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商纣王墓
2016年11月20日中午,我们游览完淇县古灵山后,在景区内吃过午饭后,直接开车20公里左右来到了淇县商纣王墓,到达时间是13:30左右。

大家都学过历史,都知道商王朝,而商王朝的国君恐怕就只知道商纣王了,商纣王的名气之所以大,就是因为他是亡国之君。商纣王的皇都在朝歌,也就是现在的鹤壁市的淇县,他的陵墓也在淇县。具体位置在淇县城东8公里河口村北,淇河口大桥北侧淇河大堤内。
淇河桥是淇县和浚县的两县的交界处,以下2幅照片是淇河边的两县欢迎牌。


古时候,商纣王墓前曾有“纣王之墓”大碑一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毁毁。

1990年当地又竖起壮观之巨碑。碑阳上面写有“纣王之墓”四个苍劲大字,是著名历史学家周谷成先生1987年题写的;碑阴上面写有“商纣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孟世凯先生1986年撰写。

商纣王为何葬于汤汤淇河之中呢?这还需从纣王的儿子武庚说起。
纣子武庚平时对纣王并不驯服,好与纣王打别,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撵狗他却要打鸡,纣王把他没法。纣王后期刚愎自用,昏乱暴虐滋甚,谁的话也听不尽,远贤臣,重小人,杀比干,囚箕子,朝纲混乱,人心向背,到了亲者痛、仇者快的地步。周武王看到伐纣条件已经成熟,便于武王十一年兴师伐纣,任姜尚为军师,率军浩浩荡荡直奔京都朝歌而来,12月渡过盟津诸候咸会。纣之群臣闻报,面面相觑,纣王闻之泰然处之,并嗤之以鼻,全然不把小小的西周放在眼里。也难怪当前锋已抵商郊,距朝歌只有七十余里了,纣王才不得不撤去酒席,当时纣之主力军正在东夷作战,京师军队不多,纣只好将数十万奴隶匆匆武装起来,赶上前线,两军在牧野(淇、汲之间广大地域)相遇,奴隶们十分怨恨纣王,便马上倒戈,纣王大败回城。周军便在玉门外与纣王侍卫军展开激战,双方列伤甚多。“血流漂杵”(《尚书》)即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纣王看到大势已去,城破在即,在劫难逃,就把儿子武庚叫到跟前,很沮丧地说:“天灭我也,我的江山完了,我死后你要把我葬在最低的地方,我就满足了。”这非纣王本意,他要正话反说。他想,儿子好跟他打别,你叫他埋在尖山上,他偏要埋在深潭里,你叫他埋在最低久,一打别,非埋在尖山不可,这样就达到了纣王的目的。因纣王通过占卜,如能埋在尖山上,殷商江山还会兴旺。朝歌城破,纣王逃出,到他苦心经营的钱库——鹿台,立脚未稳,周兵穷追不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鹿台,纣王穿上他最华贵的衣服自焚而死。这个刚愎自用,残杀无辜的暴虐之君,就这样结束他的一生。
武庚着手为父亲办理丧事,他想,我好与父亲打别,从未按父亲的去办,如今父亲死了,这次再不和父亲打别了,一定按他的遗嘱办,使他老人家满意。哪里最低呢?莫过于淇水的碧波深潭之中,武庚真不忍心将父亲葬入淇水深潭之中,可是父亲有遗嘱,怎好再违背呢?于是将纣王葬在淇水碧波深潭之中。葬毕,突然刮起一阵大旋风,飞沙走石,不见天日,不一会儿便在葬埋处,旋了一个高大的土丘,就是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纣王墓。

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士到此凭吊纣王,感慨万千,指责其过,明嘉靖陈孟懋的《纣窝滩声》诗云:“不向高岗建玉茔,却不潭窟作佳城;波涛滚滚如雷吼,疑是当年咈谏声。”
下幅照片中的6块石碑是现代人书写并立上的。







数千年来,商纣王这个刚愎自用的昏暴君,从反面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育。当人们看到其荒烟陌头,荆榛丛生的墓冢时,更会发人深思。


商纣王墓的北面还有两个小冢,一曰娘娘冢,一曰妲已冢。我没有走到这两个墓冢跟前游览。
站在淇河桥边拍摄的商纣王墓的全景图。

在商纣王墓前游览了10分钟左右,便直接开车回家。没走多远,看见路旁有个小庙宇,庙宇前有几个石人跪在地上,心想好像庙前跪着的应该是宋朝时期谋害岳飞的秦桧吧!于是下车查看,果然是一个岳飞庙,于是顺便游览一下。
在2017年1月14日当天的旅游中,我们游览完淇县田迈造像后,直接前往淇县升仙塔游览,中途顺便再次游览了一下淇县纣王墓,由于纣王墓前新立了一尊纣王塑像,所以我将纣王墓处拍摄的照片发在了这篇博文中,不再另外单独再写一篇博文,一并供大家欣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