结。卧木就是木筋,相当于今天的钢筋,增强了外壁之间及外壁与塔心柱连接,使塔成为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砖塔在平面内的“抗剪”能力和抗震能力。在该塔的复修勘探中,还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砌筑工艺:塔的外壁外墙有一层石灰砂浆砌筑、糯米汁石灰胶泥勾缝的外壳,与外壁内部砖砌体不相结合,就好像给塔穿了一件外套,这与其它地区砖塔构筑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使塔体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力削弱共振,起到缓冲和抵消震力的作用。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