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城】万荣后土祠

(2016-10-14 19:13:11)
标签:

运城万荣

后土祠

国宝

旅游

分类: 山西、陕西旅游
                               万荣后土祠

    2016年10月3日上午,我们游览完万荣八龙寺塔后,直接开车10公里左右来到了万荣县后土祠,到达时间是9:25左右。

【运城】万荣后土祠

    万荣县后土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城】万荣后土祠

    上面照片中的亭子就是慈恩亭。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就是仿造该亭子的样式建造的,天坛和地坛地基的土就是取自万荣后土祠的土。

【运城】万荣后土祠

    穿过慈恩亭,就是祭道,也就是通往后土祠山门的道路。

【运城】万荣后土祠

    祭道的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祭道上的来天门,来天门后面的建筑就是后土祠的山门。
【运城】万荣后土祠
    后土祠的原址在汾阴脽上,汾阴是一条长形高地,长四五里,宽二里多,高十余丈。汉武帝所立的后土祠就在这里,汉代的几位皇帝和唐玄宗、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都是曾经在这里顶礼膜拜过。明代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黄河干流向东摆动,汾阴被黄河侵蚀,汾阴上的后土祠受到洪流的威胁,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到明万历末年,后土祠只得往东移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河水决,后土祠内的建筑大部分被黄河冲毁,只留下秋风楼和门殿。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再决,连秋风楼也一同淹没于黄河中。康熙二年,后土祠移地重建于今庙前村北。同治六年(1867年),后土祠再次被黄河冲毁。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再次移建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

    下幅照片就是后土祠的山门。

【运城】万荣后土祠
    后土祠的平面图。
【运城】万荣后土祠
    后土祠的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后土祠山门上的精美木雕、斗拱等。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山门房顶的震天兽。
【运城】万荣后土祠
    山门的柱子的基座。
【运城】万荣后土祠
    山门共有3个大门,其中有一个正门,两个侧门,这是其中的一个侧门,正常是关闭的,另一个是进入后土祠景区的入口。
【运城】万荣后土祠
    现存的后土祠,东西宽105米,南北长240米,占地面积25286平方米。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舞台、献殿、正殿、东西五虎殿、秋风楼等,布局严谨,结构合理。
    下幅照片是后土祠的全景图,照片来源于网络。从这张照片上看,拍照的时候,钟楼和鼓楼还没有恢复。
【运城】万荣后土祠
    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圣母的处所。在上古时期,祭祀和战争是人们最重视的两件大事,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有这样的说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后土地母。从商代开始,祭祀的对象除了“社”之外,又加上“稷”,“稷”就是谷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在先秦的文献中,“社稷”就是国家的同义词,可见人们对土地神和谷神的敬仰程度。
    下幅照片是后土祠山门的内部,实际上就是一个戏台,该戏台又称过亭台。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过亭台的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穿过过亭台后,东西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鼓楼。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继续向北就是下幅照片中的建筑,实际上就是两个并排的戏台的背面。
【运城】万荣后土祠
    并排戏台旁的两根石柱子。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两个并排戏台的正面的场景。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后土祠景区内上述两个并排戏台加上山门戏台,总共是3个戏台,这3个戏台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独例,至为珍贵。据说3个戏台当年可以同时演出不同种类的地方戏,牛!!!
    上述照片中的右侧,也就是西侧是佛家台,佛家台的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佛家台。
【运城】万荣后土祠
    东侧为道家台,下幅照片是道家台的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道家台。
【运城】万荣后土祠
    道家台上的绘画。
【运城】万荣后土祠
    佛家台和道家台建筑上面的木雕、砖刻和斗拱。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穿过佛家台和道家台戏台后,就是献殿,也就是下幅照片中的中间的殿宇,两侧的殿宇分别是东、西五虎殿。
【运城】万荣后土祠
    东五虎殿。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五虎殿的精美雕龙石柱子。据说,雕龙石柱子目前叫“祥龙柱”,最初是叫“降龙柱”,之所以叫“降龙柱”,原因是这样的。相传,黄河就是一条“黄龙”,经常洪水泛滥,肆虐老百姓,老百姓也没有办法,于是后土圣母便将黄龙降服在石柱子上,这之后,黄河便不再泛滥了。时间长了,久而久之,人们便将“降龙柱”传成了“祥龙柱”,并在后土圣母降龙的地方建了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降龙柱上的刻字。
【运城】万荣后土祠
    东五虎殿的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西五虎殿。
【运城】万荣后土祠
    西五虎殿的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西五虎殿墙壁上的精美壁画,应该有一定的年头了。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下幅照片是献殿。
【运城】万荣后土祠
     站在献殿前,看到的佛家台和道家台的场景。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前的轩辕地鼎。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前的“汉武帝所得之鼎”。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建筑的精美雕花和斗拱。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精美的石雕。
【运城】万荣后土祠
    木柱子的石基座。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的侧门。
【运城】万荣后土祠
    明代轩辕扫地碑。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墙壁上的精美壁画。
【运城】万荣后土祠
    宋代后土祠庙貌图碑。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的侧墙。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的斗拱。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的精美木雕。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献殿的正北就是正殿。
【运城】万荣后土祠
    正殿和献殿的木雕均很漂亮。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正殿两侧墙壁上的壁画。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志》记载,“轩辕氏祀地祗扫地为坛于脽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方泽岁举”。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唐时,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并御制御书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由于路途较远,逐步迁徙于北京天坛。
    正殿内供奉着后土圣母,也就是女娲娘娘,由于正殿内不让拍照,所以下幅照片来源于网络。
【运城】万荣后土祠  
    正殿的北面就是秋风楼,该楼是因为内部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形制结构为明代所建。秋风楼建于汾阴脽上,靠近黄河,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在的秋风楼,系清代同治9年(公元1870年)重建的。
【运城】万荣后土祠

    秋风楼,楼身高达32.6米,楼身为曲尺形,主体为三层檐,2、3层上建有回廊,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引人观瞻。其两侧下方都有精雕的吊柱,共有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说是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据说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

    由于秋风楼没有开放,所以我们没有上到楼上参观。

【运城】万荣后土祠
    秋风楼正面门额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图,线条流畅、形象逼真。
    下幅照片是秋风楼墙上挂着的《坛门石雕》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秋风楼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中国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
【运城】万荣后土祠

    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巡视河东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武帝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秋风楼下部为一高大的台基——扫地坛,东西穿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瞻鲁”,西曰“望秦”。 
【运城】万荣后土祠
    秋风楼下部的通道。
【运城】万荣后土祠
    下幅照片中的建筑内部是萧墙碑。
【运城】万荣后土祠

    萧墙碑的简介。
【运城】万荣后土祠
    萧墙碑。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内部墙壁上还留有文革时期的字迹。
【运城】万荣后土祠
    景区内介绍后土祠的宣传牌。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汉武帝刘彻所写的《秋风辞》。
【运城】万荣后土祠
    景区内介绍汾阴的一些古迹和景点。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八龙寺塔就是我们来到后土祠之前刚刚看到的八龙寺塔。
【运城】万荣后土祠

    景区长廊内展示的后土祠未维修前的场景。
【运城】万荣后土祠

【运城】万荣后土祠
    后土祠景区内的古井。
【运城】万荣后土祠
    大约10:4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40多公里来到了万荣孤峰山景区,开始我们国庆期间的第一次登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